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雨量器》习题
基础过关
(一)填空题
1.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 )、( )、( )等。
2.雨的等级分为( )、( )、( )、( )、( )、( )六种。
3.用( )测量降水量的多少,在读数时视线要和雨量器的水平面保持( )。
4.气象学家根据一天(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5 毫米是( )雨,50~100 毫米是( )雨,小于( )毫米是小雨。
综合训练
1.降水是( )的基本特征。 A.气候 B.天气
2.(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 A.雨量器 B.风向标 C.温度计
3.10-25 毫米的降雨量属于( )。 A. 小雨 B. 中雨 C. 大雨 D. 暴雨
4.24 小时降水量是30 毫米,它应该是(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5.我们用( )来描述降水量。 A.网状图 B.折线图 C.气泡图 D.柱形图
6.雨量器( )有刻度。A.内筒 B.外筒 C.都有
三.拓展应用
小小法官
1.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与雨量器的大小有关系。( )
2.自制雨量器时要保证瓶口大,这样利于收集雨水。( )
3.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
4.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
5.在模拟降雨的实验中,喷壶和雨量器要有一定的间距。( )
6.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12小时的降水总量。( )
7.雨的强度一般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三个等级。( )
8.24 小时的降水量小于10 毫米的属于小雨。( )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一)填空题
1.雨 、 雪、 冰雹
2.(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3.雨量器、水平
4.24小时、中雨、暴雨、10毫米
二、综合训练
1. B.天气
2. A.雨量器
3. B. 中雨
4. C.大雨
5. D.柱形图
6. B.外筒
三.拓展应用
小小法官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
《我的雨量器》学案
一、学习目标
理解降雨量的概念,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意识到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一种良好的科学习惯。
3.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二、学习过程
认识雨量器。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经历一些下雨的想象,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这场雨下的有多大呢?
2.你有办法能让准确地知道降水量吗?
3.我们可以用专门的仪器对雨进行测量,用什么仪器?怎样研究?你有什么好办法?
4.请你根据教材内容提示,好好理解什么是"降水量"和"雨量器"?
5.它是什么样的?怎样正确地使用它?
6.请你了解一下雨量器的构造特点,看一看雨量器是怎样测降水量的。
7.请你认真观察雨量器上所标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降雨量的分类
1.国家所气象部分为了更明确的分清不同的降雨等级,特制定了“降雨量标准”,作为分辨降雨等级的依据。请你认真书写降雨量标准,做到能准确判断降雨量的等级。
降雨量标准(单位:毫米)
种类
24小时内降雨量 12小时内降雨量
小雨 小于10.0 小于5.0
中雨 10.0-24.9 5.0-14.9
大雨 25.0-49.9 15.0-29.9
暴雨 50.0-99.9 30.0-69.9
大暴雨 100.0-249.0 70.0-139.9
特大暴雨 250.0以上 140.0以上
《我的雨量器》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降雨量的概念,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意识到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一种良好的科学习惯。
3.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
了解降雨量标准,能正确给降雨量分级。
教学难点
理解降雨量的概念,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
下雨时的录像片段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 下雨是我们经常经历的二种天气现象,大家经历过什么样的下雨天?咱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2. 学生回忆并交流,充分汇报。
[设计意图:出示四种天气符号——小雨、中雨、大雨、暴雨让学生进行辨认,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详细描述每种天气情况下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对雨量分级有一个大致的感性认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课件出示符号及天气情景)
二、新课学习
(一)探究活动: 认识雨量器。
谈话: 看来, 同学们经历过的下雨天可真不少, 老师前段时间录制了一次下雨的场景, 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2. 师播放正在下雨时的情景, 学生观看。
3. 谈话: 观看了这场雨大家想说点什么?
4. 学生对雨进行感觉上的描述。
5. 谈话: 大家从好多方面进行了描述,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6. 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想知道雨量大小的” 类似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降水量呢?” 当然,对“降水量” 这个词语学生可能不太熟悉, 提不出“怎样准确知道降水量这一问题, 但只要学生能提出这场雨到底下得有多大?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遭雨下得有多大?” 等问题即可。]
谈活: 对呀, 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这场雨下的有多大呢?那么, 谁能来说一说, 这场雨下得到底有多大?如果大家没注意观察,我可以再播放一次录像(教师再次播放刚才的录像) 。
8. 学生各抒己见, 用自己的语言凭经验描述雨量大小。 (要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
9. 谈话: 还是人多智慧大, 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 应用了很多对比参照描述雨量的大小, 但你们认为你们的说法精确吗?
10. 学生肯定会认识到自己的说法只是推测。 是不精确的,这时教师再继续引导: 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准确地知道降水量呢?
学生讨论、交流。
12. 最后,引导学生达成共识: 使用专门的仪器、 把雨量测出来, 从而引到对“雨量器” 的研究上来。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各自发表见解, 学生要说的办法可能很多, 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 善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谈话: 看来, 用专门的仪器对雨进行测量, 这种办法大家认为最好。 用什么仪器?怎样研究?相信大家一定义有了主意, 那就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再说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听一听吧。 小组内、 小组之间、 师生间交流, 引导学生想到将降入容器申的雨水进行测量是较准确测知降两量的方法。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 便于相互取长补短, 她给每个学生提供发言的视会, 使学生能通过交流,自已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谈话: 大家所说的下雨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降落雨水的多少, 我们称为"降水量"。 我国劳动入民在长期的实践中, 发明了一种专门测量降雨量的仪器叫"雨量器"。 在前边的材料桌上的就是雨量器, 每个小组的组长来取一个。 小组同学一起来观察、 研究: 它是什么样的?怎样正确地使用它?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雨量器是我国人民发明的,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取仪器, 并分组观察、 研究。
16. 谈话: 通过刚才的观察、讨论、你们小组发现雨量器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 你怎样正确使用它?体还知道关于它的什么事情?
17. 学生进行汇报、 交流。 针对学生的汇报, 教师可用课件展示一下雨量器的构造特点, 播放用雨量器测降水量的正确方法。要引导学生发现雨量器上所标的刻度是以“毫米” 为单位的, 并认识测量降水量就是测雨水在仪器申的深度。
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 不但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且还自己发现了雨量器的构造特点及使用方法。 常用的雨量器是由内筒和外筒组成,内筒上口呈漏斗形, 用来收集雨水,外筒外面有刻度。下雨时把它放在开阔、没有障碍物、离地30.5厘米的地方, 并保持水平。 下雨结束时,通过外筒上的刻度, 及时读出降水量是多少毫米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现雨量器的构造特点及使用方法, 并能说出更多的关于它的事情。]
(二)降雨量的分类
前边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验描述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情景,这些其实是人们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划分的降雨等级。其实除了这些等级之外,还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两个等级。国家所气象部分为了更明确的分清不同的降雨等级,特制定了“降雨量标准”,作为分辨降雨等级的依据。课件出示:
降雨量标准(单位:毫米)
种类
24小时内降雨量 12小时内降雨量
小雨 小于10.0 小于5.0
中雨 10.0-24.9 5.0-14.9
大雨 25.0-49.9 15.0-29.9
暴雨 50.0-99.9 30.0-69.9
大暴雨 100.0-249.0 70.0-139.9
特大暴雨 250.0以上 140.0以上
三、结论总结
谈话: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 学生谈谈对"降雨量"的正确理解。
3. 学生发表看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自主总结,一是让学生能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很好的梳理,二是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四、课堂练习
1.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 )、( )、( )等。
2.雨的等级分为( )、( )、( )、( )、( )、( )六种。
3.用( )测量降水量的多少,在读数时视线要和雨量器的水平面( );降水量的多少是指( )小时内的降水。
4.如果一天中的降水量是50-100毫米,则属于( )。
5.一瓶水的体积是500( ),一个玻璃杯高150( ) A.毫升、 B.毫米
五、作业布置
希望同学们按着教材上提供的雨量器的制作材料认真准备,并尝试做一做。
六、板书设计
我的雨量器
降水量
刻度: 毫米
课件14张PPT。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第四单元作用:
用来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雨量器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是毫米。测量降水量时应注意:
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
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降水结束之后,应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资料卡: 降雨量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从云中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液态水,在无渗透、无蒸发、无流失的情况下聚集起来的水的深度,称为该地区该时段的降水量。让我们来制作一个雨量器吧!测量降水量时应注意: 一、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
二、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三、降水结束之后,应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课外拓展,不断研究 一、进行一次降水量测量,做好记录,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课本50页,为什么在测量前要先倒进去一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