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我制作的机器人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我制作的机器人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电子工业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7-12-23 17:3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我制作的机器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感受了机器人的神奇、了解了机器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体验亲历搭建能完成简易的任务的机器人,体会成功的喜悦。21·cn·jy·com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相关知识,在学习了本单元前两课有关机器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实践。2·1·c·n·j·y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分析任务。
(2)根据任务确定简易的机器人搭建方案。
(3)了解搭建简易的机器人基本流程。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分析任务的科学方法。
(2)学会搭建简易的机器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勇往直前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分析任务。
(2)根据任务确定简易的机器人搭建方案。
2.教学难点
(1)根据任务确定简易的机器人搭建方案。
(2)学会搭建简易的机器人。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激趣、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和动手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2.学法
本课的学法主要有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动手实验。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引导学生自主研究,遵循教师制定的好奇感知——观察探究——大胆操作的教学线索,潜移默化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
七、设计思想
1.情境创设
本课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机器人有所了解和认识。
2.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讨论学习,实物展示,让学生对机器人进行认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新知,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教师采用先讲解后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21教育网
3.练习设计
动手制作机器人。
八、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机器人套件
至少有两套
3.机器人活动室或多媒体教室
九、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播放一段机器人炒菜的视频。
看机器人那么神奇,我们能亲手制作吗?
认真观看短片,感 受机器人的神奇。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设疑导学,合作探究
我们大家一起来设计并制作一台游览美丽校园的机器人,好不好?
那我们先要明确机器人要完成的任务:游览校园。
游览校园前我们要规划下游览路线,即:
校门??????雕塑
图书馆?????教学楼
根据游览路线得知,机器人在行走中只要完成直行和转弯两个任务即可。
那我们如何来制作满足需求的机器人呢?
根据机器人要完成的任务,其实,我们只要制作一台能直行,能转弯的机器人就能游览校园了,相当于一台小三轮车。21cnjy.com
那制作一台能直行,能转弯的像一台小三轮车机器人需要哪些器材呢??一只控制器——机器人的大脑
两只电机、轮子——机器人的腿
连接线、其他配件
参与互动,认真思 考,积极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自我探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
帮助学生认识机器人重要部件。
动手实践,学以致用
示范搭建,边操作,边讲解。
下面分组搭建机器人(类似小三轮车)
认真观察,积极回答问题。
分组操作
先讲解后操作,通过 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交流展示,小组互评
分组展示,并点评。
机器人制作好了,怎么让它动起来游览校园呢?
观察比较,思考问题。
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下节课,我们学习如何让机器人动起来。接下来我们总结下。
机器人的制作流程:
分析任务
制定制作的机器人的可行方案
准备配件
搭建机器人
编写程序
传输程序到机器人
运行调试
认真学习
教师与学生一起简短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将所学的知识梳理,使学生所掌握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十、板书设计
第11课
我制作的机器人
分析任务
确定游览路线
设计搭建方案
准备配件
制作机器人
十一、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是机器人单元的实践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分工合作,自主探究,强烈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在制作作品时总体把握,规划设计的总体思想。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实践,学习情绪高涨。充分体现了在“乐中教,乐中学”的现代教学思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不足之处:本节课采用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形式,所有的评价和反馈基本上都是在小组这个层面上。那么具体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呢?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每一位学生,在以后教学研究中,应该得以关注和解决。由于设备和时间都有限,小组中组员的实践机会不等,也是今后要与同行探讨的问题。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