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七下第八章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印度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说出印度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秒速印度的地理位置,指出其主要的地形区。(重点)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印度的古代文明及风俗特点。(重点)
运用图表和数据,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重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投影、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图
新授导入
音乐导入:播放《敢问路在何方》
提问:同学们小时候都看过《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西天”是至哪里?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个国家印度。
听歌曲、回顾儿童时期看的神话剧《西游记》。
回答问题:古代的天竺。
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
自主学习
探究一 印度的地理位置与气候
投影展示: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南亚政区图
提问:根据印度的纬度位置,结合我们学习过的亚洲气候,说说印度在哪种气候区,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
追问:印度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对本国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读图、自主学习
1、学生指图说说印度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
2、读南亚政区图回答:
(1)纬度位置:穿过印度北部的特殊纬线是 ,由此推断印度大部分地球位于 (温度带)。
(2)海陆位置:印度位于亚洲南部的 半岛,东临 湾,西邻 海,南邻 洋。
(3)印度的陆上邻国:西部是 ,北部是 ,东部是 ,南部隔海相望的是 。
3、回顾亚洲的气候,回答:印度位于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区,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
4、讨论回答:
有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不利:旱涝灾害频繁。
通过观察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和南亚政区图,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衔接
过渡
印度主要位于印度半岛上,那么印度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印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区和印度的地形特点。
读图与探究
探究二 印度的地形与河流
投影展示:亚洲地形图
读图与探究
1、找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自北向南依次是A 山
B 平原
C 高原。
2、发源于中国的河流E ,主要流经 国,注入 海。流经恒河平原的河河流D 是印度的母亲河。该河注入 湾。被称为“圣河”。
3、归纳亚洲的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间低。
读图回答,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承转
同学们在历史知识里学习过四大文明古国吗?都是哪几个国家?印度有哪些灿烂的文明呢?我们一起来走进印度的历史长河。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探究三 文明古国
投影展示:
印度传统舞蹈发源地 创造了10个数字符号
图2
世界文化遗产泰姬陵 印度教徒奉牛为神
世界文化遗产泰姬陵
佛教发源地 恒河沐浴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欣赏图片,结合课文了解印度的风俗习惯和文明历史。
2、印度是 教和 教的发源地,如今 教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教是印度的第一大宗教,信仰人数达到80%以上。
3、阅读课文70页“印度的风俗”。
印度还有哪些风俗习惯?同学们之间相互说说,长长见识。
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重点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承转
印度和中国一样也是发展中的大国,印度的人口数量巨大,人口问题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自主学习与探究
探究四 人口大国
投影展示:
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投影展示:
印度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
1、1941—2011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2、1941—2011年,每隔十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追问:综上所述,印度人口的特点是什么?
提问:为控制人口的增长,印度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投影展示:
印度人乘火车 拥挤的市场
思考讨论:读课文72页卡片,卡片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自主学习与探究
回顾前面学习过的人口最多的大洲,可知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 ,
第二人口大国是 。
阅读课文找到印度是人口大国的信息及人口增长的原因。
1、人口数量信息
(1)2010年,印度的人口数量已达12亿,成为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
(2)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印度的人口有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
2、人口增长的原因:
(1)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2)人口死亡率的下降。
(3)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
3、读图回答:
(1)2.78倍,近3倍。
(2)越来越多,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归纳总结: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看书回答:推行计划生育。
读图体会,印度人口多
讨论回答:印度的耕地、粮食和钢材总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但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印度巨大的人口压力给资源带来了城沉重的冲击,制约这着经济发展。人口问题是制约印度发展的核心问题。
通过读课文、读图让学生感受印度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识记。
【当堂达标】
1、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二、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
A.巴基斯坦 B.印度 C.孟加拉国 D.缅甸
2、 读“印度的地形图”,印度自北向南依次是 ( )
A.山地、盆地、高原 B.山地、平原、高原
C.山地、平原、盆地 D.山地、平原、盆地
3、 位于印度西北部的国家是 ( )
A.尼泊尔 B.孟加拉国 C.巴基斯坦 D.斯里兰卡
4、下列经纬线中,经过印度国土的是 (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本初子午线
5、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6、古印度是下列宗教的发源地的是 (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犹太教
7、下列经纬线中,经过印度国土的是 (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本初子午线
8、目前,给印度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压力,主要来自 ( )
A.农村劳动力少 B.水旱灾害多 C.人口增长过快 D.劳动力流失
9、读“南亚地区图”,回答问题
(1)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国家:A_________,B__________。
河流:C_________,D__________。
山脉:E_________。
平原:G____________。
高原:H____________。
海、湾:I___________,J___________。
(2) H所在的半岛是________,该处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
【教学反思】
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个国家的地理知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仍然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经济发展、风土人情等方面来学习。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基本把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河流这几方面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巩固掌握。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点拨出在学习这些地理知识时该国家自身的特色地方以及与学过的国家进行对比。这样既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国家文明与它地理环境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