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
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
3、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习重点: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
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朗读法
导学过程
知识链接:
1、作者链接: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自豫才。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2、相关知识链接:
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
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
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
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大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6年……
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旧如鲁迅回忆时写的那样:“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匾和画,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党派干部想尽办法才找回来。当年和鲁迅一道念书的同学,解放初还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这三位同学的回忆,三味书屋恢复了原来的布置。屋子里,好像是中国旧式的客厅,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来,是会感到奇特的。学生的座位一共有11个;鲁迅的座位排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这儿光线很暗,空气也显得潮湿。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自己。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一、自主学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菜
畦(
)
油蛉(
)
斑蝥(
)
秕谷(
)
宿儒(
)
蝉蜕(
)
倜傥
(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确凿:
轻捷:
相宜:
方正:
博学: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3、走进文本
①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②概述“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③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几个片断?你如何评价童年鲁迅的这段私塾教育?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及中间的过渡段,划上记号。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
填空:(
)的百草园
(
)的三味书屋
①用自己的话概述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②文中的过渡段起什么作用?
③
“我”是否知道被送到书塾去的原因?从哪里可以看出。最后带着情感读这一段,看谁读得好。
(二)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1、读第1段。思考: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的意思。“似乎”与“确凿”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2、品读第2段。指出“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因此,这段的中心句是:
这段写景非常精彩,你认为精彩在哪方面,为什么?最后希望你精彩地读好这段,并按要求填空:
这段景物描写层次分明,从描写的对象看,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写_________________
;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________________
再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描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_______;描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__________;描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____________;描写黄蜂、叫天子,则突出它们的________,使我们感到百草园确实是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3、速读4—6段。思考: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4、速读7—8段。找出雪地捕鸟的描写。划出动词,再品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5、仿照第七段“雪地捕鸟”的写法,用不少于六个动词写一个游戏或一项活动(如钓鱼、溜冰、骑自行车等),注意用词准确。
研读第二部分
6、作者写在三味书屋上学时,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画画等的目的是什么?
7、阅读课文“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拗过去”这几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②你认为三味书屋先生是怎样的人?童年鲁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
(三)理解本文主题
8、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C.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三、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童趣的语调回忆自己的童年,获得些许温馨,聊以慰藉自己现实的孤寂与苦闷。歌颂了自由快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发的自己对童年的喜爱眷恋怀念惆怅的心情。
童年是我们每个人永远的记忆,冰心诗言“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童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永远留在记忆中。
参考答案
一、
1、畦(qí)
油蛉(
líng)
斑蝥(máo
)
秕谷(bǐ)
宿儒(rú
)
蝉蜕(tuì
)
倜傥
(tì
tǎng)
2、
确凿:确实
轻捷:轻快
相宜:适合
方正
:正派
博学
:知识丰富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
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声响。
3、
①这篇文章讲的是童年的两个空间:既是生活空间,更是精神空间。“从……到……”的结构,自然是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一个过程,而且形成一个对照,还隐含了一个心理过程。全文是按空间转移顺序写的,全文可分两部分。
②百草园有活泼的大自然生命,有神秘而美丽的民间传说,有趣味无穷的“雪地捕鸟”的游戏,更有教我游戏的“人”,有见识、有本领的山野的农民。对百草园充满依恋、留恋的情感。
③一是提问“怪哉”一事,二是到后面小园去玩,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时,“做戏”“画画儿”。
私塾教育是一个“只要读书”的封闭空间,它忽略了人的生命的自由成长、健全发展,儿童的好奇心被压抑,人的怀疑天性受打击,独立思考的权利和能力被剥夺,童年的欢乐遭蚕食,这些都是有违教育本质的。对三味书屋感到害怕。
二、
(一)自由快乐
枯燥无味
①春夏秋季优美的景色;长妈妈讲的神秘的故事;冬天捕鸟的乐趣
②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的恋恋不舍和依依惜别之情
③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在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和无奈的感情。
(二)
1、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又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童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填空略)
3、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4、略
5、略
6、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享受,对自由欢乐的追求
7、①不同点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只能暂借片刻逍遥……
②言之有理即可。如: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先生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