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抖擞() 应和() 黄晕()
liáo()亮 hōng()托 朗rùn()wǎn()转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 ( )
(1)涨 (2)散
( ) ()
( ) ()
(3)晕 (4)藏
( ) ()
3.下列各项中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朗润:明朗润泽?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B.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繁花:密密地开着的花?
C.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指引同伴?舒活:舒展、活动?
D.卖弄:炫耀?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5.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2)比喻姿态优美?()
(3)指振作?旺盛的样子?()
(4)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6.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 飞)着?
(2)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 逼)你的眼?
(3)山________(湿润 朗润)起来了?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 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 寂静)而和平的夜?
阅读课文5?6段,回答7~10题?
7.第5段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写出了对春天的丰富感受,请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语句?
(1)写嗅觉的:?
(2)写听觉的:?
(3)写触觉的:?
8.第5段文字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第6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一句仅仅是写树叶?小草的颜色吗?为什么?
10.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国之春
孙立燕
春天的脚步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走来了?
春天,无论在哪里,总是这般美好?
尽管北国的春天来得迟些,却是来得清奇,来得壮美?
江南的春我没有领略过,但那“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繁花,群鸟乱飞”的朝气勃勃,常令我心驰神往?在我心中,江南是春天的宠儿,爱的给予太多了?所以,春天在江南真的可以说得上是天姿国色的丽人,而北方的春天却只是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了?
但是,灰姑娘也自有她天然的风韵?
在某个清晨,你会不经意地发现,窗子上那些斑斑驳驳的霜花已有好些日子不光顾了?走在风里已感觉不到凛冽的寒,迎面扑来的是大地氤氲的温润;蓝天白云也如同告别青涩童年的少女,变得多姿?亮丽了;坚硬的土地松软,脚踏上去没了声音,只有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田野里苍茫的一片,偶尔会看到坑坑洼洼的地方露出的几簇绿草芽;那一排排的树木都已脱了藏青色的褂子,换上了淡黄透绿的衣裳;红杏的枝头依然落着寂寞的尖,缀着的景色只有心中的那份渴望?春天的活泼劲就是这样在令人难耐的期盼中酝酿着?北国的春天没有名花的娇贵,也没有美酒的香醇,可她那种半醉半醒的眠思,纵是“无情也动人”啊!
北国的春天,无花只有寒,春雪是她唯一的绽放?那似花非花的落蕊,在北方的大地上,铺染着一幅清奇?苍劲?古朴的水墨画?当人们的足迹浸润这幅画的时候,内心里也被踩得泥泞不堪了,随之而来的却是感觉到了一种抖也抖不掉的清凉?
“春风十里柔情”,那是南国的情愫,而北国的春风是狂放的,像升腾的野火,像昂扬的斗士,像冲锋者的擂鼓?它使你想起了“大江东去”的苏东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
啊!北国之春,我真想张开双臂,扑进你这返浆大地的怀抱,任由自己的每一处足迹都写满了豪情?
(选自《吉林农业·乡土文学》2013年第2期)
(1)作者眼中南国的春与北国的春各有怎样的特点?
(2)画线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选文主要描写了北国的春天的哪两种景物?为什么主要写这两种景物?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niàngsǒuhèyùn嘹烘润 宛
2.(1)涨 zhǎng(涨价) zhàng(涨红了脸)
(2)sǎn(零散) sàn(散步)
(3)yūn(晕车) yùn(黄晕)
(4)zàng(宝藏) cáng(捉迷藏)
3. C
4.D
5.(1)呼朋引伴 (2)花枝招展(3)抖擞(4)酝酿
6. (1)闹 (2)逼 (3)朗润 (4)烘托 安静
课后能力提升
7.(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2)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8.【解析】此题考查文段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从对春风的和暖与清新特点的描写中思考作者的情感?
答案:借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赞颂了春天,写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9.【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写树叶和小草的颜色是为了写春雨,属于侧面描写?
答案:不仅仅是写树叶和小草的颜色,因为这一句还侧面写出了春雨对树?草等自然万物的洗涤?滋润?
10.【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要考虑细雨“斜”的原因——春风使然,“织”字与“像细丝”照应?
答案:因为上文已写春风,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可是含蓄地写了春风?“织”字与“细丝”的比喻又相照应,生动形象?
11.(1)【解析】此题考查对春天特征的概括?结合全文内容,从文中筛选“春天在江南真的可以说得上是天姿国色的丽人,而北方的春天却只是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了”“北国的春风是狂放的”等语句进行概括?
答案:南国的春是温婉的,像天姿国色的丽人,北国的春是质朴豪放的,像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
(2)【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首先根据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句内容体会其表达作用?
答案:比喻?将春天比喻为一幅水墨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国的春清奇?苍劲?古朴的特点?
(3)【解析】此题考查对主要内容的把握?选文抓住了北国春天富有特征的春雪和春风进行描写?
答案:春雪和春风?因为这两种景物和南国的春景形成对比,能突出北国之春的特点?
(4)【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由文章对春景的描绘及最后一段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北国春天的喜爱之情?
答案:抒发了作者对北国春天由衷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春》
《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则是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品味情感,学会写景方法,可以作为这个单元的重要教学。《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赋予感情和生命。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我们欣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让我们感受春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希望。字里行间,充满着欣喜,赞美之情。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从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培养来看,是一个最经典的载体。把它放在单元的首位,非恰当。对于后面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学习这篇课文有助于学生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
2、赏析、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4、掌握如何利用互联网搜集查阅相关图片及资料;
5、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6、掌握作者相关常识,积累“蓑、笠、酝酿、黄晕、呼朋引伴”等重点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氛围的方式(教师展示春天相关图片,辅以舒缓背景音乐,学生配乐朗诵),共同体会语言之美,再将领悟于心的感受通过媒介互联网以搜索可以印证内心感受的图片并且加以说明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将文字信息整合内化,通过网络形式再外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素质;
2、利用互联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不断熟练、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品读精彩句、段。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使我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产生的深刻变革;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在积极乐观地探索实践中积累自信;
3、树立团体意识,形成积极协作的态度;
4、激情投入,阳光参与,体会美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流畅诵读;
2、结合语境,揣摩体味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
3、学会利用百度搜索工具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难点】
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朱自清的资料。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话题导入:
阳光明媚、绿草如茵、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微风轻拂,这些词语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物?面对美丽的春天,古代的文人给我们留下了优美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哪首诗歌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最深,一起背一遍。还记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贺知章的 《咏柳》。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看看这位现代散文家是怎样描绘春天的,春天在他眼里是怎样一番景象,他对春天有着怎样的情感,春天又给了他什么启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和作者)
2、作者介绍(方法:学生发言,老师归纳总结):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作:《踪迹》(诗和散文合集)、《背影》(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语言特点:清新隽永(文如其名)
3、字词疑难处理:
(1)处理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难题;
(2)重点字词的强调(针对多音字)涨。
4、朗读感知:
(1)听录音(注意节奏、语气、停顿);
(2)学生齐读。
5、划分课文层次。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 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2-7段): _______春
宏观勾勒(第2段):
具体描绘(第3—7段): 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
2、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
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部分:盼(春)
第二部分:绘(春)
宏观勾勒: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具体描绘:草(草报春) 花(花争春) 风(风唱春) 雨(雨润春) 迎(人迎春)
第三部分:颂(春)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同赏。
(1)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 :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钻
理由:①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②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2)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3)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交流并总结。
2、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3、江南是作者刻骨铭心的思念,江南之春更让他魂牵梦绕,那么江南的春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几幅图画呢?
(1)春草图:一帧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初生的小草让人感受到春意的萌动,于是人们忍不住要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的绿色,已不是单纯的自然色彩,而是浸染上了生命的色彩。
(2)春花图:一幅饱蘸着生命力的画苑。
这里处处彰显着生命力,果花鲜艳,热烈;野花繁茂、亮丽。一个美得热烈,一个美得惬意。特别是蜂蝶的加入,更是平添了几分喜气,给人无限的享受。
(3)春风图:一个彰显着生命气息的画轴。
作者从触觉、听觉、嗅觉几个角度写了风,把无形的春风写成一幅有声有色、有人有物、有情有感的图画。在柔和而又芬芳的春风之中,树上绿叶满枝,繁花似锦,花香鸟语,树下轻风流水,叮叮咚咚,再加上牧童的短笛,真是到处都涌动着生机。
(4)春雨图:一抹浸润着诗情画意的画卷。
江南春雨绵绵不绝,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在春风里密密地斜织着。远远望去,那蒙蒙的细雨笼在人家的屋顶上,煞有诗意。在春雨的滋润、洗涤下,植物变得鲜亮、夺目;人们都变得安静、平和,连他们的房屋都变得静默??????这淡墨高雅的画面,确实情味十足。
(5)迎春图:一片欢腾着生命希望的画廊。
从孩子到老人,从城市到农村,人们都欢天喜地地迎接着春天,都洋溢着对新春的向往,都欢腾着对生命的希望。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探究质疑:(第一部分)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2、探究质疑:(第二部分)
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3)“一切”这个自然段的怎样描写春天的?
(4)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春草图: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教师明确:嫩、绿、多)
①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②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探究质疑:(第三部分)
体会这部分的语言,理解这一部分和前文的联系。
(1)这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
“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2)这三个比喻句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中的“刚”;
“花枝招展”使人想起“春花图”;
“健壮”使人想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3)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明确: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
(4)这三个比喻句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两者都赞美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它给予人们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辛勤劳作的力量,因而人们要抓紧这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丰收。但三个比喻句着重用美好的形象感染,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则着重从思想上启迪。
(5)体会“领着我们向前去”一句中“去”字的作用。
明确:这一句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用“去”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春天在盼望中到来,末尾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6)研讨这一部分和前面部分的关系。
明确:这一部分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这个结尾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五、课堂总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六、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
2、背诵课文。
七、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绘出春天风景的作品也很多,同学们也不妨自己来体验一下:
1、说一说春的诗句。
2、画一画春的美景。
3、写一写春的景色。=
八、板书设计:
盼春(1):急切
总写(2)
春草图(3)
春 绘春(2-7) 细腻描绘
春花图(4)
春风图(5)
春雨图(6)
迎春图(7)
颂春(8-10):新、美、力
课件23张PPT。课文导入 阳光明媚、绿草如茵、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微风轻拂,这些词语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物?面对美丽的春天,古代的文人给我们留下了优美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哪首诗歌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最深,一起背一遍。还记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贺知章的 《咏柳》。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看看这位现代散文家是怎样描绘春天的,春天在他眼里是怎样一番景象,他对春天有着怎样的情感,春天又给了他什么启示。朱 自 清春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相关常识,积累“蓑、笠、酝酿、黄晕、呼朋引伴”等重点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通过合作探究,品读精彩句、段。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体会美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字音学习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水 涨 应 和 薄烟
黄 晕 捉迷藏
宛 转 散在草丛里 zhǎngyìnghè báoyùncángzhuǎnsàn词语学习
欢欢喜喜的样子。明朗润泽。炫耀。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密密的开着的花。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呼唤朋友,招引同伴。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欣欣然:
朗润:
卖弄:
酝酿:
繁花:
赶趟儿: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理清文章思路春盼 春绘 春赞 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寻找文章的画面美 。1.课文主要围绕“春”写了什么内容? 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部分(①~②自然段)盼春,第二部分(③~⑦自然段)绘春,
第三部分(⑧~⑩自然段)赞春。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整体感知 春草图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整体感知1、嫩、绿、满、软——草(生机勃勃)。2、文中“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是否偏离了写春草?为什么?2、没有。侧面写出了春草的茂盛,顽强的生命力,也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1、作者笔下的春草有什么特征?整体感知春花图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整体感知春花图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树上繁花树中昆虫树下野花高低结合眼前花儿争春想象结果实虚实结合花的色彩花的味道色味结合像星星眨呀眨暗写风与太阳明暗结合全方位描绘春花的美整体感知春风图
”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语言学习春风图想一想:作者在描写无形无味的春风时,调动了人体的哪些感官?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鸟鸣、流水、短笛触觉嗅觉听觉运用各种感觉描绘春风柔、暖整体感知 春雨图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整体感知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细密……一层薄烟轻盈一下就是三两天绵长抓住特点描绘春雨的“润”春雨图整体感知迎春图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际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探究质疑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 。 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为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探究质疑 “一切”这个自然段的怎样描写春天的?
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
“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思考思考:人们为什么要迎春?
1、“一年之计在于春”。
2、前四幅图写出了春天的自然美,这幅图由景及人,
颂扬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春早人勤。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绘出春天风景的作品也很多,同学们也不妨自己来体验一下:
1、说一说春的诗句。
2、画一画春的美景。
3、写一写春的景色。总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课后作业1、抄写并背诵课文。
2、请同学们仿照本文,展开想象,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来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