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段落理解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培养学生珍惜学习环境,关心体贴他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图文对照展开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3、感受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边理解,边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与本文形成共鸣,达到深刻的教育作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及其有关“大眼睛“的图片。
2、学生搜集”大眼睛“和希望工程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展示积累,引出课题。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于描写眼睛的词语、成语。
(同学们自由发言。明亮、闪闪发亮、漂亮、浓眉大眼、眼高手低......)
2、同学们你们的眼神是那样天真无邪,老师透过你们一双双漂亮而又可爱的眼睛能感受到你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可是在我国西部的偏远山区,却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远不如你们这样幸福快乐。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教师播放有关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课件)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4、教师指图片中人物介绍,这个小姑娘名叫苏明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节课的主人公,看图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的眼睛?(明亮、渴望、忧郁)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眼睛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涵
学生默读课文。
1、指明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学生说教师板书:明亮、忧郁、渴望读书)
2、小姑娘的这双大眼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他渴望读书的?用曲线画出句子,在小组内读并说说体会。
3、汇报交流。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
4、教师重点指导2个“生怕”2个“虽然”的用法,体会其中的深意即小姑娘对知识的渴求。她还“生怕”什么?(放开叫学生自由想象)
5、重点分析“忧郁”说一说为什么会忧郁?
学生:因为她生怕失去学习的机会,所以她的眼神中带着忧郁。
学生:因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失学,所以她生怕听不清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三、读中领悟 入情入境。
1、这双大眼睛是成千上万的失学儿童的真实写照,也是每个失学儿童心声的真实表露,看着这双大眼睛你的心情怎样?(学生畅谈感受)
2、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课文吧!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齐读、轮读、教师领读)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引读“它注视着前方……”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引读“虽然清晨教室光线……”
这双大眼睛,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引读“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
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引读“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
四、自学课文,汇报成果。
1、自学课文第6自然段,你从这段中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我知道了这张照片成了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学生:我还知道了希望工程开展的非常成功。
2、这双大眼睛的确很有魅力·是她向全世界的人们发出了呼唤使人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这才使得希望工程开展的有声有色。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新建成的希望小学吧!(播放课件)
3、(出示苏明娟23岁时的照片)同学们你们还认识她吗?对!他就是苏明娟。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她的情况!(学生简介交流)
学生:“大眼睛”本名苏明娟。1983年,她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简朴的乡村生活。
学生:随着希望工程在全国的升温,“大眼睛”迅速被海内外亿万人们所熟悉、所关注。人们总认为“大眼睛”苏明娟是一个家境贫赛、几度辍学的贫困女孩,许多不知道苏明娟家庭地址的人,直接将汇款寄往“希望工程”,在汇款单上特别注明捐给“大眼睛”。
五、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课文也看了有关的图片,你有什么收获?结合我们的世界生活说一说。(同学门自由说一说,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2、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如何向小姑娘学习。)
六、课外延伸妙笔生花。
观察周围同学的眼睛,用你自己学到的词语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