第四章 物态变化(原卷)
■考点一 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__的物理量。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摄氏温度的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个等份代表__℃。
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____,还要看清温度计的____.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的温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____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______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____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_。
4、体温计是测量人体温度的专用温度计,他的测量范围通常为____℃,他的分度值是__℃;用体温计测量 人体温度之前,要拿着体温计________,把玻璃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考点二 熔化和凝固
5、物质从____为成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____为成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
6、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______,有固定的______,这类固体叫做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只要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____。
7、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液体凝固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______。
8、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都要___;液体凝固成晶体和非晶体时都要___。
■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
9、物质从____为成____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____为成____的过程叫做液化。
10、____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____。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______,但温度保持不变。
11、____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液体可以在______下都能蒸发,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____,同时能致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________,即通常所说的蒸发有致冷作用,____和____汽化的两种方式。
12、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____,______和______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气体液化时要____。
■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
13、物质从____直接为成____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____直接为成____的过程叫做凝华。
14、物质在升华时要____,物质凝华时要____。
■易错提示.:(21世纪教育网)____
1、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满足的条件是:一、温度要达到熔点(或凝固点),二、要不断地吸收热量。
2、液体蒸发时有致冷作用,液化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3、人们能所说的“白气” 是小水珠(即“白气”是液态的水),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是看不见的。
4、液体沸腾满足的条件是:一、温度要达到沸点,二、要不断地吸收热量。
■考点1:温度及其测量
◇典例1: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考查角度】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A、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故A错误;B、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C、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读数时,视线要和玻璃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正确;D、图中读数时,视线没有和玻璃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典例2: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小明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外的温度如图所示,其示数为___℃.
【考查角度】温度计及其使用.
【解析】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下方,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2℃;
【答案】热胀冷缩;﹣2.
◆变式训练
1.1(2015茂名)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_,水的温度是___℃.
1.2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测量的结果是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0℃),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
■考点2:熔化和凝固
◇典例1:?6. 炎热的夏天,在阳光的烧灼下,柏油公路会变软,这一现象说明:(21世纪教育网)
A.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先变软
C.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已经开始熔化
D.柏油的硬度不够,不能确认柏油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考查角度】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
【解析】柏油是沥青属于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它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的,最后变成液体。选项A正确。
【答案】A
◇典例2: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
B.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因此它是晶体
C.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熔化
D.该曲线可能是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考查角度】熔化和凝固图象.
【解析】A、从图象上看,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但不能表示它的熔点也在升高,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所以处于固液混合态,故本选项说法正确.C、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正在熔化,故本选项说法错误.D、该曲线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蜡不是晶体,所以不可能是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故本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答案】B
◇典例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芳芳将适量的固体碎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放入适量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乙中所对应的固体属于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图象丙是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另一种固体熔化图象,其熔点是___℃,熔化用了___min,处于固液共存的是图中的___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要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总体积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查角度】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1)将装有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碎末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需要将试管中装有固体碎末的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但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3)图中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4)BC段所对应的纵轴的温度为0℃,这就是这种物质的熔点;观察BC段对应的横轴可看出,物质从第1分钟开始熔化,到第5分钟结束,共持续4分钟.该图是冰的熔化图象,处于冰水混合状态的是图中BC段,在熔化的过程中该物质吸收的热量用来熔化,因此此过程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的熔点是0℃,故可能是冰,冰不断熔化成水,因为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所以同质量的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减小,故总体积减小.
【答案】(1)使试管中的固体碎末均匀受热;
(2)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试管中装有固体碎末的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
(3)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
(4)0;4;BC;吸收;变小
◆变式训练
2.1用运载火箭发射飞船和卫星时,高速火箭要承受的气动摩擦产生的高温,同时又要把较重的物体运送到太空,像火箭等高速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21世纪教育网)
A.密度大 熔点高 B.密度小 熔点高
C.密度大 熔点低 D.密度小 熔点低
2.2 (2015徐州)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熔化特点的是:(21世纪教育网)
2.3王鹏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描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
(3)分析图像乙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 (填一条即可)。
■考点3:汽化和液化
◇典例1: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儿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B.“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C.“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D.“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考查角度】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AB、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鸡蛋会液化为水珠,发生液化现象.此两选项均错误;CD、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吸收热量,慢慢蒸发成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故选C.
【答案】C
◇典例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21世纪教育网)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考查角度】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故选D.
【答案】D
◇典例3:小丰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是他最初组装好的实验器材,请你指出图中的一个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改正错误后,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可以推断,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t=13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小丰感觉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太长,请你给他提出一个能有效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____________.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T/℃
50
57
64
71
78
85
91
94
96
97
98
99
99
99
【考查角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1)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图中的操作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2)由于从第10min开始,水已经沸腾,在13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3)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太长,说明水需要吸收的热量多,由吸收热量公式Q=cm△t知,水的质量太大或水的初温太低,为减少加热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2)不变;(3)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变式训练
3.1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3.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B.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C.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
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
3.3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的温度计。2·1·c·n·j·y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___。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 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表),4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4)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考点4:升华和凝华
◇典例1:图2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21世纪教育网)
A.升华 B.熔化 C.汽化 D.凝华
【考查角度】升华
【解析】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达不到冰的熔点,故冰不会熔化,而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是因为冰由固态升华为气态,成为水蒸气,故选A。
【答案】A
◇典例2: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形成的.
【考查角度】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解析】北方冬天的清晨,玻璃窗上有的“冰花”,是固体的小冰晶,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答案】室内;凝华.
◆变式训练
4.1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21世纪教育网)
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汽化
4.2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____经过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2、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21世纪教育网)
A.37.0℃ B.37.5℃ C.38.0℃ D.38.5℃
3、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21世纪教育网)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4、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21世纪教育网)
A.液化吸热 B.熔化放热 C.凝固吸热 D.熔化吸热
5、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21世纪教育网)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蒸发现象 D.凝华现象
6、下列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秋天的早晨,山间出现“白雾”
B.我国古代用铜水铸造成精美的青铜器
C.深秋早晨,香山的红叶上出现“霜”
D.春天来临,密云水库的冰快速减少
7、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
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8、空气中有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利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分离它们,空气已知它们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当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无法确定
9、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21世纪教育网)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10、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11、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试管内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
(2)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会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根据描绘的图线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___℃,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_态;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选填“快”或“慢”).www.21-cn-jy.com
(5)图象中DE段是____________过程.
1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
②按B图的方法读数结果会____;(选填“偏大”、“偏小”、“正常”)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除了图D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完成本实验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有____.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如图E中甲乙图中,图____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如图F是小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所绘制的图象,由图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
1、(2015河南)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2、(2016德州)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冬季中华大地的北国风光,如图所示的与“雪”的形成物态变化相同的是:(21世纪教育网)
3、(2017吉林2)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 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
4、(2015黄冈)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5、(2017西宁6)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小实验﹣﹣纸锅烧水,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锅仍不会燃烧,这是因为:(21世纪教育网)
A.纸的比热容大于水的比热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点
C.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
D.纸不吸收热量,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6、(2015泰安)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21世纪教育网)
7、(2017锦州13)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吸热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夏天刚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鸡蛋,一会儿它的表面附着小水珠
B.在热的饮料中加一些小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放越小
D.向地上洒水降低环境温度
8、(2017柳州6)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9、(2017桂林10)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樟脑丸逐渐变小 B.冬季河面结冰
C.湿衣服逐渐变干 D.开水冒“白气”
10、(2016河源)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11、(2017岳阳5)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21世纪教育网)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12、(2017呼和浩特1)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21世纪教育网)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
13、(2016?泉州)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3-48甲所示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如图3-48乙所示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
(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如图3-48丙所示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
14、(2017德州21)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
(2)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____在CD段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min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 物态变化(解析卷)
■考点一 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摄氏温度的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个等份代表1℃。
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还要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的温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4、体温计是测量人体温度的专用温度计,他的测量范围通常为35~42℃,他的分度值是0.1℃;用体温计测量 人体温度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玻璃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考点二 熔化和凝固
5、物质从固态为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为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6、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只要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7、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8、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都要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和非晶体时都要放热。
■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
9、物质从液态为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气态为成液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10、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液体可以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同时能致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即通常所说的蒸发有致冷作用,沸腾和蒸发汽化的两种方式。
12、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
13、物质从固态直接为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直接为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4、物质在升华时要吸热,物质凝华时要放热。
■易错提示.:(21世纪教育网)____
1、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满足的条件是:一、温度要达到熔点(或凝固点),二、要不断地吸收热量。
2、液体蒸发时有致冷作用,液化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3、人们能所说的“白气” 是小水珠(即“白气”是液态的水),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是看不见的。
4、液体沸腾满足的条件是:一、温度要达到沸点,二、要不断地吸收热量。
■考点1:温度及其测量
◇典例1: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考查角度】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A、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故A错误;B、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C、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读数时,视线要和玻璃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正确;D、图中读数时,视线没有和玻璃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典例2: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小明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外的温度如图所示,其示数为___℃.
【考查角度】温度计及其使用.
【解析】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下方,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2℃;
【答案】热胀冷缩;﹣2.
◆变式训练
1.1(2015茂名)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_,水的温度是___℃.
【解析】温度计正确读数的方法是:视线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乙的读数方法是正确的;甲俯视读数偏大,丙仰视读数会偏小。甲和丙的读数方法是错误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零刻度以上,示数应该是42℃.
【答案】乙 42
1.2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测量的结果是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0℃),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
【解析】乙同学实际体温是36.4℃,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6.8℃的体温计测量,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注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6.8℃℃;如果丙同学实际体温是37℃,高于体温计原来的读数,体温计液注上升,读数是37℃.
【答案】36.8℃,37℃.
■考点2:熔化和凝固
◇典例1:?6. 炎热的夏天,在阳光的烧灼下,柏油公路会变软,这一现象说明:(21世纪教育网)
A.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先变软
C.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已经开始熔化
D.柏油的硬度不够,不能确认柏油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考查角度】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
【解析】柏油是沥青属于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它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的,最后变成液体。选项A正确。
【答案】A
◇典例2: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
B.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因此它是晶体
C.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熔化
D.该曲线可能是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考查角度】熔化和凝固图象.
【解析】A、从图象上看,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但不能表示它的熔点也在升高,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所以处于固液混合态,故本选项说法正确.C、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正在熔化,故本选项说法错误.D、该曲线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蜡不是晶体,所以不可能是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故本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答案】B
◇典例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芳芳将适量的固体碎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放入适量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乙中所对应的固体属于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图象丙是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另一种固体熔化图象,其熔点是___℃,熔化用了___min,处于固液共存的是图中的___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要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总体积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查角度】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1)将装有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碎末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需要将试管中装有固体碎末的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但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3)图中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4)BC段所对应的纵轴的温度为0℃,这就是这种物质的熔点;观察BC段对应的横轴可看出,物质从第1分钟开始熔化,到第5分钟结束,共持续4分钟.该图是冰的熔化图象,处于冰水混合状态的是图中BC段,在熔化的过程中该物质吸收的热量用来熔化,因此此过程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的熔点是0℃,故可能是冰,冰不断熔化成水,因为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所以同质量的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减小,故总体积减小.
【答案】(1)使试管中的固体碎末均匀受热;
(2)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试管中装有固体碎末的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
(3)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
(4)0;4;BC;吸收;变小
◆变式训练
2.1用运载火箭发射飞船和卫星时,高速火箭要承受的气动摩擦产生的高温,同时又要把较重的物体运送到太空,像火箭等高速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21世纪教育网)
A.密度大 熔点高 B.密度小 熔点高
C.密度大 熔点低 D.密度小 熔点低
【解析】据题目中“航天器外壳要轻巧耐高温”的特点分析即可判断.对于航天器来说,外壳要轻巧,即相同体积的材料,质量小,故其密度必须小;同时耐高温,即必须熔点高,不易熔化,故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密度小,熔点高.故选B.
【答案】B
2.2 (2015徐州)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熔化特点的是:(21世纪教育网)
【解析】试题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故BD错;晶体熔化是吸收热量的,C图是晶体的凝固图像,所以应选A。
【答案】A
2.3王鹏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描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
(3)分析图像乙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 (填一条即可)。
【解析】本题通过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考查了水浴法对加热固体的好处,同时考查了分析图像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除了图中所示器材,还要用秒表计时。(3)由图像知,萘在第10 min到第25 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 min。
【答案】(1)慢 (2)秒表 (3)萘的熔点是80℃
(萘是晶体;萘在第10 min到第25 min时间内是固液共存状态,只要合理即可)
■考点3:汽化和液化
◇典例1: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儿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B.“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C.“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D.“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考查角度】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AB、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鸡蛋会液化为水珠,发生液化现象.此两选项均错误;CD、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吸收热量,慢慢蒸发成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故选C.
【答案】C
◇典例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21世纪教育网)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考查角度】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故选D.
【答案】D
◇典例3:小丰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是他最初组装好的实验器材,请你指出图中的一个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改正错误后,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可以推断,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t=13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小丰感觉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太长,请你给他提出一个能有效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____________.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T/℃
50
57
64
71
78
85
91
94
96
97
98
99
99
99
【考查角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1)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图中的操作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2)由于从第10min开始,水已经沸腾,在13min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3)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太长,说明水需要吸收的热量多,由吸收热量公式Q=cm△t知,水的质量太大或水的初温太低,为减少加热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2)不变;(3)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变式训练
3.1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解析】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不合题意;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符合题意;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3.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B.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C.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
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
【解析】A、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因此水的温度达到100℃时不一定沸腾,该A选项说法不正确;B、水沸腾时,不同深度水的温度相同,剧烈汽化生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故B正确;C、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且能不断吸热,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该C选项说法不正确;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该D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答案】B
3.3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的温度计。2·1·c·n·j·y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___。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 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表),4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4)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解析】本题考查水沸腾的特点。(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测沸水的温度应选择沸点高于水的沸点的物质,所以应选水银;(2)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是由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玻璃管,发生液化现象造成的;(3)由图丙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示数为96℃。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沸点是98℃;(4)可利用描点连线完成图像。
【答案】(1)热胀冷缩 水银 (2)水蒸气遇冷液化 (3)96 98 (4)如图所示
■考点4:升华和凝华
◇典例1:图2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21世纪教育网)
A.升华 B.熔化 C.汽化 D.凝华
【考查角度】升华
【解析】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达不到冰的熔点,故冰不会熔化,而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是因为冰由固态升华为气态,成为水蒸气,故选A。
【答案】A
◇典例2: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形成的.
【考查角度】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解析】北方冬天的清晨,玻璃窗上有的“冰花”,是固体的小冰晶,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答案】室内;凝华.
◆变式训练
4.1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21世纪教育网)
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汽化
【解答】解: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然后根据我们对于物态变化的了解来作答.粮虫净是固态的,变小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故选B.
【答案】B
4.2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____经过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有关知识。干冰很容易升华,升华吸热,使铝罐的温度降得很低,罐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铝罐会凝华成霜附在罐外壁上。
【答案】水蒸气 凝华
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解析】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考场内的气温感觉舒适,在23℃左右.不符合实际;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该高于0℃,在4℃左右.不符合实际;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70℃.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符合实际.故选D.
【答案】D
2、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21世纪教育网)
A.37.0℃ B.37.5℃ C.38.0℃ D.38.5℃
【解析】①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②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3、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21世纪教育网)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减慢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减慢蒸发;用扫帚把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提高了液体的温,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用电吹风将头发吹干也是为了加快蒸发,故选A。
【答案】A
4、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21世纪教育网)
A.液化吸热 B.熔化放热 C.凝固吸热 D.熔化吸热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雪糕是固态的,在口中吸收热量发生熔化,所以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故选D.
【答案】D
5、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21世纪教育网)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蒸发现象 D.凝华现象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因为固态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选:B.
【答案】B
6、下列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秋天的早晨,山间出现“白雾”
B.我国古代用铜水铸造成精美的青铜器
C.深秋早晨,香山的红叶上出现“霜”
D.春天来临,密云水库的冰快速减少
【解析】A、秋天的早晨,山间出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用铜水铸造成精美的青铜器,是液态铜水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B正确;C、香山的红叶上出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D、水库中的冰减少,是因为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7、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
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A、从图象上看,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但不能表示它的熔点也在升高,故本选项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在第6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故本选项说法错误.C、该曲线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蜡不是晶体,所以不可能是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故本选项说法错误.D、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正在熔化,因此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本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答案】D
8、空气中有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利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分离它们,空气已知它们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当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无法确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沸腾的条件及其应用,要知道沸点越低,越容易汽化;沸点越高,越容易液化。从数据中可知,液态氮的沸点最低,则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很难沸腾,相反最容易液化。所以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故选B。
【答案】B
9、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21世纪教育网)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解答】解: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白炽灯泡的钨丝在高温下会升华成钨蒸气,遇到灯泡玻璃后又放热凝华成固态钨附着在玻璃泡上,所以是先升华后凝华,选项C正确;故选C.
【答案】C
10、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解析】A、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故A错误;B、因水蒸发有致冷作用,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所以夏天洒水是利用了蒸发吸热的道理,故B错误;C、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D、窗花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条件下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11、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试管内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
(2)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会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根据描绘的图线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___℃,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_态;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选填“快”或“慢”).www.21-cn-jy.com
(5)图象中DE段是____________过程.
【解析】(1)A是俯视会使读数偏大,C是仰视会使读数偏小,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温度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38℃.(2)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3)物质熔化时,把试管取出,物质停止熔化,放回烧杯物质继续熔化,可见物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4)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物质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50℃.物质是固态时,吸热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28℃(48℃﹣20℃=28℃).物质是液态时,吸热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40℃(90℃﹣50℃=40℃).所以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慢.(5)如图,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DE段是物质的沸腾过程.
【答案】(1)B; 38;(2)晶体;(3)吸收;(4)50;固、液混合状态;慢;(5)该液态物质沸腾.
1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
②按B图的方法读数结果会____;(选填“偏大”、“偏小”、“正常”)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除了图D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完成本实验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有____.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如图E中甲乙图中,图____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如图F是小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所绘制的图象,由图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
【解析】(1)①图A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这样示数会受烧杯底部温度的影响;②图B中在进行读数时俯视,视线未与液面相平,读数会偏大;③图C中温度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8℃;(2)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根据Q=cm△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能是火力不足等等.(3)由图E知,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由图F知,BC段温度保持98℃不变,表示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且沸点为98℃.
【答案】(1)温度计的琉璃泡碰到了杯底;偏大;48;秒表.
(2)水量太多;水的初温太低.
(3)甲;98℃.
1、(2015河南)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解析】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浮在空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舞台上的“白气”,A选项错误;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C选项错误,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是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选项正确。
【答案】D
2、(2016德州)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冬季中华大地的北国风光,如图所示的与“雪”的形成物态变化相同的是:(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A、冰冻的衣服变干,冰由固体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过程,不符合题意;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C、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D、铁水浇铸成零件,铁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3、(2017吉林2)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 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
【解析】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故A错误;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故B错误;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控制了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动的影响,可以减慢蒸发,故C正确;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以加快蒸发,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4、(2015黄冈)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解析】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从而可以防止食品腐烂变质,A选项不符合题意;北方的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结冰时放热,能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B选项符合题意;夏天,洒在地面的水容易汽化吸热,从而降低周围的温度,C选项不符合题意;夏天,饮料中加冰块的目的是冰块熔化吸收热量,从而使饮料的温度降低,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5、(2017西宁6)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小实验﹣﹣纸锅烧水,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锅仍不会燃烧,这是因为:(21世纪教育网)
A.纸的比热容大于水的比热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点
C.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
D.纸不吸收热量,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解答】解: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时,吸热温度保持100℃不变,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因此,在纸盒里面装上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水烧开了,而“锅”不会损坏.故选C.
【答案】C
6、(2015泰安)如图所示,下列图象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21世纪教育网)
【解析】A、图中物质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的,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熔化的规律: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象是某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B、图中物质的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的,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凝固的规律:虽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象是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C、图中该物质的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的,可以判断出该图象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D、图中该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先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就不再变化了,这与水的沸腾规律相符,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7、(2017锦州13)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吸热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夏天刚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鸡蛋,一会儿它的表面附着小水珠
B.在热的饮料中加一些小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放越小
D.向地上洒水降低环境温度
【解答】解:A、夏天刚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鸡蛋,一会儿它的表面附着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A错误;B、在热的饮料中加一些小冰块,冰化成水,熔化吸热,使饮料温度降低,故B正确;C、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是固态的樟脑丸变成气态跑到空中,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错误;D、向地上洒水降低环境温度是蒸发吸热,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8、(2017柳州6)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解析】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此选项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此选项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接触的太少.此选项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此选项正确.故选D.
【答案】D
9、(2017桂林10)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樟脑丸逐渐变小 B.冬季河面结冰
C.湿衣服逐渐变干 D.开水冒“白气”
【解析】A、樟脑球逐渐变小,即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故是升华现象,A正确;B、冬天河面上的水结冰,是水放热发生的凝固现象,故B错误;C、湿衣服变干了,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开水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
10、(2016河源)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解析】A、河中的冰消融是固态冰变液态水,是熔化现象.此选项错误;B、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此选项错误;C、雾散去是液态的水变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此选项错误;D、雪人变小是固态的冰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此选项正确.故选D.
【答案】D
11、(2017岳阳5)如图所示,由冰的熔
化曲线可知:(21世纪教育网)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解析】AB、由图知,冰从第2到58分钟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是晶体,其熔点为0℃,故A错误,B正确;C、冰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2min=3min,故C错误;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12、(2017呼和浩特1)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21世纪教育网)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
【解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放热过程.故选C.
【答案】C
13、(2016?泉州)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3-48甲所示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如图3-48乙所示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
(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如图3-48丙所示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
【解析】(1)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是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即上述三种情况中,甲属于俯视,即读出的数据会偏大,丙是仰视,即读数会偏小.即只有B是正确的.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其读数为96℃;(2)由图象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由于沸点低于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所以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3)观察图丙中的图象可知,两组同学水升温的快慢不同,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只能说明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
【答案】(1)B;96;(2)99;小于;不变;(3)水的质量不同.
14、(2017德州21)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
(2)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____在CD段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min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2)由图象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该物质在AB段的升温比CD段快,由Q=cm△t可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小于CD比热容.(3)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加热20min后,被研究物质的温度不再升高,这是因为此时液体已经到达沸点,开始沸腾.
【答案】(1)80;(2)小于;(3)此时液体已经到达沸点,开始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