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岳麓版第16课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岳麓版第16课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22 12:5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教学设计
设计者
课题名称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最后一课,本课前一课是国民革命的失败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应做为本课的背景。北伐战争后期国民党反动派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挥舞屠刀,背叛革命,共产党人奋起反抗。于是有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在开辟井冈山的道路中,说明中共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中共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适合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说明中共是个富于创新的党。 而红军长征的经历,则证明了中共是个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党。学好本课,对于理解下一单元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有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独立性有较大发展,既想标新立异,又不愿脱离集体(心理特点)。因此要设计一些需要合作探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同时八年级的学生自尊心增强,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学习方法上,通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树立了论从史出的意识,并有了一定的方法(学习习惯和能力起点)。在教学中可适当呈现史实和史料,让学生从中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遵义会议、红军的长征的基本史实。(知识方面)
2.通过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让学生理解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首创精神。通过对红军长征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能力和情感方面)
教学重点
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
理解井冈山道路是开辟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讲述:北伐战争后期,国民党反动派向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兴起了屠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0多万人被杀。播放反动派屠杀革命群众的相片。
3.追问:面对白色恐怖,共产党人应该怎么办?
回答问题:北伐战争
观看相片。
思考回答。
让学生了解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背景。
(历史解释)
二、学习新课之一
播放《建军大业》视频及《军旗升起的地方》相片?
1.问:这反映什么历史事件?
一、育种
(一)南昌起义(板书)
1.提问:介绍一个历史事件要从哪些方面去介绍?
2.小结:是的。介绍历史事件就象写一篇记叙文一样。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去介绍。但介绍历史事件又和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还要加上意义或影响。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意义:
3.问:同学们都记住南昌起义的基本史实了吗?
假如有一道选择题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一纪念碑应该立在哪个城市?
建军大业拍摄中不或或缺的历史镜头是?
学生观看后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时空观念)
生回答
(时空观念)
生讨论后回答
(历史解释)
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懂得学习历史的一般方法。
使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多种呈现方式,增强应考意识。
导语: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之所以遭受那么重大的损失。除了反革命势力的强大和凶残外,就是党的领导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陈独秀提出“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口号,对反动派缺乏应有的警惕和防范。为了纠正错误,为下一步的斗争指明方向。中共召开了“八七会议”布置学生看书。
(二)八七会议(板书)
时间:
地点: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的著名诊断:
内容: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学生看书后回答(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学习新课之二
二、培根——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板书)
布置学生看书
秋收起义及三湾改编(板书)
秋收起义(板书)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敌我力量悬殊,起义接连受挫。
三湾改编(板书)
呈现资料:习近平:建立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军队。
问:“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建军原则是何时提出来的?
介绍秋收起义部队人员的构成及思想状况,提出问题:如何整顿。
时间:1927年9月底
内容:
(1)整编部队。将三个团整编为一个团。
(2)把支部建立在连上。
意义: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
学生看书后回答
(时空观念)
学生带着疑问看书。然后回答
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能力(家国情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朱毛会师
问:秋收起义的部队何处去?请结合当时的形势及中国和世界革命的经验回答?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板书)
措施:开展土地革命。
整顿军纪:三大纪律六大注意。
问:这两项措施的意义?
意义: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密切了军民关系。
朱毛会师
井冈山革命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
布置学生齐读: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历史理解和家国情怀)
学生朗读,并背诵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理解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态度和革命的首创精神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记住历史学科的专用语言。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学习新课之三
三、移栽——红军的长征(板书)
(一)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教师用列表法:介绍敌人的四次“围剿”和红军反“围剿”胜利的情况。
问:概括红军能取得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避实击虚的策略。)
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板书)
敌我双方力量对比10万比100万,采取“堡垒主义”,步步为营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博古、李德。阵地对阵地、堡垒对堡垒。
问: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概括归纳能力
使学生初步认识左倾思想的危害。
红军的长征(板书)
初期失利
教师讲述: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红军损失过半。
2.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问:为何说遵义会议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胜利会师及长征的意义:
4.长征精神:
师:播放红军长征的图片、老红军的回忆资料、影视资料。
问:分别反映了红军长征的什么精神?有哪些精神?今天要发挥哪些精神。
学生听讲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齐读。
生讨论后回答
了解遵义会议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论从史出的思维方法。(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课堂小结
利用板书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6课工农武装割据和红军的长征。在国民党反动派举起屠刀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奋起反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在武装起义遭受严重挫折时刻,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在战略转移的长征途中,红军战胜了强大凶残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条件,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四、练习巩固
布置练习(见附件)
做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16课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
一、育种——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一)南昌起义(板书)
时间:
领导人:
意义:
(二)八七会议(板书)
内容: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
针。
(三)秋收起义及三湾改编(板书)
1.秋收起义(板书)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2. 三湾改编
内容:
意义:
二、培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板书)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朱毛会师
3.意义:
三、移栽——红军的长征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遵义会议
3.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