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八上第10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八上第10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3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21 15:3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在中国近代化探素历程中,国人首先学习西
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材料认为近代化探索历程中,国人从哪几个方面学习西方的?具体是哪些事件?学技术 → 学制度 → 学思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10课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0~52.
完成学案之【学习内容】一、背景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维护专制和复辟帝制,掀起了封建复古逆流。1914年9月,袁世凯率百官到孔庙祭孔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传统的封建专制思想卷土重来,与资本主义发展所追求的自由、平等、民主水火不容二、开始的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中国封建文化和制度已经一文不值,急需改弦更张。他号召青年们“以科学与人权(人权即‘民主’)并重”,“利刃断铁,快刀理麻”,从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一文不值从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全盘否定资产阶级的要求三、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四、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辜鸿铭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辜鸿铭留给国人印象最深的大概要算那条拖在他脑后的长辫子了。辜鸿铭的辫子,并不是仅仅为了复古而留。早在英国留学时,他已剪掉辫子,西装革履,一副洋派。后来人人谈论反清革命,他反而把满清人硬栽上的辫子重新留了起来。原因很可能是“立异以为高”。当然,也符合他复古派的身份。北大的学生嘲笑他,他反唇相讥:“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用纯正德语挖苦德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五、口号(旗帜)
民主和科学。材料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的含义是什么?民 主科 学DemocracyScience(德先生) (赛先生)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精神尤其是看待事物的科学观点和态度。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六、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民主,就是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反对封建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就是要树立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方法,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将斗争锋芒直指儒家的封建伦理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文学革命对传播新思想、繁荣文学创作、推广国民教育,起了重要作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陈独秀抓住旧道德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指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核心)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专制 他(小栓)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 “吃下去罢,——病便好了。”愚昧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核心)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手段) 陈独秀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手段)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化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推倒封建主义文学,建立国民的写实的社会文学胡适(1891—1962)
安徽绩溪人 
中国新诗开山鼻祖
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手段)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张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从1918年起,《新青年》率先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手段)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狂人日记》书影蝶
李商隐
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
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蝴蝶
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反封建与新文学相结合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 ——《朋友》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材料八:孔子生长在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
材料九: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
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
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根据材料八、九归纳新文化运动反对的对象。为什么?七、反对对象:封建儒家思想。因为儒家思想代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旧礼教、旧道德,是封建专制的理论根基。因为儒家思想代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旧礼教、旧道德,是封建专制的理论根基。七、性质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材料 孔子生长在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
为什么要“打倒孔家店”?孔子历代专制的护身符民主自由平等孔家店儒家传统思想民主共和民主共和民主科学冲击封建传统思想,促进民主科学的传播八、影响
新文化运动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与进步,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材料A: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B:以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为其最突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是对全部文化遗产彻底的——全面的抨击,这是整个运动的特点。 ——许华茨(哈佛大学史学教授)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倾向?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精华:刚健自强、刻苦勤劳
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己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天人和谐、“民本”与“德治” 、
尊老爱幼
糟粕:纲常礼教
“存天理、灭人欲”
“三从四德”
“八股取士”
迷信思想、奴才意识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上联:批判封建文化病灶, 直指“孔家店”,呼号奔走,要驱散专制阴霾。下联:探索救国救民良方, 请进“德先生”,摇旗呐喊,为迎接民主曙光。完成对联,补全横批下联:探索社会变革良方, 请进《新青年》 ,摇旗呐喊,为迎接民主曙光。横批:思想大解放横批:新文化运动 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陈独秀胡 适李大钊鲁迅工业化洋务运动西方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民主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理性化科学化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1915~1918年中 国 近 代 化器物近代化的特点:
经历了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国近代化的启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社会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一切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决策;
中国近代化只有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先进阶级的领导下,依据本国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路线政策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