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二战”中某次国际会议公报摘录:“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这一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
B.
日本战败即将宣布投降
C.
法西斯德国败局已定
D.
“二战”发生重大转折
2.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目的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它是(
)
A.
国际联盟
B.
联合国
C.
世界贸易组织
D.
北约
3.某同在完“世界法法西斯战争”后,整理的笔记如下,其中有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
)
A.
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
B.
同盟:不同性质的国家联合协同作战
C.
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
结束: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德国投降
4.二战期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A.
英国
B.
中国
C.
美国
D.
苏联
5.下列会议中决定成立联合国的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6.这个国家曾被称为“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文艺复兴从这里起源。但是,它也曾走上法西斯的道路。这个国家是
A.
意大利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7.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是
A.
偷袭珍珠港
B.
莫斯保卫战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8.德国纳粹党打击共产党是利用
A.
屠杀犹太人
B.
偷袭珍珠港
C.
国会纵火案
D.
马歇尔计划
9.1931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极大痛苦。回顾这场战争,我们应铭记的历史经验教训是( )
①日本令人发指的侵略屠杀启迪国人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②国共合作抗战成功证明民族团结是民族独立于振兴的根本保障
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提示当今须加强国际合作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④美化侵华战争史告诫世人要警惕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0.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力量巨大的灾难。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萨拉热窝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B.
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
攻占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11.通过“共同使纳粹德国接受无条件投降条款”的国际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12.某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后,希特勒感到欣喜了,丘吉尔感觉解脱了,蒋介石感觉放松了。此处“某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A.
德国突袭波兰
B.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13.“1939年起,德国采取一连串的对外侵略行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挪威相继被德国侵略,1940年6月以后的一年里,只有一个欧洲国家与德国抗衡。”这个国家是
(
)
A.
英国
B.
法国
C.
西班牙
D.
苏联
14.英美苏等大国认为法西斯“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这种正确认识的最终获得是在(
)
A.
德国吞并奥地利后
B.
德国突袭波兰后
C.
德国进攻苏联后
D.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
1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苏美英社会制度不同,却能缔结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
战略上的配合
B.
面临共同的敌人
C.
绥靖政策的破产
D.
国际会议的促成
16.“完全毁灭纳粹的一切形式和制度,使和平与民主的敌人永远不致卷土重来。”请你判断这句话出自下列哪部文献?(
)
A.
《联合国家宣言》
B.
《慕尼黑协定》
C.
《雅尔塔决议》
D.
《开罗会议决议》
17.英美苏等大国认为法西斯“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这种正确认识的最终获得是在(
)
A.
德国吞并奥地利后
B.
德国突袭波兰后
C.
德国进攻苏联后
D.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
18.习近平曾在俄罗斯发表演说,“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能体现这一精神的历史事件有(
)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
莫斯保卫战
③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
④
召开雅尔塔会议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③④
D.
②
③
④
19.如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登陆准备抢滩登陆的情景,该战役(
)
A.
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B.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
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D.
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20.在当今世界上,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势力已经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20世纪30年代后期,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势力是(
)
A.
法西斯势力
B.
国际垄断势力
C.
殖民主义势力
D.
封建军阀势力
二、综合题
21.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
——《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根据材料与所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一,说说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知识,分析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4)为实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德国发动了哪场战争?结局如何?
22.【同仇敌忾】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据此回答。
(1)二战期间,为了抵御共同的敌人---法西斯,苏美等20多个国家加入了哪一组织?该组织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二战的转折点是什么?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
(3)二战即将结束前夕,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了哪次国际会议?会议决定战后成立哪一国际组织?一、选择题
1.“二战”中某次国际会议公报摘录:“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这一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
B.
日本战败即将宣布投降
C.
法西斯德国败局已定
D.
“二战”发生重大转折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可知
,1945年法西斯德国败局已定,为了取得反法西斯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等,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目的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它是(
)
A.
国际联盟
B.
联合国
C.
世界贸易组织
D.
北约
【答案】B
3.某同在完“世界法法西斯战争”后,整理的笔记如下,其中有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
)
A.
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
B.
同盟:不同性质的国家联合协同作战
C.
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
结束: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德国投降
【答案】D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错误”的选项,依据所知识可知,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世界法法西斯战争结束,因此D项中的说法错误,故选D。#
4.二战期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A.
英国
B.
中国
C.
美国
D.
苏联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可知,二战期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D项符合题意;英国、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5.下列会议中决定成立联合国的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答案】D
6.这个国家曾被称为“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文艺复兴从这里起源。但是,它也曾走上法西斯的道路。这个国家是
A.
意大利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可知,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法西斯的道路,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7.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是
A.
偷袭珍珠港
B.
莫斯保卫战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可知,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偷袭珍珠港使二战扩大到最大规模;莫斯保卫战打破了希特勒天下无敌的神话;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8.德国纳粹党打击共产党是利用
A.
屠杀犹太人
B.
偷袭珍珠港
C.
国会纵火案
D.
马歇尔计划
【答案】C
9.1931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极大痛苦。回顾这场战争,我们应铭记的历史经验教训是( )
①日本令人发指的侵略屠杀启迪国人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②国共合作抗战成功证明民族团结是民族独立于振兴的根本保障
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提示当今须加强国际合作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④美化侵华战争史告诫世人要警惕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可知,日本美化侵华战争史本身,歪曲了历史事实,不是我们从侵华战争吸取的历史经验教训。因此,④不属于可以排除。BCD选项含有④,不符合题意。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
点睛: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首先排除表达错误的④,排除含有这一选项的BCD,可以得到答案。
10.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力量巨大的灾难。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萨拉热窝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B.
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
攻占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答案】B
【解析】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的太平洋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ACD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B搭配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11.通过“共同使纳粹德国接受无条件投降条款”的国际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答案】D
12.某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后,希特勒感到欣喜了,丘吉尔感觉解脱了,蒋介石感觉放松了。此处“某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A.
德国突袭波兰
B.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答案】B
【解析】依据所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偷袭珍珠港,希特勒多了盟友,所以欣喜。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减少了中国战场的压力,蒋介石感觉放松。美国参战,反法西斯阵营壮大,丘吉尔感觉解脱。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1939年起,德国采取一连串的对外侵略行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挪威相继被德国侵略,1940年6月以后的一年里,只有一个欧洲国家与德国抗衡。”这个国家是
(
)
A.
英国
B.
法国
C.
西班牙
D.
苏联
【答案】A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1940年6月以后的英国一直在首相丘吉尔的领导下抗击德国法西斯;而法国此时已经亡国;西班牙内战后,没有直接参与二战,保持中立;苏联与的签订密约,不抗击的法西斯侵略;因此只有英国孤军奋战,故选A。
14.英美苏等大国认为法西斯“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这种正确认识的最终获得是在(
)
A.
德国吞并奥地利后
B.
德国突袭波兰后
C.
德国进攻苏联后
D.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意“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就说明英美苏等国形成了一体,联合起来了。结合课本所,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反抗,苏美英等国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上联合。D符合题意;
1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苏美英社会制度不同,却能缔结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
战略上的配合
B.
面临共同的敌人
C.
绥靖政策的破产
D.
国际会议的促成
【答案】B
16.“完全毁灭纳粹的一切形式和制度,使和平与民主的敌人永远不致卷土重来。”请你判断这句话出自下列哪部文献?(
)
A.
《联合国家宣言》
B.
《慕尼黑协定》
C.
《雅尔塔决议》
D.
《开罗会议决议》
【答案】B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完全毁灭纳粹的一切形式和制度”,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正是雅尔塔会议的重要决议,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标志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不符合题意;选项B,它的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不符合题意;选项D是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7.英美苏等大国认为法西斯“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这种正确认识的最终获得是在(
)
A.
德国吞并奥地利后
B.
德国突袭波兰后
C.
德国进攻苏联后
D.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意“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就说明英美苏等国形成了一体,联合起来了。结合课本所,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反抗,苏美英等国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上联合。D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
18.习近平曾在俄罗斯发表演说,“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能体现这一精神的历史事件有(
)
①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②
莫斯保卫战
③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
④
召开雅尔塔会议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③④
D.
②
③
④
【答案】C
19.如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登陆准备抢滩登陆的情景,该战役(
)
A.
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B.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
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D.
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可知,题干图是1944年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0.在当今世界上,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势力已经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20世纪30年代后期,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势力是(
)
A.
法西斯势力
B.
国际垄断势力
C.
殖民主义势力
D.
封建军阀势力
【答案】A
二、综合题
21.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
——《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根据材料与所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一,说说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知识,分析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4)为实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德国发动了哪场战争?结局如何?
【答案】(1)美国德国
(2)罗斯福新政建立法西斯专政
(3)不能因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存在。而罗斯福新政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不能消除。
(4)引发二战德国失败
【解析】(1)依据材料图表可知,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美国、德国,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比重大;
(2)依据所可知,为了缓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21世纪教育
22.【同仇敌忾】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据此回答。
(1)二战期间,为了抵御共同的敌人---法西斯,苏美等20多个国家加入了哪一组织?该组织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二战的转折点是什么?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
(3)二战即将结束前夕,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了哪次国际会议?会议决定战后成立哪一国际组织?
【答案】(1)国际反法斯西统一战线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日本签署投降书
(3)雅尔塔会议
联合国
【解析】(1)结合所知识可知,二战期间,为了抵御共同的敌人法西斯,苏美等20多个国家于1942年元旦在华盛顿召开华盛顿会议,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斯西统一战线的形成。
(2)结合所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则是这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战)的转折点二战结束的标志又是1945年9月日本签署投降书。
(3)结合所知识可知,二战即将结束前夕,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了雅尔塔会议会议,探讨如何处置战后的德国、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等。一、选择题
1.有的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够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美国通过新政渡过了危机
B.
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危机,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D.
面对落后的局面,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下表是两次世界大战资料的相关统计,据此对两次世界大战特点分析正确的是(
)
战争名称
参战国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一战
30多个
4年多
15亿
0.7亿
0.3亿
1805亿美元
二战
60多个
6年
20亿
1亿
0.7亿
4万亿美元
①战争时间长
②涉及范围广
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④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下图是二战中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中决定的内容不包括(
)
A.
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
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C.
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D.
苏联在击败德国后三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4.历史兴趣小组的同们上查阅资料,输入的关键词是“二战、转折点”。你判断他们想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
)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凡尔登战役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
(
)
A.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
珍珠港事件的爆发
C.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
联合国的建立
6.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三头怪
兽”指的是(
)
德、意、英
B.德、意、日
C.德、意、英
D.英、日、意
7.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下列哪次国际会议讨论了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万隆会议
8.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
的目的是
(
)
A.
让希特勒上台
B.
嫁祸德国共产党
C.
迫害犹太人
D.
打击垄断资本家
9.“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其代表性事件是(
)
A.
《凡尔赛和约》签订
B.
三国轴心同盟形成
C.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D.
北约的建立
10.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的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
)
A.
苏德战争爆发
B.
斯大林格勒会战
C.
诺曼底登陆
D.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1.日本利用甲午中日战争之机窃取了中国的钓鱼岛,可时至今日,日本仍企图实际控制钓鱼岛。在二战期间,由中、美、英三国发表的一部文献中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这部文献是(
)
《钓鱼诸岛》组成图
“钓鱼岛位置图”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开罗宣言》
12.1942年,26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其根本目的是(
)
A.
加强各国经济、军事的交流
B.
孤立苏联社会主义国家
C.
团结一切力量战胜法西斯国家
D.
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取得胜利
13.尽管参加在宣言上签字的26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参加战争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各国政府和人民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和旗帜之下,终于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实现了世界现代史上空前的国际大联合。标志着各国走向联合的是下列哪一件事情(
)
A.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
美国宣布参战
D.
开罗会议的召开
14.二战前,英国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的主要背景是(
)
A.
德国势力的壮大
B.
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仇恨
C.
英国经济军事势力相对下降
D.
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15.一战和二战对世界的影响的相同点是(
)
①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
③打击了帝国主义,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④促进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越出一国范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与苏联对日宣战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
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17.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
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C.
美国改变“中立”态度
D.
苏联的参战
18.二战中,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发生变化始于(
)
A.
修改“中立法”
B.
发表大西洋宪章
C.
给予苏联军事、经济援助
D.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历史根源在于(
)
A.
美国太平洋舰队对日本威胁大
B.
一战后美日间积怨多,矛盾不断加深
C.
英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D.
德意日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20.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通过了许多决议,其中基本落空的一项是(
)
A.
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B.
开辟第二战场
C.
建立联合国
D.
战后合作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约为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对外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许多家庭连照明用的蜡烛都买不起。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经济危机。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险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元气,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美国人均收入水平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希特勒和纳粹党趁机大肆活动,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支持。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德国建立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恐怖统治。l939年9月1日,德国以强大的兵力时波兰发动突然袭击。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四法西斯在全世界肆无忌惮的侵略和扩张给世界带来了灾难,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决心共同对法西斯作战。1943年,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了胜利。1944年第二战场开辟后,反法西新联盟东西配合,相互支援,使德军腹背受敌。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写出经济大危机破坏性的表现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通过何种方式干预国家经济?
(3)根据材料三回答,希特勒领导德国走上了什么道路?
(4)根据材料四回答,德国发动战争的结局如何?
22.忘记战争,就意味着背叛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表:
时
间
事
件
影响或意义
1931年9月18日
①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
②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③
1941年12月7日
④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1942年-1943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5月8日
德国投降
欧洲战事结束
⑤
日本签订投降书
二战结束
(1)请把表格中标序号的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二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是重要参与者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遭日本欺凌,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的铁蹄又踏入了中华大地,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以血肉筑长城,顽强抵抗,经过八年苦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3)根据材料并运用所知识,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直接由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引起的,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 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后,盟国在政治上互相协调,经济上互相支援,对迅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启示 一、选择题
1.有的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够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美国通过新政渡过了危机
B.
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危机,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D.
面对落后的局面,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答案】C
2.下表是两次世界大战资料的相关统计,据此对两次世界大战特点分析正确的是(
)
战争名称
参战国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一战
30多个
4年多
15亿
0.7亿
0.3亿
1805亿美元
二战
60多个
6年
20亿
1亿
0.7亿
4万亿美元
①战争时间长
②涉及范围广
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④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从表格的内容中分析可知,两次世界大战参战国都比较多,战争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都比较大,没有涉及战争性质的问题,依据所知识可知,一战属于非正义的战争,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属于争议性战争。所以④错误,故选C。
3.下图是二战中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中决定的内容不包括(
)
A.
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
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C.
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D.
苏联在击败德国后三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这是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其内容包括ACD。B项内容是波茨坦公告中的内容。故选B。#
4.历史兴趣小组的同们上查阅资料,输入的关键词是“二战、转折点”。你判断他们想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
)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凡尔登战役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答案】C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
(
)
A.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
珍珠港事件的爆发
C.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
联合国的建立
【答案】A
【解析】依据所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故选A。
6.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三头怪
兽”指的是(
)
德、意、英
B.德、意、日
C.德、意、英
D.英、日、意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30年代”“三头怪”结合所知识可知,指的是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故选B。
7.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下列哪次国际会议讨论了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万隆会议
【答案】C
8.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
的目的是
(
)
A.
让希特勒上台
B.
嫁祸德国共产党
C.
迫害犹太人
D.
打击垄断资本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
的目的”,结合所知识可知,1933年德国纳粹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厦的国会纵火案,籍以陷害德国共产党和革命民主力量的阴谋事件。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9.“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其代表性事件是(
)
A.
《凡尔赛和约》签订
B.
三国轴心同盟形成
C.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D.
北约的建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的信息,结合所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于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虽然加入联盟的这些国家意识形态不同,但是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他们能够以民族利益为重,证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民族的国家也能联合起来,共克敌人,AB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10.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的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
)
A.
苏德战争爆发
B.
斯大林格勒会战
C.
诺曼底登陆
D.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答案】A
11.日本利用甲午中日战争之机窃取了中国的钓鱼岛,可时至今日,日本仍企图实际控制钓鱼岛。在二战期间,由中、美、英三国发表的一部文献中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这部文献是(
)
《钓鱼诸岛》组成图
“钓鱼岛位置图”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开罗宣言》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对《开罗宣言》内容的准确识记,依据所知识可知,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因此,题干材料出自《开罗宣言》。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1942年,26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其根本目的是(
)
A.
加强各国经济、军事的交流
B.
孤立苏联社会主义国家
C.
团结一切力量战胜法西斯国家
D.
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取得胜利
【答案】C
【解析】依据所知识,“二战”期间,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战胜法西斯势力联合起来,在政治上,召开了华盛顿会议,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由此可知,1942年,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根本目的是团结一切力量战胜法西斯国家,故选C。
13.尽管参加在宣言上签字的26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参加战争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各国政府和人民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和旗帜之下,终于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实现了世界现代史上空前的国际大联合。标志着各国走向联合的是下列哪一件事情(
)
A.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
美国宣布参战
D.
开罗会议的召开
【答案】B
14.二战前,英国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的主要背景是(
)
A.
德国势力的壮大
B.
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仇恨
C.
英国经济军事势力相对下降
D.
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可知,英国实行绥靖政策的背景是一战前后,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他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相对下降,因而惧怕战争,希望采取这种政策避免战争,C项符合题意;德国势力的壮大,英国国际地位下降都表明英国的势力相对下降,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仇恨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对立,与绥靖政策没有直接联系。故选C。
15.一战和二战对世界的影响的相同点是(
)
①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
③打击了帝国主义,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④促进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越出一国范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可知,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一战没有法西斯一说;两次世界大战对帝国主义国家都带来沉重打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向衰落,同时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一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只有苏联一国,促进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越出一国范围是在二战后;故②④不符合题意,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21世纪教育
1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与苏联对日宣战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
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答案】B
17.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
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C.
美国改变“中立”态度
D.
苏联的参战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法西斯成为人类共同的敌人,B项符合题意;ACD只限于美国和苏联,不够准确,故选B。
18.二战中,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发生变化始于(
)
A.
修改“中立法”
B.
发表大西洋宪章
C.
给予苏联军事、经济援助
D.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可知,美国在二战初期一直奉行“孤立主义”政策,直到美国修改中立法,说明了
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发生变化,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在A项之后,故选A。#
19.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历史根源在于(
)
A.
美国太平洋舰队对日本威胁大
B.
一战后美日间积怨多,矛盾不断加深
C.
英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D.
德意日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可知,太平洋战场主要是美国和日本的矛盾,根源在于一战后,美日矛盾的日益加深,ACD项均不是矛盾根源,故选B。
20.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通过了许多决议,其中基本落空的一项是(
)
A.
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B.
开辟第二战场
C.
建立联合国
D.
战后合作
【答案】D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约为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对外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许多家庭连照明用的蜡烛都买不起。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经济危机。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险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元气,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美国人均收入水平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希特勒和纳粹党趁机大肆活动,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支持。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德国建立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恐怖统治。l939年9月1日,德国以强大的兵力时波兰发动突然袭击。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四法西斯在全世界肆无忌惮的侵略和扩张给世界带来了灾难,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决心共同对法西斯作战。1943年,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得了胜利。1944年第二战场开辟后,反法西新联盟东西配合,相互支援,使德军腹背受敌。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写出经济大危机破坏性的表现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通过何种方式干预国家经济?
(3)根据材料三回答,希特勒领导德国走上了什么道路?
(4)根据材料四回答,德国发动战争的结局如何?
【答案】(1)工业生产下降;农民收入降低;对外贸易减少;失业人数增加;人民生活贫困。
(2)立法;
(3)法西斯道路;
(4)德国战败投降。
(2)根据材料二的“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通过《农业调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险法》”的信息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的方式干预国家经济。
(3)根据此三“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德国建立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恐怖统治”的信息可知,希特勒领导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点睛: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一场致命的打击,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各国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纷纷寻找出路,进行改革,罗斯福实行新政,德国希特勒走行法西斯道路,解题的关键是需要生具有较高的理解材料,概括材料、精炼材料,总结材料的能力,把材料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
22.忘记战争,就意味着背叛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表:
时
间
事
件
影响或意义
1931年9月18日
①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
②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③
1941年12月7日
④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1942年-1943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5月8日
德国投降
欧洲战事结束
⑤
日本签订投降书
二战结束
(1)请把表格中标序号的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二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是重要参与者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遭日本欺凌,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的铁蹄又踏入了中华大地,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以血肉筑长城,顽强抵抗,经过八年苦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3)根据材料并运用所知识,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直接由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引起的,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 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后,盟国在政治上互相协调,经济上互相支援,对迅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启示
【答案】(1)①九一八事变②日本全面侵华,全面抗战开始③二战爆发④日本偷袭珍珠港⑤1945年9月2日
(2)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其它大型抗战会战亦可 2分)
(3)从鸦片战争开始,英国用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又大败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4)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 意 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 (其他言之有理的观点可酌情给分
(2)根据所可知,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具有典型意义的战役有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敌人的最大规模战役,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3)根据材料和所可知,抗战胜利是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
(4)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从两个方面总结二战爆发和胜利的原因,即“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和“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 意 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 ”由此带来的启示是,一是要防止战争的爆发,消除法西斯主义是关键;二是二战的胜利的关键是建立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