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期刊内容巧链接
一、教材分析:
交互性是多媒体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本课通过设置超链接,提升作品的可读性,增强作品的技术性,是学生从已有对超链接的感性认识过渡到对本质的
,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通过对超链接的制作,进一步梳理形成对作品结构的整体认识。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对幻灯片已有接触,并且对部分知识以及掌握。由于学生间存在差异性,可能有的同学知道“超链接”,但是对于为什么设置超链接以及怎样正确设置超链接并没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维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理解超链接的概念和作用;
(2)学会规划幻灯片之间的关系;
(3)掌握设置超链接的方法。
2、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比操作,体验超链接的作用;
(2)通过绘制草图,规划幻灯片之间的关系;
(3)在演示文稿的正确位置插入超级链接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超链接的设置方法。
3、情感性目标
(1)通过绘制草图,规划幻灯片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规划和创新意识。
(2)在学生超链接的过程的同时,认识到幻灯片的灵活性和交互性,提升学生的信息
素养和信息意识。
(3)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活动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幻灯片之间的关系。
2、熟练掌握插入超链接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1、理解超链接的内涵。
2、为作品设置清晰的超链接。
六、教学策略:
在网络教室中利用机房的硬件设备和网络电子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室软件授课,教师通过兴趣导入、返利演示、任务驱动、活动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看演示、听讲解、勤思考、多练习和加强交流,进而完成教学目标。
七、教学准备:
1、网络电子教室;
2、将所需素材发送至学生机中。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
示例引入、激发兴趣
1、
出示演示文稿“我们的眼睛.ppt”,让学生用最快的方法在放映状态下找到“眼睛的朋友”相关知识
2、
等学生方法用尽,教师演示使用超链接快速到达目的地,询问哪一种方法最快。 3、
教师:“其实老师是使用了超链接。”
揭示课题:
板书:期刊内容巧链接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操作,让学生体验到超链接的便捷、灵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
教学新课
(一)、分析链接、渗透规划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 1、讲解超链接的作用和特点
作用:灵活跳转到相应的位置,具有较强的交互性。 特点:鼠标移动到超链接上会变成“手”的形状。 2、教师:“同学们在哪见过超链接?”(网站)
教师:“超链接都是位于哪些素材上?”(文字、图片、自选图形、艺术字等)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让学生对超链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师提问:“在你使用超链接时,是不是已经明确了目的?”
4、
教师谈话:“在演示文稿中设置幻灯片超链接前也要明确目的,了解相关素材连接到具体幻灯片的位置”
【出示任务一】:
请同学们根据演示文稿在纸上绘出草图,表明幻灯片之间的链接关系。
5、
演示同学的草图并分析。 6、
出示正确草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演示文稿,绘制幻灯片连接关系渗透给学生的规划意识。
(二)、设置目录超链接
1、教师讲解、演示设置“眼睛的工作”栏目到第三张幻灯片的方法。
【出示任务二】:
让学生完成剩下的3个超链接。
2、巡视指导,发现问题。
3、反馈问题,重点强调。
(三)、设置返回链接
1、教师谈话:“超链接有去有回更为方便。”
【出示任务三】:
设置返回超链接
【任务提示】:
(1)、在相应幻灯片右下角插入“小脚丫.gif”图片。
(2)、在图片上设置返回到目录幻灯片的超链接。
(3)、查找书本,思考有没有更为快速的方法。
2、找到最快完成的学生来演示操作
3、总结2种方法。
4、演示讲解第二种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演示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尽快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深入探究、提高技能
1、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给图片、文字插入超链接,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看看哪组同学可以既快又准地给演示文稿添加动作按钮超链接。”
【出示任务四】:
设置动作按钮超链接。
【任务提示】:
设置跳转至封底的动作按钮
总结点评分析。
【设计意图】:教师演示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尽快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
巩固练习
学有余力的同学参照课后练习“舞动的精灵.ppt”,制作对应的超链接。
四、展示及完善作品
1、展示学生的作品;
2、组织学生点评;
3、教师给予评价;
4、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作品。
【设计意图】:多元评价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增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又发挥了学生互补的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五、教学评价与总结
1、请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
2、结合课件梳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之间表达信息、交流信息和归纳总结的意识,通过总结可以快速有效的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十、板书设计:
第四课 期刊内容巧链接
十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