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信息使用应合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获取信息应分辨、处理信息有方法、网络世界不沉迷。
1、获取信息应分辨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再加上面对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体提供的各种信息,鉴别信息的真实和有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和认知发展的限制,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不足,他们基本上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意识,对于信息可能被不法之徒利用这一点认识不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本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这一问题,教会学生鉴别各类信息的真伪,避免自己或家人被信息“陷阱”所伤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处理信息有方法
通过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了很多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但是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让学习的工具越多越好,而是交给学生触类旁通的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方法。因此本课列举曾经学习过的案例,通过对比的形式,直观地让学生感知到在作品加工方面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并通过优秀作品的欣赏分析,总结归纳出在加工作品时好的做法和习惯。引导学生恰当、合理地使用各种工具加工处理信息,有效、快捷地表达自己的意图。21cnjy.com
3、网络世界不沉迷
-?2?-? 信息技术积极的一面己无需赘言,但其消极的一而更不容忽视。多少懵懂少年因为迷上一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离家出走、养成不良习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当小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的时候就要告诉他、如何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虽然本课对应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但是其实在三年级刚接触网络时,教师应该已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而在本课通过案例和数据分析,让已经初步具有自我意识的学生,进一步了解过度依赖数字产品和网络带来的无可挽回的损失。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文明习惯,适度使用电子产品,避免沉迷网络。21·cn·jy·com
本课知识点较多,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要合理选择、重点突出、有条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挑选典型案例,生动具体地展开教学活动。www.21-cn-jy.com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小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多数电子产品无法抗拒,通过自我摸索变能熟练使用。因此,本课着重引导学生在当今电子产品充斥的信息时代,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不做“低头一族”,珍惜美好学习时光。2·1·c·n·j·y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健康地、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2)能辨别信息真伪,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
(3)知道合理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案例分析,知道正确鉴别信息,并养成良好的使用信息的习惯。
(2)能选择合适的工具处理信息,使多媒体作品更好的表达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并做一个文明的小网民。
(2)增强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使学生真正做到健康地使用信息。
(2)使学生注意保障信息安全。
2、教学难点
(1)学生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真正做到健康地使用信息,注意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五、设计思想
“使用信息应合理”是基于任务驱动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案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本课中向学生展示在生活中经常遇见的案例,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学习许多相关的心理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是学生想要获取并感兴趣的。
通过这些知识,可以学着为自己、为他人排解类似的问题,从而体验成就感和成功的乐趣。
在网络教室中利用机房的硬件设备和电子教室软件授课,为了避免教师讲授过多,或教师讲述的案例,学生只是一笑而过,不能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举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对合理使用信息达成共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把握学习方向。21教育网
七、教学准备
1、资料准备
(1)准备网站或手机接收的虚假信息相关案例,让学生谈谈体会认识。
(2)准备两个处理不当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美化完善作品。
(3)提供网络沉迷相关数据,“低头一族”的场景。
2、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机房,能连接到因特网上。
3、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必须掌握打字、文字处理、表格制作、插入图片、上网搜索、保存资料等基本操作。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福尔摩斯断案——获取信息应分辨
(1)真的假的?
a、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常识和误区,以及网络中被广泛转载的相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