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经〉两首》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4《〈诗经〉两首》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23 11:24:06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九下《〈诗经〉两首》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部分
填空:
(1)《关雎》一诗中总领全诗的句子是: , 。
(2)《关雎》一诗中表达作者因求爱不成而内心煎熬的句子是:
答: , 。
(3)《蒹葭》一诗中,作者一大早来到河边等候佳人,眼前所见的景色是: , 。21cnjy.com
(4)《蒹葭》一诗中表明求爱道路险峻的句子是: 。
2、《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要表现的主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________,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________。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21·cn·jy·com
A.高雅 淡然 平静  B.高贵 淡泊 平静
C.高贵 淡然 平和  D.高雅 淡泊 平和
4、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古代,山的北面江河的南面叫阴,山的南面江河的北面叫阳。
B.《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我国古代的史书有不同的体例。《史记》是纪传体,《资治通鉴》《左传》是编年体,《战国策》是国别体。www.21-cn-jy.com
D.《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作品,文中的夏洛克是外国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之一。2·1·c·n·j·y
5、将下面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给予,是最大的回报。
②这样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吝啬而贫穷的人。
③你所能给予别人的越多,你生命中所拥有的也就越多。
④要使生命越来越丰富,就要懂得给予。
⑤事实上,当你懂得分享时,你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多。
A.④⑤①③② B.①④⑤②③
C.④①③②⑤ D.①⑤③②④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关雎》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
3、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答: 。
4、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5、“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21·世纪*教育网
答: 。
(二)古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
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请描绘“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两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答:__ __
2.比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写景的异同。(3分)
答:__ __
(三)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 ( http: / / www.21cnjy.com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www-2-1-cnjy-com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2-1-c-n-j-y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的财物。④饰诈:作假骗人。21*cnjy*com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
(2)时时而间进____
(3)自子之居即墨也____
(4)封之万家____
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 __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_ ___
4.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4分)
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__ __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_ __想到齐威王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21教育网
(2)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有关?请概括作答。(4分)
答:__ 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部分
1、(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4)道阻且跻。
2、对爱情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3、B 4、B 5、C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窈窕淑女
2、表达了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3、引出下文(或起兴)的作用。
4、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5、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 古诗赏析
1、示例: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十分鲜艳。
2、同:都描写了落日、老树、乌鸦等意象,都营造出秋天萧瑟、寂寥的气氛。异:马曲的氛围一直是萧瑟、悲凉的;白曲的氛围由凄凉变为明朗、清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文言文阅读
1、(1)偏爱。 (2)间或,偶尔,有时候。 (3)封赐。 (4)任职。
2、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3、(1)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2)这是你用重金买通我的左右来替你说好话啊!
4、(1)生活琐事 自己受蒙蔽
(2)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9张PPT)
《诗经》两首
语文人教版 九年级下
导入新知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因其共收录了305首民歌,又被称为《诗三百》。其内容丰富多彩,是同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因而又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听读感知
听出来了吗?这两首诗的朗读节奏很好把握,基本上都是两两停顿,只有《蒹葭》每节诗的后一句为两三停顿。
1、 听朗读,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听读感知
2、 积累生字
雎(jū)鸠 窈窕(yǎo tiǎo) 参差(cēn cī)
寤寐(wùmèi) 蒹葭(jiānjiā) 溯洄(sùhuí)
沚(zhǐ) 晞(xī) 湄(méi)
跻(jī) 涘(sì) 芼(mào)
坻(chí)
听读感知
3、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
点拨:
《关雎》一诗写了一位男子对美少女的渴慕向往之情。
《蒹葭》写的是一位男子极力追求一位女子,但却无法得到她而产生的苦闷和伤感之情。
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传说是由孔子编定的。先秦称为《诗》,西汉时因“罢除百家,独尊儒术”而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作品介绍
《诗经》“六艺”
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
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赋:直接铺陈叙述,相当于后来的叙事诗。
比: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内容
表现手法
走近作者
《诗经》的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也有传说这些诗歌传说多为尹吉甫采集、然后由孔子编订的。
艺术成就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
诗体介绍
民歌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所以民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据统计,各地已采集到的民歌,数量总计超过三十万首。
写作背景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不朽之作《诗经》
疏通文意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找右边找。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
鸟叫声
水中陆地
恬静美好的样子
配偶
长短不齐的样子
捞取
指白天和黑夜
疏通文意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思念
情意绵绵的样子
翻来覆去
做朋友
使……快乐
疏通文意
(2)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
茂盛的样子
芦苇
在河流的对岸
逆流而上
艰险
顺流而下
好像
疏通文意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地势高。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边。
茂盛的样子
晒干
岸边
险峻
水中高地
疏通文意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河中芦苇真茂盛,芦苇上露水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就在河岸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又弯曲。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陆地上。
茂盛的样子
消失
水边
弯曲
小块陆地
词类活用
左右流之:左右,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左右。
琴瑟友之:友,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朋友。
钟鼓乐之: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快乐。
道阻且右:右,名词活用作形容词,弯曲。
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流,古义:捞取,今:流动。
道阻且右:右,古义:弯曲,今:右边。
一词多义
之:
琴瑟友之(之:代词,代指“她”)
在水之湄(结构助词,“的”)
课文精读
《关雎》精读
课文精读
点拨: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第二章和第三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第四章和第五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正是这位饱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苦思想要实现的愿望。
1、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课文精读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示例:伴轻柔音乐,深情描绘:“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
2、对于这场浪漫的爱情追逐,作者用了哪些浪漫的场景作铺垫?请在文中找出这些场景描写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课文精读
点拨:这两句诗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样子。
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体现了小伙子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课文精读
4、爱慕之深,以致夜不成寐,可见相思之苦。那么男子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找出文中原句,然后加以解释。
点拨:(书中原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解释:如此煞费苦心先“友之”:亲近她,再“乐之”:取悦她。结果大概可以猜到了,很可能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课文精读
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5、《关雎》一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课文精读
6、《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课文精读
点拨:这个问题有争议。有人认为这只是小伙子的一种美好的幻想。“钟鼓乐之”并不代表把姑娘娶回了家;也有人认为这是追求的结果,也就是“钟鼓乐之”表明他们结婚了,而且用最喜庆的方式把姑娘娶回来的。理由是:钟鼓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乐器,不象现在的年轻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阵。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贵族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用琴瑟来比喻婚后幸福的生活。现在,也还用琴瑟之和来表现夫妻和谐。当然同学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
7、读完全诗,你认为小伙子追到自己喜爱的姑娘了吗?为什么?
课文精读
“重章叠句”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8、《关雎》一诗各节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近相同,中介变动了少数的几个字,这种写法我们叫“重章叠咏”试品味本诗中运用这咱写法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词类活用
《蒹葭》精读
课文精读
点拨:主要的描写方法是景物描写。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 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1、《蒹葭》这首诗歌中主要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精读
点拨:诗的三章分别用了“苍苍”“凄凄”“采采”三个词表现三种色彩:由苍青到凄青再到泛白的色彩变化过程,把秋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厚,烘托出当时作者的冷清环境,以及十分寂寞的心情;接下来,作者再用“为霜”“末晞”“末已”这三个情状的变化,来描绘出朝露成霜再溶为秋水的过程,现象地刻画出了时间的发展轨迹,说明作者从天刚亮就来到河边,直到太阳升起,一直都守候在河边,就为等待心中的女神的出现。
2、作者从蒹葭的颜色与情状的变化,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课文精读
示例:又是一个霜凝雾罩的清晨,我又来到水边,那苍苍的蒹葭在微微晓风中,如一片白色的海。凝霜怠露迷失在白雾之中。我心中的恋人啊!你究竟在哪里啊?我愿付出一生的时光,跋山涉水,来到你的身旁。
3、任选《蒹葭》中的一节,用优美的语言重现诗歌的意境。
课文精读
4、作者是如此执着于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子,为什么不追上去向她求爱呢?从文中找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点拨:是因为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课文精读
点拨:
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自己追求的美丽女子在河的对岸,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要想到河的对岸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不可以这样理解.这三个字是虚写,写出了古代追求美好爱情生活的不易.这里的“长”、“跻”、“右三字完全可能是指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阻力.
5、对“长”“跻”“右”这三个字只能理解为道路遥远、艰险而又弯曲吗?说说你的理解
课文精读
点拨:表现了追求心目中的美好姑娘要历尽艰险,同时也表现了求而不得的苦闷之情。
6、作者反复吟唱“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这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课文精读
(1)“蒹葭”是指芦苇,作者用它来描绘出一幅凄凉哀惋的环境,烘托一种气氛;“伊人”指代作者心中的美丽女神。
(2)“蒹葭”不一定指环境,可以是指一切不好的东西,阻止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东西;而“伊人”也不一定指作者心目中的美丽女神,可能是指作者所追求的美好生活一类的东西。
7、能说说你对诗中“蒹葭”“伊人”这两个意象的理解吗?
课文精读
点拨:根据“蒹葭”和“伊人”这两上意象的理解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不同。
(1)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之不得的苦闷心情。
(2)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追求不到时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8、《蒹葭》一诗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课文精读
点拨:
(1)都用了“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都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窈窕淑女”、“参差荇菜”;“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9、比较《关雎》与《蒹葭》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语言品析
《诗经》语言体现出一种优美的旋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章叠唱
第二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与下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左右毛之,只改了一字,这就叫重章叠唱。这种写法,可以使的诗篇回旋跌宕,造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突出了诗歌的形象,取得情深味长的效果,增强了感染力。
2、偶句入韵
在音韵上,除了重章叠唱以外,还使用了押韵,一般都是偶句押韵。如《关雎》中,首句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下文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
语言品析
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3、双声叠韵
诗歌在用词上也非常讲究,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参差”是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拓展延伸
请阅读下面几首诗歌,分析它的表现手法。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李白)
(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雨 霖铃》柳永)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李白)
巩固提升
1、填空题。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 篇,包括 、 、 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1)《诗经》 305 风 雅 颂
(2) 赋 比 兴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巩固提升
2、下面加点词语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雎(jū)鸠 参差(cēnchā) 跻(jī)
B.窈窕(yǎotiǎo) 坻(dí) 湄(méi)
C.溯洄(sùhuí) 涘(sì) 芼(mào)
D.寤寐(wùwèi) 沚(zhǐ) 晞(xī)
C
巩固提升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C
巩固提升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B
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于于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课后板书
关雎
听听:关关雎鸠
看看:在河之洲
想想:窈窕淑女
愿望:君子好逑
钟鼓乐之
琴瑟友之
引起相思意
讨好对方
引起相思意
课后板书
引起相思意
蒹葭
苍苍
蒹葭 萋萋
采采
起 兴
宛在水中央
伊人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九下《<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课题 《诗经》二首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富有韵味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把握《诗经》的艺术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品味和欣赏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创造美的热情。
重点 1、仔细品味这两首诗,培养形象思维能力。2.、在品味诗歌的基础上,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领悟诗歌的语言特色。
难点 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因其共收录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305首民歌,又被称为《诗三百》。其内容丰富多彩,是同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因而又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听,想。 用乐府诗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 听朗读,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听出来了吗?这两首诗的朗读节奏很好把握,基本上都是两两停顿,只有《蒹葭》每节诗的后一句为两三停顿。积累生字雎(jū)鸠 窈窕(yǎo tiǎo) 参差(cēn cī)寤寐(wùmèi) 蒹葭(jiānjiā) 溯洄(sùhuí)沚(zhǐ) 晞(xī) 湄(méi)跻(jī) 涘(sì) 芼(mào)坻(chí)3、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点拨:《关雎》一诗写了一位男子对美少女的渴慕向往之情。《蒹葭》写的是一位男子极力追求一位女子,但却无法得到她而产生的苦闷和伤感之情。 听,并交流看法。概括内容。 把握节奏,体会诗歌内容。考查学生听读诗歌的能力。
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说是由孔子编定的。先秦称为《诗》,西汉时因“罢除百家,独尊儒术”而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三个部分为其内容的分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赋、比、兴三部分为其表现形式。“风”指"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相当于后来的叙事诗。“比”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诗经》的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也有传说这些诗歌传说多为尹吉甫采集、然后由孔子编订的。
艺术成就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 笔记。 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体介绍 民歌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所以民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据统计,各地已采集到的民歌,数量总计超过三十万首。 笔记。 了解民歌的创作过程。
写作背景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不朽之作《诗经》 了解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作铺垫。
疏通文意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关:拟声词,鸟叫声。洲:水中的陆地。窈窕:恬静而美好的样子。逑:配偶。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流:打捞,采摘。寤寐:寤,指醒着;寐,指睡着。这里指白天和夜晚。思服:思念。优哉游哉:这里指情意绵绵的样子。辗转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辗转:翻来覆去,不能安定。友: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朋友,相亲相爱,亲近。芼:挑选。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快乐。译文: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找右边找。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2)蒹葭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蒹葭:芦苇。苍苍、萋萋、采采:指草木茂盛的样子。在水一方:在河流的对岸。溯洄:逆流而上。阻:艰险。溯游:顺流而下。宛:好像。晞:晒干。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跻:攀爬。这里指路途高而且险峻。坻:水中的高地。已:消失,这里指晒干。涘:水边。右:道路弯曲。沚:水中的小块陆地。译文: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地势高。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边。河中芦苇真茂盛,芦苇上露水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就在河岸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又弯曲。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陆地上。 笔记。 积累字词
词类活用 左右流之:左右,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左右。琴瑟友之:友,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朋友。钟鼓乐之: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快乐。道阻且右:右,名词活用作形容词,弯曲。
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流,古义:捞取,今:流动。道阻且右:右,古义:弯曲,今:右边。
一词多义 之:琴瑟友之(之:代词,代指“她”)在水之湄(结构助词,“的”)
课文精读 一、关雎 1、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点拨: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第二章和第三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第四章和第五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正是这位饱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苦思想要实现的愿望。2、对于这场浪漫的爱情追逐,作者用了哪些浪漫的场景作铺垫?请在文中找出这些场景描写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示例:伴轻柔音乐,深情描绘:“清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体现了小伙子什么样的心理活动?点拨:这两句诗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样子。4、爱慕之深,以致夜不成寐,可见相思之苦。那么男子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找出文中原句,然后加以解释。点拨:(书中原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解释:如此煞费苦心先“友之”:亲近她,再“乐之”:取悦她。结果大概可以猜到了,很楞能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5、《关雎》一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6、《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7、读完全诗,你认为小伙子追到自己喜爱的姑娘了吗?为什么?点拨:这个问题有争议。有人认为这只是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伙子的一种美好的幻想。“钟鼓乐之”并不代表把姑娘娶回了家;也有人认为这是追求的结果,也就是“钟鼓乐之”表明他们结婚了,而且用最喜庆的方式把姑娘娶回来的。理由是:钟鼓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乐器,不象现在的年轻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阵。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贵族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用琴瑟来比喻婚后幸福的生活。现在,也还用琴瑟之和来表现夫妻和谐。当然同学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8、《关雎》一诗各节不仅句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等,而且语言几近相同,中介变动了少数的几个字,这种写法我们叫“重章叠咏”试品味本诗中运用这咱写法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重章叠句”形式的运用,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二、蒹葭1、《蒹葭》这首诗歌中主要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点拨:主要的描写方法是景物描写。诗开篇便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 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2、作者从蒹葭的颜色与情状的变化,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点拨:诗的三章分别用了“苍苍”“凄凄”“采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个词表现三种色彩:由苍青到凄青再到泛白的色彩变化过程,把秋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厚,烘托出当时作者的冷清环境,以及十分寂寞的心情;接下来,作者再用“为霜”“末晞”“末已”这三个情状的变化,来描绘出朝露成霜再溶为秋水的过程,现象地刻画出了时间的发展轨迹,说明作者从天刚亮就来到河边,直到太阳升起,一直都守候在河边,就为等待心中的女神的出现。3、任选《蒹葭》中的一节,用优美的语言重现诗歌的意境。示例:又是一个霜凝雾罩的清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又来到水边,那苍苍的蒹葭在微微晓风中,如一片白色的海。凝霜怠露迷失在白雾之中。我心中的恋人啊!你究竟在哪里啊?我愿付出一生的时光,跋山涉水,来到你的身旁。4、作者是如此执着于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子,为什么不追上去向她求爱呢?从文中找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点拨:是因为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5、对“长”“跻”“右”这三个字只能理解为道路遥远、艰险而又弯曲吗?说说你的理解点拨: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自己追求的美丽女子在河的对岸,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要想到河的对岸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不可以这样理解.这三个字是虚写,写出了古代追求美好爱情生活的不易.这里的“长”、“跻”、“右三字完全可能是指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阻力.(答案不求一致,关键是言之成理)6、作者反复吟唱“溯洄从之,道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这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点拨:表现了追求心目中的美好姑娘要历尽艰险,同时也表现了求而不得的苦闷之情。7、能说说你对诗中“蒹葭”“伊人”这两个意象的理解吗?(1)“蒹葭”是指芦苇,作者用它来描绘出一幅凄凉哀惋的环境,烘托一种气氛;“伊人”指代作者心中的美丽女神。(2)“蒹葭”不一定指环境,可以是指一切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的东西,阻止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东西;而“伊人”也不一定指作者心目中的美丽女神,可能是指作者所追求的美好生活一类的东西。8、《蒹葭》一诗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点拨:根据“蒹葭”和“伊人”这两上意象的理解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不同。(1)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之不得的苦闷心情。(2)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追求不到时内心的苦闷和无奈。9、比较《关雎》与《蒹葭》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点拨:(1)都用了“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都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窈窕淑女”、“参差荇菜”;“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把握诗歌形象。概括段意。对重点词语的品味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品味意象。重点情节的探讨。理解“重章叠句”。把握文章结构和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重点字词的理解和把握。主题思想的把握。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掌握。
语言品析 《诗经》语言体现出一种优美的旋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章叠唱第二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与下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左右毛之,只改了一字,这就叫重章叠唱。这种写法,可以使的诗篇回旋跌宕,造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突出了诗歌的形象,取得情深味长的效果,增强了感染力。2、偶句入韵在音韵上,除了重章叠唱以外,还使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押韵,一般都是偶句押韵。如《关雎》中,首句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下文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3、双声叠韵诗歌在用词上也非常讲究,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参差”是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选择性笔记。 了解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拓展延伸 请阅读下面几首诗歌,分析它的表现手法。(1)(《孔雀东南飞》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兴)(2)(《秋浦歌》(其十五)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比兴)(3)(《雨 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赋)(4)(《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兴)(5)(《行路难》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比) 思考讨论。 加深对赋比兴这几种表现手法的认识。
巩固提高 1、填空题。(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1)《诗经》 305 风 雅 颂 (2) 赋 比 兴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下面加点词语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A.雎(jū)鸠 参差(cēnchā) 跻(jī) B.窈窕(yǎotiǎo) 坻(dí) 湄(méi)C.溯洄(sùhuí) 涘(sì) 芼(mào)D.寤寐(wùwèi) 沚(zhǐ) 晞(xī)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C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于于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听。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上步理解诗歌主题。
板书设计 关雎听听:关关雎鸠看看:在河之洲想想:窈窕淑女愿望:君子好逑钟鼓乐之琴瑟友之蒹葭 苍苍蒹葭 萋萋 采采起 兴 宛在水中央伊人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引起相思意
讨好对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