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负荆请罪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负荆请罪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22 14:22:00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罪,原字为辠(zuì),犯法也。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
——《说文》
那么,本课是谁“负荆请罪”?他为什么要“负荆请罪”呢?让我们走进剧本,去寻找答案吧。一起来学习负荆请罪5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1.学习目标
2.走近作者
3.字词精讲
4.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5.课文解读
6.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7.课文结构
8.课文主旨
9.课堂拓展
10.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11.当堂检测
12.课后作业布置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4 在读剧本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重点)(难点)分类学生字1.左右结构:
2.半包围结构:
多音字:
yān( ) jiě( )
yàn( ) jiè( )
yè ( ) xiè( )韩、惧、卿、颇赵、廉、唇、庸咽解咽喉咽气 狼吞虎咽哽咽解放 解气押解 解元浑身解数理解词语负荆请罪:
针锋相对:
唇枪舌剑:
深明大义:
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对立。
形容争辩激烈,言辞锋利。
指识大体,顾大局。
辨析词语宽恕 宽容都有“宽大,不严厉,不苛求”的意思。1.对待他人要抱着宽容的态度。
2.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不可宽恕。造句:“宽容”指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而“宽恕”指宽容饶恕,除了宽容的意思,还包括了饶恕的意思,程度比“宽容”重。不同点:相同点: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廉颇为什么要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串珠问题:
1.第一幕和第二幕的主要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蔺相如真的怕廉颇吗?为什么?
3.蔺相如和廉颇能够和好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
听朗读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课文整体感知本文叙述了蔺相如告诉韩勃廉颇处处为难自己,而自己一再退让的原因,当廉颇得知蔺相如避让他不是怕他而是顾全大局后十分感动,便负荆请罪,表现了蔺相如宽容大度,识大体,顾大局,也反映了廉颇知错就改的好品质。韩勃 大人,您是赵国的上卿,职位比廉将军高,为什么那么怕他呢?
蔺相如 (依然笑笑)我并不是怕他。
韩勃 刚才在路上,大人不是有意避让廉将军的车子吗?
韩勃反问中透着愤慨。借韩勃的话补叙了蔺相如一再忍让廉颇的情节,有助于读者理解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
课文理解品析阅读方法解密:矛盾冲突概念:戏剧作品的故事情节在发展过程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等各种因素之间的抵触、矛盾和斗争。
效果: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作品主题。韩 勃 (不满地)我真不明白,大人您为什么变得这样怕事。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您毫不惧(jù)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chún)枪舌剑,寸步不让,多解气!
由“想当年”引出当年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的故事,再现了蔺相如当年的智勇双全,与现在的“这样怕事”形成对比,突出了韩勃内心的不解与愤愤不平,这段插叙,丰富了剧本的内容,突出了蔺相如的高贵品质。
蔺相如 韩勃,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这一点你想过没有?
蔺相如指出了避让廉颇的真正原因——如果两人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使秦王有机可乘,后果会很严重。
说说写写:
蔺相如 (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写两句关于宽容的名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核心问题:
廉颇为什么要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廉颇“经人提醒”后,意识到蔺相如对自己的一再忍让,不是因为“怕”,而是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深深地震撼了廉颇,让他明白自己不顾国家大局,一心想着泄私愤,是何等的愚昧、昏庸,因此,为了国家的利益,他抛去私心,“负荆请罪”。
串珠问题:
1.第一幕和第二幕的主要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第一幕中,蔺相如是主要人物,他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宽容大度;第二幕侧重表现的是廉颇,他知错就改、光明磊落。
2.蔺相如真的怕廉颇吗?为什么?
蔺相如不是真的怕廉颇。他深知如果和廉颇闹翻了,就会让秦国有机可乘,他避让廉颇,完全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蔺相如和廉颇能够和好的原因是什么?
蔺相如和廉颇能和好的原因是:(1)蔺相如能顾全大局、宽容大度。(2) 廉颇光明磊落、知错就改。(3)两人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愿意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负荆请罪发生矛盾
(第一幕)廉颇——当街当道蔺相如——有意避让言归于好
(第二幕)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以诚相待顾全大局
知错就改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赞扬了蔺相如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宽容大度以及廉颇知错就改、光明磊落的优良品质,赞美了他们共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

宽容与智慧
梅桑榆
①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但是不宽容的人,不大可能在读了几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因为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决于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推荐阅读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即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然,这种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做出的抉择。
②韩信为贫民时,曾于淮阴街头受过屠夫之子的胯(kuà)下之辱。后来他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并未忘记那个逼自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的人,但韩信不是要他的脑袋,而是任
他为中尉,并对诸将说:“此人是个壮士。他当年辱我时,我当然可以与他以死相拼,但死得无名,所以忍耐至此。”
③韩信此言,只是道出了他当时受辱时对利害的权衡,而不杀屠夫之子,却是一种智慧的抉择。这时的韩信已经封王,而那曾经侮辱过他的人仍是个贫民。此时韩信若是为报复而杀他,当然如同杀鸡般容易,但这一刀下去,一个心胸狭窄、睚眦(yǎzì)必报的横暴者的形
象,也就活脱脱显现出来。而他以德报怨,对此人授之以官,则可以显示其大丈夫襟怀,赢得大众的赞扬,赢得人心。智商奇高的韩信,自然会想到这一点,所以才有了这段被司马迁、班固载入史册的千古美谈。
④韩安国于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曾事梁孝王刘武,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时,后遭人谗陷,获罪下狱,在狱中屡被狱吏田甲欺辱。他曾对田甲说:“你不要欺人太甚,你难道没听说过死灰还会复
燃吗?”田甲却冷笑道:“死灰若复燃,我则以尿浇灭之。”不料,数旬之后,汉廷竟下诏,任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听说韩安国复居高位,怕遭报复,吓得弃家而逃。韩安国却下令: “田甲若不就官,我将灭其一族。”田甲走投无路,只得向韩安国袒背谢罪。韩安国看他如此狼狈,笑道:“死灰今已复燃,你可以尿浇灭了!何必吓成这样,公等值得我计较吗!”遂令复其官,并善待之。他的大度,不但被时人称颂,也被史家记下
令后人敬佩的一笔。然而,韩安国此举,固然可以说是其心胸宽大,但又何尝不是由于他的智慧与识见使然?他历尽险恶,得以复职,地位尚不巩固,若是一上任就对田甲施以报复,必然令人厌惧,并很可能因此树敌,而对欺侮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则会得到世人的尊崇,对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大有好处。
⑤从韩信、韩安国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不仅可以看出其有无雅量,而且可以看出其处世的智慧。
国学诵读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罗贯中《三国演义》)
大意:以宽厚的态度对待人,用柔和的方法制服刚强,英雄盖世,天下无敌。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biān)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gōng)自珍)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战国时赵国官制】君主权力至高无上,之下是以相、大将军为首的文武百官,县郡有县令、郡守,最基层的还有乡、里、什、伍。
【趣联】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上联:宰相肚里能撑船。下联:将军额头能跑马。
4略一、写出同音异形字。
yù 防( ) 犹( ) ( )望 富( )
yán( )料 房( ) 边( ) ( )迟
qū 身( ) 弯( ) ( )赶 ( )服
二、形近字组词。
兼( )惧( ) 唇( )庸( )
廉( )俱( )辱( )慵( ) 御 豫 欲 裕 颜 檐 沿 延 躯 曲 驱 屈 兼并 廉洁 惧怕 与时俱进 嘴唇 侮辱 嘴唇 慵懒 三、按要求转换句式,要求意思不变。
您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
剧本的一般特点是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 )、( )和剧本的任务,句始和句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待( )及人物的活动情况,句中小括号内主要交待人物说话时的( )、( )、( )等。
难道您不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吗?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地点时间背景语气神态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