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归纳 真题体验
考点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序号
标志
事件
A
一个开始
国民党一大召开
B
一次合作高潮
北伐战争
D
一条正确道路
井冈山道路
F
一个转折点
遵义会议
CE
两次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考点日军侵华事变
事件
时间
影响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华北事变
1935年下半年
一二·九运动爆发,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七七事变
1937.7.7
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八一三事变
1937.8.13
淞沪会战爆发,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南京大屠杀
1937.12
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考点民主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变化
1.国民大革命时期:
(1)阶段特征: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演变原因: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两党共同的革命对象。
(3)结果或影响:发动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土地革命时期:
(1)阶段特征:两党对峙,进行“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
(2)演变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3)结果或影响: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抗日战争时期:
(1)阶段特征: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演变原因: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3)结果或影响:抗日战争胜利。
【感知中考】
1.(2016·临沂学业考)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
A.朱德
B.叶挺
C.贺龙
D.刘伯承
【解析】选B。本题考查北伐战争。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把守,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之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歼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2.(2016·钦州中考)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
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
D.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使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破坏国共合作,导致国民革命运动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2017·安徽学业考)20世纪20年代,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缘于对信念的坚守毅然决然地选择暴力反抗的道路,从此,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开始诞生。这次事件是 (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因此,南昌起义标志着“英雄的人民军队开始诞生”,答案为C。
4.(2016·恩施中考)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清党”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危害的达31万多人,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
A.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B.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
C.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对日实行不抵抗政策
D.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是从1930年底开始的,而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的日本还没有发动侵华战争,C说法错误。
5.(2016·德州学业考)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 )
A.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和辨析问题能力。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造性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A不符合史实,B是建设道路,D不具创造性。
6.(2016·泰安学业考)“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南昌起义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中共“七大”的召开
【解析】选C。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后,全国各地建立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所以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起到了“星火燎原”的作用。
7.(2016·安顺中考)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指的是 ( )
A.北伐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红军长征
D.南昌起义部队南下
【解析】选C。题干信息“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指的是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8.(2017·泰安学业考)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对这一要求的正确理解有 ( )
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
②客观反映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③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分析、总结概括能力。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很快占领了东三省,东北人民从此开始被奴役压迫的历史。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也由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抗战过程中领导了敌后战场,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在14年的时间里牵制了日本的绝大多数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①②③正确。中国战场不是唯一战场,还有欧洲战场、非洲战场等,④错误。
9.(2016·巴彦淖尔中考)对于西安事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爱国事变
B.共产党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标志着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开始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而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开始于七七事变爆发后。A、B、C均符合史实。
10.(2016·随州中考)下边两则材料出现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 )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图片信息“平津危急!华北危急!”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通电,此时的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急,之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因而两则材料出现的共同历史背景是卢沟桥事变。
11.(2016·呼和浩特中考)国共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下面两党关系演变中,实现再合作的原因是 ( )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A.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
B.共产党改编红军停止了内战
C.国民政府改组缓和了矛盾
D.东北军和八路军实现了联合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实现再合作”,日本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故选A。
12.(2016·泰安学业考)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解析】选A。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可知,1938年3月,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1万余人,国民党取得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13.(2016·天津中考)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
A.海外华侨的支持
B.全民族的抗战
C.国际友人的帮助
D.美苏两国的援助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四个选项都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集中了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这是中国能够取得抗战胜利最根本的原因。
14.(2016·安顺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乙: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丙: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
(1)具体列举两例战役用以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举例即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3)请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感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归纳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列举战役来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据此回答第(1)题。第(2)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洗刷了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第(3)题可结合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的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情况,可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用人民的鲜血换来的,得出我们要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答案:(1)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长沙会战。(列举两例即可)
(2)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3)如:抗战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人民抗战的结果;抗战的胜利,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抗战的结果;抗战的胜利,是坚持长期抗战的结果等。(言之有理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PAGE
-
7
-(共37张PPT)
单元复习课
第五、六单元
【线索导引】
【重点解读】
1.国共合作:1924年至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促使革命高潮的到来。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2.国共对峙:为反抗国民党的恐怖统治,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由于蒋介石的疯狂“围剿”,红军被迫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抗日战争:(1)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体现了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不屈精神。(4)中共七大的召开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一、标志类
1.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标志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爆发。
3.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4.局部抗战开始——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5.全民族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卢沟桥事变后。
二、之最类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
2.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全民族(原教材: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平型关大捷。
5.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台儿庄战役。
6.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
三、人物类
1.黄埔军校的校长是蒋介石,政治部主任是周恩来。
2.北伐战争的总司令是蒋介石,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领导南昌起义的有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等人,领导秋收起义的是毛泽东。
4.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军长是朱德,党代表是毛泽东。
5.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原教材: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一、原因、目的类
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3.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的英勇善战和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4.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1931年9月的柳条湖事件。
5.西安事变的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6.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7.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的借口——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
8.中国共产党发动百团大战的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9.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二、时间类
1.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
2.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长征。
3.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4.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5.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6.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7.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8.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9.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10.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易错点1
国民革命的成败
典题:(2017·青岛质检)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
A.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正确答案】A
【易错解读】(1)国民革命运动冲击了北洋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
(2)因为国民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以说这次革命失败了。
【常见错误】B
易错点2
红军长征路线
典题:(2016·济宁学业考)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某班计划组织“重走长征路”活动,请你帮助设计一条符合史实的线路 ( )
A.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吴起镇—会宁
B.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吴起镇—会宁
C.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吴起镇
D.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会宁—吴起镇
【正确答案】A
【易错解读】
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乌江——占遵义(1935年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常见错误】B
易错点3
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道路的艰难历程
典题:(2016·盐城中考)贺龙元帅在1927年曾向周恩来
表示说:“我听共产党的话,决心和蒋介石、汪精卫这
帮王八蛋拼到底。”由此,贺龙元帅开展的革命活动是
( )
A.领导南昌起义
B.指挥北伐战争
C.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D.带领八路军抗日
【正确答案】A
【易错解读】
序幕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揭开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的序幕
曲折
长征
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遵义会议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启示
马列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的探索中不断成长
【常见错误】C
易错点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
典题:(2017·江西质检)对于现在的中日钓鱼岛争端,
有专家评论说:“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的危机感剧增。
日本想借钓鱼岛问题联合美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第
三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位专家眼中的日本
“第一次和第二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该是指
( )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③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正确答案】A
【易错解读】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
结果
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原因
清政府腐败无能,社会经济落后
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援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
影响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结论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国家独立,民族富强
【常见错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