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不倒翁》习题
一、基础过关
1.不倒翁的外形特点是上????下????,底面的形状是??????,不倒翁的重量集中在??????,这是不倒翁不容易倒的原因。
2.我们对不倒翁的研究过程就是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二、综合训练
1.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它的重心??????。
(1)发生改变????(2)不发生变化????(3)不确定
2.不倒翁的重心在??????,足球的重心在??????。
(1)底部????(2)顶部????(3)中心
三、拓展应用
1.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于不倒翁的物体,把它们画下来,并说出它们不容易倒的原因。
?
2.观察过挖掘机吗?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 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呢?
4. 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像不倒翁那样不容易倒呢?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轻,重,半球形的,底部??
2.解暗箱?
二、综合训练
1.(2)??
2.(1)(3)
三、拓展应用
1.略
2.略
3.上轻下重,底面是半圆形。
4.地球仪,花瓶,台灯 ,酒瓶等等。
《有趣的不倒翁》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制作不倒翁,培养动手能力。
2.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不倒翁为什么不容易倒。
二、学习过程
1. 玩不倒翁,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2.探究不倒翁扳不倒的原因。
外部构造:
(1)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2)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来解决发现的问题。
内部构造:
打开不倒翁,继续观察研究。
不倒翁不倒的另一个原因是 。
做好记录。
继续研究你提出的其他问题。
3.探究不倒翁扳不倒的科学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不倒翁扳不倒的原理?
阅读课本上的图片展开讨论,找它们的共同点。
4.自由活动。
(1)自己制作一个喜欢的不倒翁。
(2)儿歌欣赏:
我是一个不倒翁,
底下重,上边轻。
推一推,摇一摇。
脚重头轻不倒翁。
5. 不倒翁的外形特点是上????下????,底面的形状是??????,不倒翁的重量集中在??????,这是不倒翁不容易倒的原因。
6.我们对不倒翁的研究过程就是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哪杯水多》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初步体验“解暗箱”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学会制作不倒翁,培养动手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由有些物品不容仪倒这种现象,意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3.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知道在从外观上无法找到答案的时候可以通过“解暗箱”的探究方法来解决。
教学重点
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教学难点
研究不倒翁扳不倒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的不倒翁。教师准备:制作不倒翁的各种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不倒翁。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玩过吗?
不倒翁为什么扳不倒,这里面有一定的秘密?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不倒翁好吗?
二、新课学习
1.玩不倒翁。
学生玩不倒翁,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可以交换着玩不倒翁,这样可以以更有利于学生互相合作.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
2.探究不倒翁扳不倒的原因。
外部构造:
(1)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2)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来解决发现的问题。
(3)分小组进行讨论。
(4)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在外观上观察底部是半球形的不倒翁扳不倒的一个原因。
内部构造: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不倒翁,继续观察研究。
(1)学生观察.探究。
(2)小组讨论.研究。
(3)交流汇报。
(4)教师进行实物演示:不倒翁不倒的另一个原因是上轻下重。
(5)学生记录。
继续研究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3.探究不倒翁扳不倒的科学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提出问题:
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不倒翁扳不倒的原理?
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放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或通过阅读课本上的图片展
开讨论,找它们的共同点。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利用投影进行补充介绍。
注意两点:①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容易倒的物品(如电话.台灯)与不倒翁有何相像之处,有何不同之处,以强化对不倒翁之所以不倒的科学道理的认识,并应用到实际生活去。②注意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生活中不容易倒的物品,以培养学生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意识。
4.自由活动。
(1)制作不倒翁。
提问:不倒翁好玩吗?你能自己制作一个喜欢的不倒翁吗?
给学生充分的想像空间,学生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个人制作完成。
教师展示一些有个性的作品,以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评价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在教科书中写出自己的探究水平的级别。
(3)教学生儿歌:
我是一个不倒翁,
底下重,上边轻。
推一推,摇一摇。
脚重头轻不倒翁。
三、结论总结
同学们,你们很了不起!通过刚才的实验发现了如何知道两种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知道怎样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
[设计意图: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课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本环节通过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发现规律等,使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课堂练习
1.不倒翁的外形特点是上????下????,底面的形状是??????,不倒翁的重量集中在??????,这是不倒翁不容易倒的原因。
2.我们对不倒翁的研究过程就是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五、作业布置
在课堂制作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制作一个“偏心不倒翁”,简单讲解制作方法。教师要鼓励学舌创造性地制作,并对此进行认真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潜力,激发开拓意识。
六、板书设计
有趣的不倒翁
底面是半球形的
扳不倒的原因
上轻下重
课件17张PPT。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6课第二单元有趣的不倒翁一个公公精神好,
从早到晚不睡觉,
身体虽小力气好,
千人万人推不倒。你们猜猜他是谁?不倒翁为什么不到呢?猜想一下:猜想一:与它的形状有关系?猜想二:能不能打开看一下?外形有什么特点?(它的底部都是半球型)底部是半球型就可以了吗?为什么鸡蛋底部是半球型,它还是会倒呢?有没有同学打开过不倒翁研究呢?不倒翁推不倒的秘密
上轻下重
底部是半球形打开不倒翁研究的过程在科学上被称为“解暗箱”,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像不倒翁那样不容易倒?上轻下重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结论的物体不容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