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13.3等腰三角形(5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13.3等腰三角形(5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2-24 17:51:44

文档简介

13.3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记住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3.能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解答相关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教学内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那么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下面,我们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1·cn·jy·com
二、探究新知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 有什么特点?
上述过程中,剪刀剪过的两条边是相等的,即△ABC中AB=AC.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
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剪出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及时点评,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
教师指导学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可以小组讨论,完成此题的初步证明,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规范学生的标准步骤.21教育网
如右图,△ABC中,AB=AC,作底边BC的中线AD.
∵ AB=AC,BD=CD,AD=AD,
∴ △BAD≌△CAD(SSS).
∴ ∠B=∠C.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例1 如图,△ABC中,AB=AC,点D 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A=∠ABD,∠ABC=∠C=∠BDC,
由∠BDC=∠A+∠ABD,得到∠ABC=∠C=∠BDC=2∠A.
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个内角.把∠A设为x的话,那么∠ABC、∠C都可以用x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21cnjy.com
让学生思考后,完成此题的初步证明,师及时规范学生的标准步骤.
三、课堂小结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2.能利用其性质与判定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关系.
四、课后作业
习题13.3第1题.
教学反思:
13.3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探究新知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刚才的猜想,并初步作答,教师及时点评,并规范作答步骤.
证明:在△ABC中,∠B=∠C(如图).
作∠BAC的平分线AD.
在△BAD和△CAD中,
∠1=∠2,∠B=∠C,AD=AD,
∴△BAD≌△CAD(AAS).
∴AB=AC.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2.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2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如图).
求证:AB=AC.
分析:要证明AB=AC,可先证明∠B=∠C.因为∠1=∠2,所以可以设法找出∠B,∠C与∠1,∠2的关系.21教育网
证明:∵AD∥BC,
∴ ∠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而已知∠1=∠2,所以
∠B=∠C.
∴ AB=AC(等角对等边).
3.作等腰三角形
例3 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的长为h,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
作法:(1)作线段AB=a.
(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相交于D.
(3)在MN上取一点C,使DC=h.
(4)连接AC,B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三、课堂小结
1.探索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2.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
3.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四、课后作业
习题13.3第2题.
教学反思:
13.3 等腰三角形(第3课时)
教学内容
等边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边与腰相等,这时,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探究新知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思考: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于等边三角形,能得到什么结论?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满足什么条件才是等边三角形?21教育网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及时点评.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可以得到:
①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教师指出以上没有严格的证明,让学生完成②的证明.
提示:这个题是文字叙述的证明题,我们首先得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相应的数学语言,再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21·cn·jy·com
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并初步作答,教师及时点评,并规范作答步骤.
已知:在△ABC 中,∠A=∠B=∠C.
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B=∠C,
∴ BC=AC,AC=AB.
∴ AB=BC=AC.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练习:学生仿照上例完成例③的证明.
2.判定方法的应用
例4 如下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 分别交AB,AC于点D,E.求证:△ADE 是等边三角形. 21cnjy.com
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
∴ ∠A=∠B=∠C.
∵ DE∥BC,
∴ ∠ADE=∠B,∠AED=∠C.
∴ ∠A=∠ADE=∠AED.
∴ △ADE 是等边三角形.
练习:若点D、E 在边AB、AC 的延长线上(如下图),且 DE∥BC,结论还成立吗?
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
∴ ∠A=∠ABC=∠ACB.
∵ DE∥BC,
∴ ∠ABC =∠ADE,
∠ACB =∠AED.
∴ ∠A=∠ADE=∠AED.
∴ △ADE 是等边三角形.
三、课堂小结
1.理解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方法.
2.能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计算和证明.
四、课后作业
习题13.3第14题.
教学反思:
13.3 等腰三角形(第4课时)
教学内容
等边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探究新知
1.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
学生回答出上节所学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活动1:思考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对称轴?
学生尝试画出图形,教师及时点评.
总结: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且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2 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
∠B=30°,求∠1和∠ADC的度数.
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并初步作答,教师及时点评,并规范作答步骤.
提示:由AB=AC,D为BC的中点,可知AD为 BC底边上的中线,由“三线合一”可知AD是△ABC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从而21教育网
∠ADC=90°,∠l=∠2,由于∠C=∠B=30°,∠BAC可求,所以∠1可求.
2.等边三角形的判断
活动3 △ABC是等边三角形,以下三种方法分别得到的△ADE都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①在边AB、AC上分别截取AD=AE.
②作∠ADE=60°,D、E分别在边AB、AC上.
③过边AB上D点作DE∥BC,交边AC于E点.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初步作答,教师及时点评,三种方法都对.
三、课堂小结
1.会画出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并知道它的特殊性.
2.能运用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进行计算和证明.
四、课后作业
习题13.3第7题.
教学反思:
13.3 等腰三角形(第5课时)
教学内容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等边三角形吗?请说说你的理由.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探究新知
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让学生完成上面的拼图,并找出有关猜想.说出你猜想,能否并结合图形,证明出来.
结合图形,学生说出猜想: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并初步作答,教师及时点评,并规范作答步骤.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1教育网
数学语言:
在Rt△ABC 中,
∵ ∠C =90°,∠A =30°,
∴ BC=AB.
2.性质的应用
例5 下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 垂直于横梁AC,AB=7.4 cm,∠A=30°,立柱BC、DE要多长?21cnjy.com
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并初步作答,教师及时点评,并规范作答步骤.
练习 如下图所示,在△ABC中,BD是AC边上的中线,DB⊥BC于B,∠ABC=120°,求证:AB=2BC.21·cn·jy·com
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并初步作答,师及时点评,并规范作答步骤.
证明: 过A作AE∥BC交BD的延长线于E.
∵DB⊥BC(已知)
∴∠AED=9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DE和△CDB中,
∠E=∠CBD,∠AED=∠BDC(对顶角相等),AD=CD,
∴△ADE≌△CDB(AAS)
∴AE=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C=120o,DB⊥BC(已知),
∴∠ABD=30°.
在Rt△ABE中,∠ABD=30°,
∴AE=AB(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BC=AB,即AB=2BC.
三、课堂小结
1.探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会应用它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四、课后作业
习题13.3第15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