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叶(一)》习题
一、基础过关
1.观察叶片的结构。
植物名称
叶片结构
有无气孔
2.我来填一填。
(1)在叶的下表皮,有很多供气体出入的小孔,叫做 。
(2)植物体内的水分吸收周围的热后,变成水蒸汽,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 作用。
(3)叶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 一些,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 、 ,还可以使空气 。
二、综合训练
1.我来选一选。
(1)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储存
(2)植物的蒸腾作用能 。
A.提高空气的湿度 B.降低空气湿度 C.提高空气温度
2.科学探究:探究植物体能否散发水分。
将一株植物的根放入盛有清水的试管内,将试管口密封。用干燥的塑料袋罩住植物的枝叶部分,使其密闭,然后放在阳光下。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塑料袋内壁上有没有小水珠?试管内的水有没有变化?
我的记录
时间
实验现象
1小时后
2个小时后
3个小时后
4个小时后
我的结论
三、拓展应用
1.为什么一般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栽后的幼苗和花草为什么要遮阳?
2.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3.如何证明植物的叶有蒸腾作用,把你的实验方案记录下来。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略。
2.(1)气孔 (2)蒸腾作用
(3)凉快 水分 养分 湿润
二、综合训练
3.(1)B (2)A
4.略。
三、拓展应用
1.因为移植的时候影响了根部的正常工作,植物会相对缺水。如果在大太阳天底下移植,很可能因为蒸腾作用正热烈地进行的关系,会损害植物的健康。
2.
(1)光线的直射原理,光线被树叶遮挡,不能够直接照射到地面,让人的皮肤接触不到阳光的照射,
(2)树叶的表面有水分,水分的蒸发使树木周围气温降低。
(3)树木的地面温度比较阳光直射的地面的温度低,并且潮湿,潮湿就说明水分多,使得比一般干燥的地面比热大,温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上升。
3. 我的设计方案:
用透明塑料袋将一株生产旺盛的盆栽植物(最好是叶子大的)罩起来,茎底部用绳子扎紧,放在向阳处,并按时浇水。1—2天后发现,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如果选择一株没有叶子的植物做同样的实验,发现塑料袋内壁上没有水珠;从而说明叶子具有蒸发水分的作用。
《植物的叶(一)》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叶有蒸腾作用。
2.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
3.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二、学习过程
1.课前感受森林或树林和空地上空气的不同。
2.认识“叶有蒸腾作用”
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尝试思考
(1)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
(2)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3. 根据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1)尝试做“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2)观察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
(3)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 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
4.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发现什么?
结合“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认识气孔。
5. 观察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
《植物的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
2.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
教学重点
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教学难点
在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想象出植物体内水分的排出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课件,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
2.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
3.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板书:植物的叶(一)
二、新课学习
1.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
(1) 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
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 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 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到气孔。 )
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 叶面上有什么 ?
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
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
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再观察、辨认。
(5)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
讲解: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 板书:叶有蒸腾作用)
2.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
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照图思考。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解:
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1)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2)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3)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结论总结
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
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
叶有蒸腾作用,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意义:
调节体温 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使空气湿润
四、课堂练习
1.什么叫蒸腾?
2.叶子的蒸腾作用有哪些好处?
3.用塑料袋罩住植物的茎、叶,扎进口袋,放在阳光出,过一段时间,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六、板书设计
10.植物的叶(一)
气孔 叶有蒸腾作用
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的意义
调节体温
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使空气湿润
课件15张PPT。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植物的叶(一)欣赏植物的叶新课学习新课学习探究活动思考:在沙漠里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新课学习探究活动温馨提示:
1.找一盆有叶的植物,浇足水。
2.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把这棵植物的枝叶罩起来,将袋口扎紧。
3.把植物放在向阳处,注意观察现象。新课学习探究活动记录卡)
我的观察 记录:新课学习 塑料袋上的小水珠,可能是植物体内多余的水吸收了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子中的某一孔穴跑出来,遇冷凝结形成的。小结:探究活动新课学习结论: 通过实验,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探究活动新课学习叶蒸腾水分具有的作用:新课学习探究活动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 快 一些 ,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3.可以使空气湿润。结论总结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
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
叶有蒸腾作用,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意义:
1.调节体温
2.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3.使空气湿润课堂练习1.什么叫蒸腾?
2.叶子的蒸腾作用有哪些好处?
3.用塑料袋罩住植物的茎、叶,扎进口袋,放在阳光出,过一段时间,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10.植物的叶(一)
气孔 叶有蒸腾作用
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的意义
调节体温
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使空气湿润
?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