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八章 第三节 印度(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根据地图归纳某国交通运输路线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了解印度的主要农作物,运用地图说出农作物分布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运用地图找出印度的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说说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分布的关系。(重点)
了解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教学模式】主要运用问题探究式学习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综合分析等。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探讨归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把任务分配给各小组;要求提前预习文本内容;各组做好教材有关材料搜集;选好小组发言人;教师作课前指导。
【教学过程】
一 巧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2013年4月中旬,中、印两国在边境地区发生了“帐篷对峙”事件,战争有一触即发的可能。为了在有可能发生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我们就要深入了解印度这个和我国国情相似的国家,重要的是了解其经济实力,因为其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印度的经济情况,大家有没有信心把这节课学好。
板书:第二课时 发展中的大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 启迪思维,导学新知:
【探究活动一】了解印度的农作物,探究其分布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师:课件出示印度农作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印度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布置任务、提示学生注意对照以上三图进行分析思考下面的问题。
探究问题:
1.读图找出印度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区。
2.对照印度降水分布图,小组讨论农作物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关系。
学生以小组长带领进行合作,讨论分析,各抒己见,形成统一的答案指定代表发言。
总结填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印度的农作物及分布。
【探究活动二】了解印度的主要自然资源、工业分布,探究其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
出示任务和地图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列表比较印度殖民地时期和独立后工业的差异:
比较
工业部门
英国
统治时期
独立之后
基础
工业部门
?
?
高新技术
部门
?
?
形成原因
分析
?
?
教师出示印度矿产资源分布图、印度工业城市分布图,组织学生读图、分析其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形成统一答案,指定代表发言,在班级交流。
总结填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印度的矿产资源及分布,明确印度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
【探究活动三】趣味阅读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印度的“绿色革命”和“世界的办公室”的含义,增强学生的赶超印度的意识。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有哪些收获;还存在着那些疑问,总结本课时的知识结构。
【当堂达标检测】:
1、(目标一)印度的经济作物主要有 ( )
A.黄麻、棉花、茶叶 B.水稻、小麦、玉米
C.花生、大豆、亚麻 D. 油棕、椰枣、咖啡
2、(目标二)印度的信息产业中心是 ( )
A.新德里 B.加尔各答 C.孟买 D.班加罗尔
(目标一)列关于印度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热丰富,水旱灾害少 B.是亚洲耕地最少的国家
C.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D.高原北部盛产棉花和黄麻
(目标二)下列关于印度矿产与工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德干高原东北部煤铁资源丰富 B.印度工业体系不完整
C.孟买市印度最大城市、麻纺织工业中心 D.首都新德里是信息产业中心
5、(目标二、三)读印度图,回答问题
⑴印度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发展了钢铁工业,麻纺织工业中心是_______,棉纺织工业中心是_______。
⑵借鉴印度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假如你是一位企业家,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
⑶近几年,印度的高科技工业中心发展迅速,其中_______已使其成为世界第二软件大国。
【教学反思】
针对本节课知识,为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设计采用问题探究性学习模式,配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教学设计,将要讲述的教学内容蕴藏于其中,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到达最终目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创造能力。特别是好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差生也在小组中发挥了作用,获得了自信,学生对地理课有了新的认识,打破了以前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如: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地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