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导学案
年 级
五
学科
科学
课型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课时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学习目标
1.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学习重点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学习难点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学习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导学案
复备栏
导
学
过
程
导入学习: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提疑:
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合作探究:
1.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2.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3、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巩固练习: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拓展延伸:
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 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船浮在水面上 排开的水量很大
教学反思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课程主题】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的第3课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材分析】
本课是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的第3课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课,它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并探索其中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第二部分是“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第三部分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探索橡皮泥上浮的原因”
【学情分析】
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学生理解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关系以及原因。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沉浮与重量和体积有关。
了解:改变物体的体积,能够使物体的沉浮状况发生改变。
掌握: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理解: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睡眠身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体会: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的沉浮状况可能发生变化。
感受: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参与: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经历: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体验: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感染: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之沉浮状况不同。
形成: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之间相互协作,体现了很好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四、自我评价与课外延伸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的
形状 量杯里的水量
(毫升) 放入后
水面刻度 排开的水量
(毫升) 沉浮状况
实心团 200
沉的形状 200
浮形 1 200
浮形 2 200
浮形 3 200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 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船浮在水面上 排开的水量很大
【教学反思】?
有这样一句俏皮话:饭可以随便吃,但话不可随便说。在第三节课的学习中,我真的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因为前面说话的不慎重,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圈套,虽然学生没有留意——当然还有可能是限于我的淫威不敢提出。西西,还是我自己坦白吧。?
在第一课讨论“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时候,我给学生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水中”,必须把什么啤酒盖、纸片、木头、石块等物体放在水里,然后再观察它们的沉浮。这样做是有依据的。在旧版的这一内容中专门介绍了两种放物体的方法,一种是放在水面上观察沉浮,一种是放在水底再观察沉浮,然后引导第二种放的方法更合理。在修订版的教师用书中,对这个部分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教科书第2页的两幅图,是让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观察活动一观察砖块、木块在水中的沉浮,确定判断物体沉浮的标准。同时,规定了操作的方法:把物体轻轻从水面放人水里,而不是把物体扔进水中,也不是放在水面上。?
好了,当时觉得这样是正确的,没有什么问题,课也比较顺利地上下来了。问题出在哪呢——就是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的研究上!让我们一起来看课题,这个“在水中”,跟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在水中”应该是一样的。既然都要求是在“水中”,那第三课的橡皮泥放入水中也是应该先放到水底的吧?如果这样做,那橡皮泥还可以浮在水面上吗?喂喂,别急着否定!其实还是能的,只是这时候橡皮泥的形状只能是做成空心的球形或者饺子形之类,但如果做成这样的形状,这一课中许多教学内容就无法实施了,因为教材有较大一部分内容是教学做成船形然后研究排水量大小导致浮力的大小变化。?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练习
一、填空?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 )。?
2.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
3.物体排开来的水量大,容易( );排开的水量小,容易( )。?
4.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 )很大。
二、选择?
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他的(?????)。
?A轻重????B形状?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与它在水中的沉浮(????)。?
A有关系??? B没关系?
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
A它的重量???B它的形状???C它排开的水量?
用同样多的橡皮泥做船,甲做的橡皮泥能承受22个垫圈,乙做的能多承受2个,排水量( )
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沉的物体排开的水量( ),浮的物体排开的水量( )
A.大 小 B.小 大 C.大 大 D.小 小
三、判断对错
1.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
2.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更会下沉。 (????)?
3.不管怎么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不会改变。 (????)?
4.同一块橡皮泥,长方体形的排开的水量比球形体状的排开的水量大。(????)?
四、简答题?
1.一块橡皮泥放在水中是下沉的,你有什么办法让橡皮泥浮起来吗???
2.你能试着解释为什么橡皮泥改变形状它就会浮起来吗?
五、提升题
为什么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
【参考答案】
1.排开的水量
2.物体的体积 物体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
3.浮 沉
4.排开的水量
二、1.B 2.A 3.B 4.B 5.A
三、1.对 2.错 2.错 3.错
四、1.可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增大它的体积,就可以让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
橡皮泥改变形状后,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重量不变,而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大)了
五、钢铁制造的轮船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水对船的浮力等于船的重力,二力平衡.怎么样才能够让水对船的浮力等于船的重力呢?原来,虽然轮船是钢铁造的,可是它的内部是空心的,就是说,船的体积比钢铁本身的体积要大很多,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轮船体积很大,排开的水就很多,由于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的重力”,于是浮力也就很大,当浮力等于“船的重力”时,轮船就可以浮在水面上.
课件18张PPT。《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学习目标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3、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导入新课泡沫塑料浮石头块沉下列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橡皮泥沉它们的沉浮会改变吗?探究活动一: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 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放入水中会怎样? 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放入后水面的刻度(即橡皮泥的体积)情况,记录在书上第7页空白处。思考:
改变了橡皮泥的形状,橡皮泥在水中沉了。哪些条件没有改变呢?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重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它的沉浮状况不会发生变化。 你能想到用什么办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注意观察水面刻度的情况)探究活动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它浮在水面上思考:为什么橡皮泥会浮在水面上呢?探究活动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橡皮泥侵入水的体积)150ml160ml排开的水量=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原来的水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比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实验注意事项
1、测量排开的水量必须细致,观察刻度时视线应与液面持平。
2、仔细观察液面刻度后,准确的记录数据,尽量减小误差。
3、每次测量前都要检查水量是不是保持在150ml,不足时要加满。讨论: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 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排开的水量增大了(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了)。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排开的水量小,(浸入水的体积小) 排开的水量大,(浸入水的体积大)沉的形状:浮的形状:总结拓展延伸用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钢铁制造的轮船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水对船的浮力等于船的重力,二力平衡。怎么样才能够让水对船的浮力等于船的重力呢?原来,虽然轮船是钢铁造的,可是它的内部是空心的,就是说,船的体积比钢铁本身的体积要大很多,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轮船体积很大,排开的水就很多,由于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的重力”,于是浮力也就很大,当浮力等于“船的重力”时,轮船就可以浮在水面上。知识点比较排水量和排开的水量的区别? 排水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排放的水量。
排开的水量指的是排出的水的总量。课堂检测 1.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他的( )
A.轻重 B.形状
2.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与它在水中的沉浮( )
A.有关系 B.没关系 AA 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
---爱因斯坦(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