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颐和园(教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13.颐和园(教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23 19:1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颐和园》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词句意思。
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一种描写顺序——按游览顺序描写。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颐和园景观图片或录像。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初步感知。
1.出示幻灯片,欣赏颐和园的景观。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质疑问难。
4.简单分段,理清思路:
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一(第1.2自然段);二(第3.4自然段);三(第5.6自然段);四(第7自然段);五(第8.9自然段);六(第10自然段)。
5.默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6.看书上的插图或出示风光图片从感性上领略颐和园几处景观的美景。
7.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游记这类文章的特点是“移步换景”,一般是一处景观为一段。
8.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分段的方法步骤:
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确定分段依据。
细读每个自然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课文有没有可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的标志。
精读全文,按照分段的依据,正确标出段落的起止
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顺序分段。
(2)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3)按空间不同位置分段。
(4)按不同内容分段。
(5)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分段。
①总分式(包括总—分段式;总—分—总段式;分—总段式)②顺承段式③并列段式④因果段式⑤转折段式⑥递进段式
⑦点面段式(先概括后具体的段式)
分段的标志:
(1)以时间词语为分段标志。
(2)以地点词语为分段标志。
(3)以总起、总结的句段为分段标志。
(4)以过渡句、段为分段标志。
教师要依据课文特点适时地教给学生的分段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段能力,不要急于求成。学生要善于抓住课文的特点,找准分段的依据和标志快速准确地给课文分段,在练习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分段能力。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深入学习。
1.齐读课文
你能概括介绍一下颐和园吗?
(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皇家园林。山、湖、建筑很多。)
(2)你们想去颐和园吗?(想。)
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2.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3.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长廊的位置?(在湖边)
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长的。“这条长廊有3里长,分成273间。”)
4.按照提示学习第三段。
作者是如何来到万寿山的?登上万寿山所见。
5.作者又是如何介绍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呢?
段与段之间是如何过渡的?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颐和园的华美和清新读出来。
(1)教师在语气、语句轻重音、停顿等方面指导学生朗读。
(2)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朗读或齐读。
(二)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2.思考课后思考·练习中还没有讲的问题。
第三课时
一、直奔主题,复习生字。正音字,形近字测试。
二、做课后习题。
(1)读字读词;
(2)填空理清文章思路;
(3)读句子,体会不同的写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4)读《记金华的双龙洞》,体会按游览顺序描写的顺序。三、口头表达:按游览顺序说一说你出去游玩的过程。注意要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注意过渡自然。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2)预习《水乡》。
板书设计:
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