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吟诗赏画入情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遮罩动画的原理。
2、掌握遮罩动画的一般创建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制作教材动画前,掌握分析动画与规划制作的步骤方法。
2、能够运用创建遮罩动画的一般方法,制作教材范例中的遮罩动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遮罩动画形成原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实验方法。
2、在制作教材范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利用已有本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1、遮罩动画的原理。
2、遮罩动画的一般创建方法。
教学难点:
1、遮罩动画的原理。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教材范例动画。
提问:这样的文字出现方式给你什么感受?
2、明确:这种动画方式叫做遮罩动画。
二、初识遮罩
1、出示三个遮罩动画:两个静止遮罩(被遮罩层图片不同)、一个运动遮罩。
提问:这三个动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启发思考:你猜想遮罩动画需要通过几个图层来完成?
哪个图层在上?哪个图层在下?
3、演示创建简单遮罩动画的过程(编辑元件——添加新图层——拖动元件到新图层——创建遮罩)。
4、提出任务:创建静止遮罩
引导讨论:为什么显示出来的形状会不同?
明确:遮罩层决定了被遮罩层显示的形状和位置。
5、提出任务:更换背景
引导思考:你猜想会怎样?与刚才有什么不同?
应该更换哪个图层中的图像?
明确:被遮罩层决定了显示的内容是什么。
6、提出任务:让遮罩层动起来。
引导思考:怎么动?(大小、位置)
用什么方法制作?
三、运用遮罩
1、播放教材范例,指导分析规划
制作这样一个动画,需要做哪些工作?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总结:创建矩形元件——创建遮罩——制作遮罩层动画。
2、提出任务:创建矩形元件
提示问题:为了让矩形元件能制作运动渐变动画,元件最好是什么类型的?
3、提出任务:创建遮罩图层
提示问题:为了能够让文字全部显示出来,遮罩层中矩形元件的大小应该怎样?如何调整?
4、提出任务:制作遮罩层动画
引导讨论:为了配合朗诵的声音,动画的起止帧在哪里?
在时间帧上播放,引导学生寻找起止帧。
提示问题:文字要由上而下显示,矩形元件应该怎样运动?
四、展示交流
指导交流。
五、拓展延伸
1、演示多个遮罩特效。
2、启发思考:除了让遮罩层动起来,被遮罩层是否也可以动起来吗?又会有什么神奇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