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评价检测(一)
(第一、二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7·揭阳普宁质检)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材料中的“这份条约”指的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A。根据“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可知,材料中的“这份条约”指的是《南京条约》。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中国(原教材: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香港曾被哪个国家割占 (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3.1846年在上海,一名美国士兵打死了一名中国黄包车夫,中国司法当局却无权对其治罪,列强的这种特权来自《南京条约》附件中的哪项条款 ( )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在通商口岸的行动权利
C.外交豁免权
D.领事裁判权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领事裁判权是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
4.(2017·德州学业考)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四个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 (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对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南京条约》是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由两国商定。
5.右图是法国作家布立赛写的历史著作。与封面上提到的“大劫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图文信息的识读与分析,以及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从图片中“1860:圆明园”的时间与地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1860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在这场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6.(2017·邵阳十中质检)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19世纪中期,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 ( )
A.取得协定关税权
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皇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共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成为19世纪中期侵略中国的国家中获利最多的国家。
7.(2017·安庆质检)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
A.杨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石达开
【解析】选C。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8.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历来坚决反击,其中打击洋枪队的是 ( )
A.太平军
B.义和团
C.北洋舰队
D.林则徐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痛击了华尔的洋枪队。
9.鲁迅对中体西用的描述:“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这种主张的主要是 (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激进民主派
【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本领要新,思想要旧”,即在不变革中国原有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四个选项中只有洋务派持有此主张。
10.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校
D.派留学生出国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结合题干关键词“练兵为要”“制器为先”分析可知,其实质就是创办军事工业,制造武器装备。这也是洋务运动开始时的首要内容。
11.为“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为“求富”,他们又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哪个企业是洋务派为“求富”而兴建的 ( )
【解析】选C。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汉阳铁厂等民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和福州船政局都属于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
12.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 )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题干李鸿章话中的“练兵”“海军”可知这与洋务运动有关。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进行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因此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3.(2017·揭阳普宁质检)黄叶同学准备制作一期题为《百年史笔话英豪——近代风云人物》的墙报。邓世昌的英雄事迹应当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 )
A.禁毒先驱
B.农民领袖
C.甲午英烈
D.变法志士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894年在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奋勇杀敌,不幸为国捐躯。所以邓世昌的英雄事迹应当归入甲午英烈栏目。
14.(2017·成都外国语学校期末)“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决定割让台湾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C。结合材料信息“割台湾”可知,此条约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等。
15.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对我国居民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如下图),该事件发生在 ( )
A.广州
B.宁波
C.旅顺
D.上海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在旅顺制造了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
16.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1895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 )
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B.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
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
D.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书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组织“公车上书”,请求变法图强。
17.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明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标志着戊戌变法开始。
18.1900年8月,联军占领北京,大肆烧杀抢掠,把颐和园的奇珍异宝运往天津,运了好几个月。文中的“联军”是指 ( )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日俄联军
D.英日联军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题干中“1900年”“占领北京”等可判断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并进行大肆烧杀抢掠。
19.(2016·安顺中考)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 )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解析】选A。B是《南京条约》的影响;C是《马关条约》的影响;D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B、C、D;三个条约都有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20.优秀的历史影视剧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下列影视剧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1901年,甲午风云发生在1894-1895年,所以正确的排序是②①④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6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8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曾国藩说: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1)发动图一战争的侵略者是谁 战后什么条约的签订使近代中国的主权从此开始丧失 (2分)
(2)图二所示为圆明园被焚毁后的一处残迹,制造该残迹的强盗是谁 侵略者为什么要将圆明园焚毁 (2分)
(3)曾国藩的话,表明他决心投身于一场什么运动 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事件与曾国藩从事的运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历史关系 (2分)
【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一图片文字解释“鸦片战争”,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第(3)题通过材料二信息“外洋船炮”分析可知,反映的运动应该为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正是在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的背景下开展的。
答案:(1)英国。《南京条约》。
(2)英法联军。为了掩饰罪行(或为了从心理上打击清政府)。
(3)洋务运动。因果关系(或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显示了洋枪洋炮的厉害,洋务派认识到要抵御外国侵略,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22.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中的中国】
材料一 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请举出两个具体事例。(6分)
材料二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如图)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 与材料一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6分)
【成与败的反思】
(3)材料一、二反映的事件最终结果怎样 请结合所学知识,选其一分析其成或败的原因。(4分)
【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一信息“学习西方利器”分析可知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之后在此主张下,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第(2)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主张及其影响。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答案:(1)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举例:主要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举出两个即可)
(2)主张:政治变革(或变法图强)。戊戌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起了启蒙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失败。例如,戊戌变法因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而最终失败。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加上顽固派势力的强大,最终失败。
23.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引自《复兴之路》
(1)给大清国带来了些许新气象的是什么运动 请举出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至少两位)。(6分)
材料二 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当北洋水师“致远号”的桅杆在黄海水域的波涛中沉没,国内民族危机空前高涨。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百年世博梦》解说词
(2)19、20世纪之交,中国知识分子为实现救国自强,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分)
【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一关键信息“19世纪60年代”“军事工业”“新式海陆军”分析可知,该运动为洋务运动。第(2)题,通过材料二关键信息“19、20世纪”“‘致远号’……沉没”分析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的探索就是戊戌变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来作答。
答案:(1)运动: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2)探索: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百日维新)。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4.(2017·东营垦利质检)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野蛮入侵,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有的深重灾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时,二十年,英吉利,开香港;到咸丰,第六年,打广东,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到光绪,甲午年,日本国,来打仗,我国败,失台湾。
——1903年发行的《爱国三字书》
(1)材料一列出的史实分别对应中国近代遭受的哪几场列强侵华战争 (6分)
(2)请你分别写出“开香港”“失台湾”的条约名称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4分)
材料二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3)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了什么条约 此条约中的哪一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该条约又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6分)
(4)你认为近代史上中国主权屡屡丧失的根源在哪里 (2分)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关键信息“英吉利,开香港”“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甲午年,日本国……失台湾”可知,这些分别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侵华史实。第(2)题据材料一“开香港”可知指的是《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失台湾”指的是《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第(3)题通过材料三关键信息“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可知对应的条约是《辛丑条约》,其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史上中国主权屡屡丧失的根源是社会制度落后,统治者腐败无能,国家综合实力弱。
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条约:《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社会制度落后,统治者腐败无能,国家综合实力弱。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