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22 13:0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16课
三国鼎立东汉末年州牧割据形势图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人口减少,
民不聊生军阀袁 绍曹  操官渡之战前的形势政治上:
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经济上:
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农民和士兵从事农业生产,实力不断增强。兵多粮足
实力强大 一、官渡之战1、背景:2、经过: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势力逐渐壮大(“挟天子以令诸侯”)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十万袁军度过黄河,包围白马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此地袁军几乎全军覆没鉴于敌强我弱,曹操只能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白马黎阳延津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乌巢官渡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曹操赤脚迎许攸以少胜多曹军三四万 一、官渡之战1、背景:2、经过: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势力逐渐壮大(“挟天子以令诸侯”)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200年袁绍VS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黄河中下游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原因?材料一:当时的汉献帝,虽有名无权,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迎献帝到许,借皇帝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材料三: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除了民屯还有军屯,兵士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四: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乌巢,烧掉粮草。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用人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军事上:声东击西,战术得当曹操官渡之战后,曹操乘胜追击,基本统一了北方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统一全国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割据江东的孙权“隆中对”“江东对” 二、赤壁之战1、背景:2、经过:刘备、孙权势力成为曹操统一全国的障碍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襄阳江陵乌林夏口樊口柴桑赤壁刘备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刘军退却方向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曹军败退方向主要战场孙、刘联追击方向水水汉江以少胜多公元208年赤壁之战赤壁曹操
二十万人孙刘联军
五万人 二、赤壁之战1、背景:2、经过:刘备、孙权势力成为曹操统一全国的障碍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曹操VS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208年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2、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3、曹操自持兵强,骄傲轻敌草船借箭《三国演义》的描述《三国志》的记载史学著作文学作品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孙刘联军火攻战术《三国演义》的描述《三国志》的记载史学著作文学作品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曹操败走华容道《三国演义》的描述《三国志》的记载史学著作文学作品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公(曹操)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适当地进行创作;也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曹操死 曹丕继魏蜀吴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1、背景:三国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赤壁
之战孙权---巩固江南刘备---巩固与发展三国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曹操惨败---无力南下2、魏国:
3、蜀汉:
4、吴国:
建立:220年,曹丕[pī]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 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魏2、魏国措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影响: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建立: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3、蜀汉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影响:加速西南地区的发展蜀蜀
锦诸葛亮
“三顾频频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建立:222年,孙权称王,后定都建业(南京),国号吴4、吴国措施:开发江东,发展了造船业、海外贸易;230年,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台湾)影响: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吴国船只吴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三、三国鼎立1、背景: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2、魏国:
3、蜀汉:
4、吴国:
220年222年建立、措施、影响建立、措施、影响建立、措施、影响多少秦汉是统一的政权,三国却处于分裂时期
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东汉末年 三国时期
1.群雄并起 局部统一
政权林立
2.经济衰微 经济恢复发展
3.人口锐减 人口增多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国鼎立官渡之战: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堂小结一种局面两大战役启示三个国家魏蜀吴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2、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的关键一战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3、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最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夷洲)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国家是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