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在我们身边》课件+教案+学案+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在我们身边》课件+教案+学案+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2-23 08:05:44

文档简介

《科学在我们身边》习题
一、基础过关
填一填
1.科学就是( ),然后想办法( )的过程。
2.有了( ),才会有发明创造,我们的生活才不断改善。
3.科学就在我们(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4.科学家为了明白一个事物的真象和原理,就要不断地( ),真到弄清楚为止。
二、综合训练
判断题
1.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 )
2.用手指顶住坐在椅子上同学的头,这个同学就站不起来,是因为他的力气小。( )
3.吹气时,用漏斗的宽口对着蜡烛的火焰,蜡烛容易灭。 ( )
4.克隆技术是当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之一。 ( )
5.科学研究没有一定的程序,科学家的发明也是巧合的结果。 ( )
6.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 )
三、拓展应用
"吹蜡烛"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课本、文具盒、砖块等。
实验要求: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放着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课本、 文具盒、砖块等。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吗?同学们先提出猜想,再进行实验。 注意事项:
1、物体要和蜡烛体质相等的距离。
2、这些物体要高于蜡烛火焰。
3、要正对着物体吹。
4、注意安全。
实验现象: 隔着漏斗、瓶子等能吹灭蜡烛吗? 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能把蜡烛吹灭吗? 你能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吗?汽车、轮船、飞机等为什么要做成流线形的?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科学研究
3.身边
4.做实验
二、综合训练
1.√
2.×
3.×
4.√
5.×
6. ×
三、拓展应用

《科学在我们身边》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的方法研究科学。
2. 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能大胆想象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内容;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3. 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学习过程
1.看看谁力气最大?谁气最小?
规则:两个漏斗和两个乒乓球。现在请两位同学每人拿起一个漏斗,力气大的同学将漏斗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内,用力向上吹漏斗口;力气小的同学将漏斗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把上,用力向上吹,看看谁能把乒乓球球吹走,谁就获胜。猜测:
验证:
探索:
2. 活动一:“能否站起来”实验
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往前放。另一人把手指放在坐着同学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试一试,能站起来吗?为什么?
3. 活动二:“吹蜡烛”实验
实验桌上有蜡烛. 火柴. 漏斗. 瓶子. 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吗?
并要填好实验记录(课件展示实验记录)
实验材料
瓶子
漏斗
木块
书本
能否吹灭蜡烛
理由
4. 活动三:“吸饮料”实验
(1)我们在生活中喝饮料. 喝牛奶时,常常用到吸管,利用吸管可以很方便地喝到饮料牛奶。今天,用两根吸管来试一试。
(2)把自备的杯子里倒上矿泉水,再用两根吸管来吸,一根插到水里,一根放在杯外,用嘴同时吸两根吸管,看能否吸到饮料。
在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
教学目标
1.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2. 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喜欢大胆想象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内容;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3. 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重点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乒乓球。学生准备:矿泉水、杯子、吸管(每人两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同学来完成,看看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大的?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小的?(同学们推选出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游戏。)
2. 讲解规则:老师这儿有两个漏斗和两个乒乓球。现在请两位同学每人拿起一个漏斗,力气大的同学将漏斗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内,用力向上吹漏斗口;力气小的同学将漏斗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把上,用力向上吹,看看谁能把乒乓球球吹走,谁就获胜。大家猜一猜,谁能把乒乓球吹走?
3. 学生猜测:
4. 验证猜测:
5. 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猜测原因。
6. 教师小结:这个小游戏包含着科学道理,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见,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体验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探究身边的科学开始。 (板书科学)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新课学习
(一)实验探究,深入体验
活动一:“能否站起来”实验
1. 热身活动:听老师的口令:起立. 坐下. 起立. 坐下。
2. 讲解实验要求:指一名学生端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双脚往前放。老师把手指放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3. 学生猜测并说出理由。
4.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
5. 交流. 分析实验结果
6. 教师小结:这个游戏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至于究竟怎么回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课下,同学们也可以继续研究,看还能发现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起与坐本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平常中又含有科学道理,这就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探索,去研究,也激起了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二:“吹蜡烛”实验
1.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有蜡烛. 火柴. 漏斗. 瓶子. 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吗?
2. 学生猜想: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哪些能吹灭蜡烛?哪些不能吹灭蜡烛?
3. 分组实验:这只是你们的猜想,下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并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实验时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展示)
(1)瓶子. 木块. 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3)这个实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4)用火柴时,要注意安全。
并要填好实验记录(课件展示实验记录)
实验材料
瓶子
漏斗
木块
书本
能否吹灭蜡烛
理由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汇报交流:
4. 学生讨论:(1)为什么隔着漏斗. 瓶子能吹灭蜡烛?(2)为什么隔着木块. 书本等不能吹灭蜡烛?(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上寻找答案,并鼓励学生课下找更多的实验材料进行研究。)
[设计意图:此环节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科学,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探究的快乐。]
活动三:“吸饮料”实验
1. 教师导入:我们在生活中喝饮料. 喝牛奶时,常常用到吸管,利用吸管可以很方便地喝到饮料牛奶。今天,我们用两根吸管来试一试。
2. 提出实验要求:请同学把自备的杯子里倒上矿泉水,再用两根吸管来吸,一根插到水里,一根放在杯外,用嘴同时吸两根吸管,看能否吸到饮料。
3. 学生猜想:猜想的结果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
4.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交流汇报:在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实验中的发现,并猜猜其中的原因。
6.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的游戏和实验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而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家为了弄清一个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就要不断地做实验,直到弄清为止。比如:科学家根据隔瓶吹蜡烛的实验制造了流线型的汽车. 飞机. 轮船等,不仅美观,而且提高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喝饮料的经验,他们知道吸管喝水很方便,但没有用两根吸管试着喝过,所以此环节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在探索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联系生活,感悟科学
1. 寻找生活中的科学
(1)教师讲述:游戏中有科学,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还有科学呢?
(2)学生交流:举出身边的有科学的例子 。
(3)教师小结:看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板书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是个有心人,我们身边的科学就不难发现。
2. 交流资料,感悟科学
(1)教师谈话: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有关科技方面的资料,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资料:
三、结论总结
同学们带来的资料很好,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课件出示资料:播放登月图片. 无土栽培. 克隆羊多利. 磁悬浮列车. 海上石油开采. 风力发电等)让学生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设计意图:科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为科学的探索和研究奠定基础。从而让学生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四、课堂练习
1.汽车轮子上有花纹,这是为什么?我来猜想一下吧。
我想可能是为了增加轮子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这样车轮在柏油路上就不会打滑,也容易刹车。?
2.智力测试:谁的力气大。
大象和蚂蚁比谁的力气大。大象用它的长鼻子卷起一根圆木,很快走了个来回,气也不喘一口。
蚂蚁衔着一根小草,拖着它吃力地走出了一段路。
猴子裁决:蚂蚁的力气大。大象不服气。
请你来裁决:裁决结果依然是维持猴子的判决。
你裁决的的理由是:大象虽然卷起了一根圆木,但是按照它们的体重来看,大象只是卷起了比自己体重小很多的物体,而蚂蚁则是搬动了比自己体重重得多的物体,所以蚂蚁的力气大。
3.科学探究:把油倒进水里。
(1)往玻璃杯里倒入半杯水。
(2)用滴管(或筷子)滴几滴花生油到水中。
我看到的现象是:油会漂浮在水面上。
我的想法:?油比水轻???。?
五、作业布置
一节课的时间总是这么短暂,但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不会因为下课铃声响起而停止。课下,就让我们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进行一次调查活动,继续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吧!
六、板书设计
科学在我们身边
观察 猜想 实验
课件37张PPT。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奇妙的大自然UFO日本富士山——典型的火山锥。睛朗的夜空会出现流星奇妙的大自然奇妙的大自然美丽的极光苹果落下来了月亮为什么不落下来?侧光照射下的植物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 象并寻找他们相应的答案的学问。牛顿因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 只要你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你也就是一个小科学家!科学家的研究从 “对自然现象的好奇” 到“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讨论: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气球在水中是怎样沉浮的?金鱼和它很相似吗? 原来金鱼也是通过调节自身 体内的气体量而改变自己在水中的位置的!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这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讨论题: “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课本第5页的练习。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⑴交通工具的变化
⑵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⑶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⑷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结构
等等 微波炉彩屏手机彩电洗衣机数字技术走入大众生活全自动家用电器、IP卡、电脑、DVD、自动提款卡、打印机,还有新兴的数字电视、数字影院、CDMA、无线网信息传递等等。 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成功登陆月球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美国的第一个空间站绕地球轨道飞行(左图)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纳米技术你知道转基因技术吗?转基因食品已摆上了我们的餐桌转基因生物巨型甜椒欣赏食用两用南瓜你知道这只长“人耳”的老鼠是怎样产生的吗?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学习科学不能只记住书本中的结论.学科学的中心环节是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