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最后的姿势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最后的姿势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22 14:20:30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关于谭千秋老师的视频。
2008年5月12日,地震来临的那个瞬间,谭千秋老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他为什么那样做?赶紧打开课本,去感受谭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吧。
一起来学习最后的姿势61.学习目标
2.走近作者
3.字词精讲
4.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5.课文解读
6.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7.课文结构
8.课文主旨
9.课堂拓展
10.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11.当堂检测
12.课后作业布置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4 领会“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深层含义。(重点)(难点)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4 领会“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深层含义。(重点)(难点)分类学生字1.左右结构:
2.上下结构:
3.独体字:
多音字:
模 mó ( ) mú ( )
散 sàn ( ) sǎn ( )谭、漱、吱、嘘、感散心、散步 装模作样、模子模范、模块嘘撼、诠、释、塌、攸凹散文、散漫 理解词语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对立。
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形容精彩的话语一句接着一句,好像珠子串在一起。
说明,解释。本课指谭千秋老师用生命解释了爱与责任。辨析词语震撼  震动都有“撼动”的意思。1.房屋震动了一下。
2.他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震撼。造句:“震动”指受外力的影响而颤动,或者(重大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而“震撼”着重指某事物或某场景对人们或世界造成的影响之大。不同点:相同点: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读完课文,你读出了一个怎样废谭老师?
串珠问题:
1.课文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2.“最后的姿势”是一个怎样的姿势?体现了什么?
3.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引用三位人物的话语,有什么作用? 点击
听朗读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课文理解品析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谭老师给学生讲述“人生的价值”这段话,是他的“言传”,既是他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也为下文写他的“身教”——在危难之际作出的抉择埋下了伏笔,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生的价值”。阅读方法解密:判断伏笔的方法概念: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前面某些段落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谋篇布局上的技巧。
效果: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感到突兀、疑惑。
窍门:从形式来看,伏笔一般言语不多,有隐含性,不注意看不出来,所以,伏笔一般是“细节”; 从运用来看,运用伏笔的上文与下文照应的“点”有一段距离,甚至是文首与文尾。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zhī)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从感觉、听觉、视觉三个角度,再现了地震发生时的环境,突出了灾情的危急,从侧面烘托谭老师的光辉形象。
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反问)在教学楼即将坍(tān)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拉”“撑”“护”,这一连串准确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再现了谭老师置个人生死不顾,勇敢救护学生的伟大形象,表现了他对学生无私的大爱。“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āo)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
一边是血肉模糊,一边是安然无恙,如此鲜明的对比,可见谭老师在生死攸关的一刻,心中只有他的学生,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安危。作者引用救援人员的描述,从侧面烘托了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伟大形象。说说写写:
读了课文,写出你想对谭千秋老师说的话。谭老师,在生死攸关的那一刻,您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了死神,您用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您“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将永远定格在我心中!核心问题:
读完课文,你读出了一个怎样废谭老师?
我读出了一个恪尽职守,一心想着学生,用生命诠释爱与责任的谭老师。
1.课文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 身体守护四个学生的感人故事。
2.“最后的姿势”是一个怎样的姿势?体现了什么?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就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谭老师在危难之际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震撼,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3.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有四处重要的环境描写,这些描写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境,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4. 文中引用三位人物的话语,有什么作用?
课文第三部分引用了三位人物的最具说服力的话语,从侧面烘托了谭老师的英雄壮举,立体地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使谭老师的形象更加丰满。
最后的姿势地震前:5月12日清晨——和平常一样地震时认真讲课——人生的价值组织学生逃生保护四个学生地震后救援人员 永生难忘获救学生 深情回忆一位老师 把希望留给学生深情赞颂 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恪尽职守
无私大爱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赞颂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爱的教育》——我们的先生
亚米契(qì)斯
从今天起,现在的先生也可爱起来了。我们进教室去的时候,先生已在位子上坐着。先生前学年教过的学生们都从门口探进头来和先生招呼。“先生早安!”“配巴尼先生早安!”大家这样说着。其中也有走进教室来和先生匆忙地握了手就出去的。可知大家都爱慕这先生,今年也想仍请他教。先生也说着“早安!”去拉学生伸着的手,却是不看学生的脸。和他们招呼的时候,虽也现出笑容,额上皱纹一蹙(cù),脸孔就板起来,并且把脸对着窗外,注视着对面的屋顶,好像他和学生们招呼是很苦的。完了以后,先生又把我们一一地注视,叫我们默写,自己下了讲台在桌位间巡回。看见有一个面上生着红粒的学生,就让他中止默写,两手托了他的头查看,又摸他的额,问他有没有发热。这时先生后面有一个学生乘着先生不看见,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来。恰好先生回过头去,那学生就急
忙坐下,俯了头预备受罚。先生把手按在他的头上,只说:“下次不要再做这种事了!”
默写完了,先生又沉默了,看着我们好一会儿,用粗大的亲切的声音这样说:“大家听我说!我们从此要同处一年,让我们好好地过这一年吧!大家要用功,要规矩。我没有一个家属,你们就是我的家属。去年以前,我还有母亲,母亲死了以后,我只有一个人了!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
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wèi jì),给我荣耀!我现在并不要你们用口来答应我,我确已知道你们已在心里答应我,‘愿意’了。我感谢你们。”
这时校役来通知放学,我们很静很静地离开座位。那个跳上椅子的学生走到先生的身旁,抖抖索索地说:“先生!饶了我这次!”先生用嘴亲着他的额说:“快回去!好孩子!”
国学诵读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biān)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gōng)自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赞教师趣联】
上联:尺子一把,心中自有曲直。
下联:粉笔几支,眼前早有横竖。
上联: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
下联:握一支粉笔,授孔孟老庄学问。
一、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洗漱(shù sù) 凹下去(āo wā)
诠释(shì sì) 坍塌(tān dān)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用到下面的句子中。
大公无( )生死( )关 地动山( )血肉( )糊
1.这场车祸是因为“酒驾”造成的,遇难者已被车轮碾压得( ),惨不忍睹。
2.托举着“神舟”7号飞船的火箭,在( )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3.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 )的转折点。
√ √ √ √ 私 攸 摇 模 血肉模糊 地动山摇生死攸关三、搜集资料,回答问题。
谭千秋,( )人,是四川绵竹( )中学的一名老师。( )年( )月( )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波及绵竹。正在上课的谭老师双手( )课桌上,护卫着课桌下的( )名学生,学生得救了,谭老师却走了。
东汽湖南省祁东县2008512撑在4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