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2017·温州)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根据要求,完成(1)(2)题。
(2)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 ”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 ”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 ③ ”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21cnjy.com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2.(2017·杭州)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学生会组织校青年志愿者二十余人,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发放宣传单,劝慰行人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听了著名建筑师的报告,王茜萌发了远大的夙愿:将来要专攻建筑学,为老百姓设计建造美观而实用的房子。
C.得知偶像柯洁败给“阿尔法狗”的消息,围棋迷舒波连续两天废寝忘食,上课总是走神,就连老师点他名都没有听到。
D.当竺可桢之子、88岁高龄的竺安先生向浙大捐赠56册竺可桢日记手稿时,现场嘉宾肃然起敬,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3.(2016?绍兴)选出以下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人民日报》2011-2 -4)
B.“白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无论是打球的,还是观看比赛的,全都精神亢奋、呼天抢地。 (《沈阳日报》2014- 2- 21)
C.白纸上,我还没有种上一粒字。多半天,我一文不名。终于,在一阵鸽哨声里,我写下了第八次开头。 (《散文》2014年第4期)
D.这个十年,季羡林在《中国蔗糖史》的基础上,又完成了80万字的《糖史》。这部呕心沥血之作,被季羡林视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 (《中国剪报》2015-10-27)
4.(2015?义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2014?金华)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明末陈眉公在《小窗幽记》中说:“多躁者,必无_________之识;多畏者,必无___ 之见;多欲者,必无____之节;多言者,必无_____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言近旨远,值得玩味。
A.卓越 笃实 沉潜 慷慨 B.慷慨 沉潜 笃实 卓越
C.笃实 慷慨 卓越 沉潜 D.沉潜 卓越 慷慨 笃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课程目标中指出:“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词语的考试目标中指出:“语境运用”“关注词语运用,尤其是成语”。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历年试题
知识点
考查形式
综合分析
2017·温州
理解关于冬至的俗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体现传统文化特色,考查在语境运用中运用俗语的能力。
选择题。
浙江省中考近几年主要考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一般词语、成语、俗语、熟语的能力,许多地区单独考查了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
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选语段和语句,注重结合新闻、传统文化和浙江省的地域特色。
2017·杭州
理解加点的词语的意思,选出语句中使用恰当的一项。两个常用词语,两个成语。语句中柯清、竺可桢是浙江省人,体现地域特色。
考查理解和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选择题。
2016·绍兴
选出以下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考查成语的理解和正确使用。
选择题。
2015·义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考查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
填空题
2014·金华
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考查在语境中词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
选择题。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点解题技巧点拨汇总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积累运用中的常考点,考查的词语以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为准,新生词语则以当前流行的一些热词为准,针对浙江省中考近几年的考点和考查形式,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复习:21·cn·jy·com
一、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一般词语的技巧
1、首先理解词语的意思。
汉语中的多义词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我们在复习课文时要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只有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才能灵活运用词语。www-2-1-cnjy-com
如,“算账”的基本义是计算账目。如,“你别打扰他,他正在算账呢。”引申义是吃亏或失败后与人较量,如,“好了,这回算你赢,下回我再跟你算账!”“包袱”的基本义是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如,“把你的包袱拿好。”比喻义是比喻某种负担。如。“你不要有思想包袱。”我们使用词语时,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在句子中是基本义,是引申义,还是比喻义。
2、注意理解词语的感彩。
根据词语所附加的感彩,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一般来说,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赞扬、喜爱、尊敬等感情,要用褒义词,如:刚正不阿、一丝不苟、大公无私、呕心沥血;表示贬斥、憎恶、鄙视等感情,要用贬义词,如:处心积虑、臭名昭著、出言不逊、拈轻怕重。中性词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如:山脉、个体、理由、决定。21*cnjy*com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一些词语的感彩会发生变化。如“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句子中“标致”是褒义词贬用,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句中,“狡猾”一词贬义词褒用,既表现了顽皮而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又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诚挚的爱。【来源:21cnj*y.co*m】
3、注意理解词语的语体色彩。
常用于书面语写作,用于学术性、政治性的演讲文的词语有书面语色彩;常用于日常生活的谈话中的词,带有口语色彩。例如,“惠赠”“赠送”,前者是对别人的赠与的一种客气的说法,后者则是彼此赠与的一般的说法,虽然二者均有“赠与”意思,但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又如,“启程”“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是口头语体色彩浓;再如,“商榷”“商量”,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口头语体色彩浓。这一类词语,如果不分清语体,随意使用,就会不协调,影响表情达意的效果。
运用词语时,选用什么样的语体色彩的词才恰当呢?
首先,要看文章的体裁和具体内容。议论文,语体比较庄重、谨严,应多用书面语;记叙性的文章,语体比较生动活泼,就可适当运用口语词。例如:孟子是“亚圣”,从学问渊源上讲,他也算是孔子的嫡传,这正统地位,连唐代韩愈都不敢有任何微辞。“嫡传”“微辞”都是书面语,用在这里显得庄重。
其次,要看场合。例如,外交场合往往谈及国家和民族的重大事项,要讲究礼仪,所以,语言往往比较庄重典雅,常用“会见”“接见”“谒见”“拜见”等。朋友相见、伙伴交流的场合就比较随意,用词就比较生动活泼、自由诙谐。【版权所有:21教育】
4、注意近义词的区别。
选词填空时,经常是将近义词放到一起,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我们可以从意义的轻重不同、范围的大小、词义重点不同、感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搭配习惯不同等几个方面入手来辨析。如“‘这布是华丽的!________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精细、精致、精巧、精美)”我们首先理解这几个词语的细微区别:“精细”着重指细密,细致;“精致”着重指别致,新奇;“精巧”着重指巧妙,玲珑;“精美”着重指美好,漂亮。结合语句前面称赞“华丽的”,后面肯定不会再称赞这布漂亮,所以不会是“精美”,从搭配习惯来看,布匹不会和“精巧”搭配,结合后面“无双的”可以推测语句应该是要突出布匹织的别致,新奇,所以选择“精致”。
5、注意词语使用的具体语境。
同样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这时就要依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准确的理解。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句中“骄傲”指不谦虚。“神舟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句中“骄傲”指自豪。选词填空时,我们要结合词语所在上下文的语境,理解文章的体裁,说话的场合,使用的对象,前后词语搭配的习惯,语句前后的照应,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等,然后选择与语境相契合的词语。
如,“这幅画,是他的上一辈人________(流传/留传)下来的。”此句中的“流传”与“留传”意思相近,“留传”是上代留给下代的东西;“流传”意思是谣言、新闻或其他信息在人们中间的传播。结合具体语境知道这是上一辈人给“他”留下的一幅画,这样就可确定选“留传”。
如“李馆长: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句中不应用“光临”“决定”。因为“光临”只适用于被邀请的对方,有表敬的意思,不能用于自身,应改为“去”。改变日期用“决定”太生硬,有对对方不够尊重的意味,应换成“只好”,“不得不”等说法。
如,选词填空(呈现、镌刻、承载)“‘舞动的北京’是一方中国之印, 着一个有着13亿人口和56个民族的国家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誓言;‘舞动的北京’是一幅中华民族的图腾, 着悠久的岁月与民族的荣耀;‘舞动的北京’是一种现代中国的表情, 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结合“是一方中国之印”,知道后面应该搭配“镌刻”,与“印”照应;结合“是一幅中华民族的图腾”,知道后面应该是“承载”,与“图腾”照应;结合“是一种现代中国的表情”,知道后面应该搭配“呈现”,与“表情”照应。
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熟语的技巧
熟语是结构固定的短语。它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特别是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生活中经常使用,是各地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所以需要特别注意。
(一)常见的成语误用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褒贬不分,感彩混淆。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感彩的,或贬义,或褒义,或中性,在平时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意义的需要,选择色彩鲜明的成语,不能混淆其色彩界限。如,“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句中“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句中“同心同德”是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2、张冠李戴,适用对象不明。有一些成语,其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就会张冠李戴,弄错它们适用的对象。如,“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句中“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句中“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用该成语形容老朋友相遇属对象误用。
3、望文生义,内涵意义不清。有些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看到某一不明含义的成语,如果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作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如,“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句中“差强人意”意思是大体上令人满意,而说话者将其理解为“强人所难”,属于望文生义,不合语境。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句中“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烂,后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与“不合身”无关。
4、逆情背理,语法逻辑不符。有一些成语,由于我们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它的意义,在使用过程当中会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等不符合语法或逻辑的现象。例如:“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使,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才赶到了大坝。”句中“安步当车”表示心情闲适平和,不慌不忙地慢慢步行,与抗洪抢险的紧急状况很不协调。 如“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句中“莘莘”有“众多”之意,与定语“一位”矛盾。
5、喧宾夺主,主客尊卑颠倒。一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它们特定的使用条件,尤其是它们适用的对象之间的种种关系,否则,就会出现主客颠倒、关系混乱的错误。例如“你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篷荜生辉”是一个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多用于自己这一方,这里却用在别人身上,显得不够得体。如,“王教授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高见。”句中“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常作谦词,用在自己身上,但是句中用在别人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21*cnjy*com
6、重复赘余,导致语意重复。一些成语的意思在句子的上下文中已有表述,会导致语意重复。如,“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句中“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与后面的“笑起来”语意重复。如,“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吧。”句中“难言之隐”指难以明说的事情或缘由。该成语与句中的“苦衷”义有重复。
(二)成语的辨析运用方法
1、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不望文生义。有些成语不能单纯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因为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完全不同,要注意区别。如,“行云流水”字面意思是描写云的姿态,水的流动,而实际意义是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破釜沉舟”表面意思是“砸破饭锅沉下船”,实际意思是“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我们要完全理解成语的意义,才能掌握成语的用法。
2、注意近义成语的区别。有的成语意义相近,但是表意却有深浅、强弱,侧重点之分。如“面面相觑”“拭目以待”“刮目相看”这一组成语,都有“看”的意思,但各有侧重:“面面相觑”是形容做错了事时或极其惊慌时,有关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www.21-cn-jy.com
3、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很多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都很特殊,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如“豆蔻年华”只能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而不能形容其他人;“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两小无猜;“妙手回春”指医术高明;“破镜重圆”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日理万机”指高级领导人工作繁忙;“同日而语”多用于否定句中;“空穴来风”用于否定句中。21教育网
4、注意成语的感彩。在具体使用中,有些成语的感彩一望可知,但有些成语,却颇费猜量,辨析不清容易造成误用。辨析成语的感彩时,根据成语的意思来辨别,如,“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做不好的事,贬义。“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贬义。“胸无城府”形容心中没有城府,光明磊落,褒义。“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褒义。
5、结合具体语境正确使用成语。使用成语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上下文的语境,理解文章的体裁,说话的场合,使用的对象,前后词语搭配的习惯,语句前后的照应,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等,然后选择与语境相契合的成语,避免产生成语误用的情况。如,“两岸实现‘三通’以来,去台湾和来大陆观光的旅客滔滔不绝,呈现出‘两岸一家亲’的交往热潮。”句中“滔滔不绝”,形容话多,连续不断。该成语用在此处与整个语境不符,应改为“络绎不绝”。
三、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
浙江省许多地区单独考查了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进行文言实词的复习,应重点注意以下四种情况:
(一)、古字通假现象
古字通假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音同形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2、音同形似: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音近形异: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4、音近形似: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二)古今异义现象
词的古今词义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如: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2、词义缩小
如:左佩刀,右备容臭 臭:古义:气味,今义:气味难闻
3、感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中性) 今义:言行十分恶劣(贬义)
4、词义转移
如: 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极为仇恨
区分古今词义变化,还要特别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防止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跟现代汉语中形式上相似的双音词混同。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2-1-c-n-j-y
(三)一词多义现象。
在古今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要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的意义。首先理解语句的意思,然后根据不同的语境揣摩同一词语表示的不同意思。
如,“信”在“欲信大义于天下”中通“伸”,意思是伸张。在“谓为信然”中意思是确实。如“道”在“任重而道远”中意思是路途。在“策之不以其道”中意思是方法。
(四)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主要包括: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赐福,保佑
2、名词作状语。 如: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3、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帝感其诚。诚:诚心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 亲:亲近 远:远离
6、使动用法。如: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劳累
翻译为“使……怎么样”。
7、意动用法。如: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为宾客
渔人甚异之 异: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翻译为“以……为什么”“对……感到怎么样”“认为……怎么样”。
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技巧
1、字形推断法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且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表意偏旁和表声偏旁构成的。了解表意偏旁的表意功能,通过分析字形,就可掌握词义。如“绝”,从丝从刀,表示用刀割断丝缕的意思。引申为“断、断绝、消失”等,如 “沿溯阻绝”(《三峡》)中“绝”为“断”;“哀转久绝”(《三峡》)中的“绝”是“消失”的意思。“绝”也有“极点”或“极”的意思,因为断绝处,也就是尽头,如“绝巘多生怪柏”(《三峡》)中的“绝”就是“极点”或“极”的意思。21·世纪*教育网
2、语境推断法
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理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句中“卑鄙”的意思,结合下一句“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知道诸葛亮当时身份卑微,他也不可能说自己品行恶劣,所以“卑鄙”的意思是身份低微、见识浅陋。
3、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理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中的“走”,可联系成语“奔走相告”、“走马观花”来理解,意思为“跑”。
4、课文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如理解“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一句中的“过”字,如果联想到“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过”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字的意思也是“有过错(或犯错误)”。
1.(2018·嘉兴秀洲区高照实验学九上能力测试)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即使旧势力影响较大地区的政权机关,在民主思潮的激荡下,在一个短时期内,也对报纸的出版采取________态度,报纸的言论自由受到尊重。②那些公正廉洁、意志坚强,作风深入、待人________的领导者,必然会赢群众的拥戴,建立起很高的威信。③今天,我应当去向他当面认错,请他________A.宽容B.宽厚C.宽恕
2.(2018·宁波董玉娣中学阶段测试一)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海鱼棠》用十几万张手稿画出古典美,展现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给人创造了个故弄玄虚的世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茶圣陆羽茶文化一本《茶经》传天下,一杯清茶意悠悠,举手投足显风流,在饮茶、品茶中参悟人生的喜怒哀乐。【出处:21教育名师】
C.?要想成为君子,不但行事要光明磊落,还要有宽宏大量的气概。
D.?将莫言作品选入中学教材,是好是坏苟且不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的教材编委们在不断思考,在努力探索。
3.(2018?杭州九上月考一)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的名义》之所以热映,不仅是故事题材的选择,更在于每个演员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的惟妙惟肖。
B.?初学自行车的时候,磕磕碰碰,跌倒了再起来,有一次他在雨中摔了一跤,起来时,浑身上下拖泥带水。
C.?为了吸引眼球,媒体往往对发言者的原话寻章摘句, 他们忘了新闻的铁律——真实,这样的媒体最终一定会失去观众。
D.?这几天,我仔细研究了菜谱,尽心挑选了食材,终于做出了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真是汗颜。
4.(2017?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二模)下列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命是一种缘,你蓄意追求的东西也许终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望的灿烂反而会在你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B.?“低头族”们习惯于玩手机,他们往往是游戏沉迷者,他们长时间低头,保持不良坐姿,极大的妨碍了身体健康。C.?桐庐真是个美丽的地方,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处处都洋溢着诗画江南风情,可谓竹楼隔绿柳,白塔映青山,人文美和自然美相得益彰。D.?杭州目前有六十多个小区实施了垃圾实名制,谁没分类好,谁需要罚款,看看垃圾袋上的姓名就历历在目。
5.(2017?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月考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月的鲜花开遍山野,梵净山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四方游客,我与多年未见的同学也在蘑菇石下不期而遇。B.?今天的荧幕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关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C.?中考已为期不远,我们再也不能侃侃而谈,而要脚踏实地努力拼搏。D.?在中学生“圣陶杯”作文大赛中,我校多名学生的作品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获得一等奖。
6.(2017?杭州萧山区城北片九上期中)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切商品都蕴藏着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B.?生命是一种缘,你蓄意追求的东西也许终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遇的灿烂,反而会在你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C.?9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时表示,希望美方谨言慎行 , 不要介入钓鱼岛主权争议,不要做任何可能激化矛盾令时局更加复杂的事情。D.?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无数朵浪花发出振聋发聩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锐不可当。2·1·c·n·j·y
7.(2017?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3月联考)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黄莺酝酿着理想,婉转地唱出独特的歌谣,来烘托自己卓绝的风采,很少有人能与之媲美。B.?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中国女排姑娘胜利凯旋 , 上千群众来到机场热情迎接。C.?台上的演奏家,她出色的外表,不俗的谈吐,优雅的风度与普通来宾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D.?为迎接G20的召开,杭城主干道临街的门和窗都做了细节上的改造,看似简朴却别有用心。
8.(2017·杭州市上城区二模)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总统特朗普已明确表示,将继续实行美国对北约和跨大西洋盟友关系的承诺。
B.?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传播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C.?作为中国人,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D.?峰会之后,全国各地的游客趋之若鹜 , 纷纷前往南山路观赏火树银花的世界。
9.(2018·宁波市鄞州区九校阶段考试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怅恨久之________②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③秦王怫然怒________④以头抢地耳________
10.(2017·台州椒江二中中考模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会天大雨?? ________??? ②楚人怜之?? ________③以小易大?? ________??? ④诚如是???? ________⑤斟酌损益?? ________??? ⑥临表涕零?? ________
11.(2017?嘉兴市十校4月联合模拟)下列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B.?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那六兄弟)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老督管又道:“且耐他(杨志)一耐。”
12.(2017·瑞安市五校联考模拟2)选择下列加下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公济私
B.安求其能千里也??? 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辍耕之垄上
D.其两膝相比者??? 天涯若比邻
13.(2017?宁波市鄞州区九年级3月联考)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王之蔽甚矣? ________ ②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________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 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
第三讲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2017·温州)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根据要求,完成(1)(2)题。
(2)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 ”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 ”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 ③ ”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答案】①C、②A、③B
【解析】此题解答,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结合语句“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看出①处应该与阳气有关,所以选择C “冬至一阳生”,结合语句“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看出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所以“冬至大如年”,故②处选A。结合语句“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看出大人对孩子的殷切希望,是因为“过了冬至大一岁”,所以③处选B。
2.(2017·杭州)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学生会组织校青年志愿者二十余人,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发放宣传单,劝慰行人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
B.听了著名建筑师的报告,王茜萌发了远大的夙愿:将来要专攻建筑学,为老百姓设计建造美观而实用的房子。
C.得知偶像柯洁败给“阿尔法狗”的消息,围棋迷舒波连续两天废寝忘食,上课总是走神,就连老师点他名都没有听到。
D.当竺可桢之子、88岁高龄的竺安先生向浙大捐赠56册竺可桢日记手稿时,现场嘉宾肃然起敬,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关联词要掌握其固定搭配。A、劝慰指劝告与慰的意国,语境中仅表达“劝告”之意; B、夙愿,指平素的心愿,语境中是表达以后的一个愿望,不符合语境; C、废寝忘食指学习专注的程度,与语句的中过度沉迷某事不符;D、肃然起敬,形容感动后产生的恭敬钦佩的心情和态度肃然,恭敬的样子。在本句中使用恰当。
3.(2016?绍兴)选出以下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人民日报》2011-2 -4)
B.“白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无论是打球的,还是观看比赛的,全都精神亢奋、呼天抢地。 (《沈阳日报》2014- 2- 21)
C.白纸上,我还没有种上一粒字。多半天,我一文不名。终于,在一阵鸽哨声里,我写下了第八次开头。 (《散文》2014年第4期)
D.这个十年,季羡林在《中国蔗糖史》的基础上,又完成了80万字的《糖史》。这部呕心沥血之作,被季羡林视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 (《中国剪报》2015-10-27)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成语的使用,首先学生要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理解是否符合具体语境。A.使用有误,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句中指的是礼花和爆炸声,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B.使用有误,呼天抢地:形容极度悲伤,句中指的是打球时非常兴奋,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C.使用有误,一文不名:形容非常贫困。句中的意思是没写出一个字,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D.使用正确,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故选:D。
4.(2015?义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答案】(1)信:真诚,诚实。 (2)属:类。
(3)食:通“饲”,喂。 (4)以:凭,靠。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在回答此类题时要大致了解各句的出处,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然后判断字词义。(1)句意为:与朋友交往我是不是真诚的?“信”为“诚信”“诚实”。(2)句意为: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属:类。(3)句意为: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食:通“饲”,喂。(4)句意为: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以:凭,靠。【版权所有:21教育】
5.(2014?金华)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明末陈眉公在《小窗幽记》中说:“多躁者,必无_________之识;多畏者,必无___ 之见;多欲者,必无____之节;多言者,必无_____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言近旨远,值得玩味。21*cnjy*com
A.卓越 笃实 沉潜 慷慨 B.慷慨 沉潜 笃实 卓越
C.笃实 慷慨 卓越 沉潜 D.沉潜 卓越 慷慨 笃实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在理解语的意思、适用范围、搭配习惯和色彩的基础上,结合每一句后面的“必无”,知道横线处的词语应该分别和“多躁”“多畏”“多欲”“多言”造成的后果相反,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应该选D。www.21-cn-jy.com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课程目标中指出:“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词语的考试目标中指出:“语境运用”“关注词语运用,尤其是成语”。2·1·c·n·j·y
历年试题
知识点
考查形式
综合分析
2017·温州
理解关于冬至的俗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体现传统文化特色,考查在语境运用中运用俗语的能力。
选择题。
浙江省中考近几年主要考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一般词语、成语、俗语、熟语的能力,许多地区单独考查了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
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选语段和语句,注重结合新闻、传统文化和浙江省的地域特色。
2017·杭州
理解加点的词语的意思,选出语句中使用恰当的一项。两个常用词语,两个成语。语句中柯清、竺可桢是浙江省人,体现地域特色。
考查理解和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选择题。
2016·绍兴
选出以下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考查成语的理解和正确使用。
选择题。
2015·义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考查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
填空题
2014·金华
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考查在语境中词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
选择题。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点解题技巧点拨汇总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积累运用中的常考点,考查的词语以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为准,新生词语则以当前流行的一些热词为准,针对浙江省中考近几年的考点和考查形式,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复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一般词语的技巧
1、首先理解词语的意思。
汉语中的多义词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我们在复习课文时要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只有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才能灵活运用词语。21·世纪*教育网
如,“算账”的基本义是计算账目。如,“你别打扰他,他正在算账呢。”引申义是吃亏或失败后与人较量,如,“好了,这回算你赢,下回我再跟你算账!”“包袱”的基本义是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如,“把你的包袱拿好。”比喻义是比喻某种负担。如。“你不要有思想包袱。”我们使用词语时,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在句子中是基本义,是引申义,还是比喻义。www-2-1-cnjy-com
2、注意理解词语的感彩。
根据词语所附加的感彩,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一般来说,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赞扬、喜爱、尊敬等感情,要用褒义词,如:刚正不阿、一丝不苟、大公无私、呕心沥血;表示贬斥、憎恶、鄙视等感情,要用贬义词,如:处心积虑、臭名昭著、出言不逊、拈轻怕重。中性词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如:山脉、个体、理由、决定。2-1-c-n-j-y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一些词语的感彩会发生变化。如“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句子中“标致”是褒义词贬用,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句中,“狡猾”一词贬义词褒用,既表现了顽皮而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又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诚挚的爱。
3、注意理解词语的语体色彩。
常用于书面语写作,用于学术性、政治性的演讲文的词语有书面语色彩;常用于日常生活的谈话中的词,带有口语色彩。例如,“惠赠”“赠送”,前者是对别人的赠与的一种客气的说法,后者则是彼此赠与的一般的说法,虽然二者均有“赠与”意思,但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又如,“启程”“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是口头语体色彩浓;再如,“商榷”“商量”,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口头语体色彩浓。这一类词语,如果不分清语体,随意使用,就会不协调,影响表情达意的效果。
运用词语时,选用什么样的语体色彩的词才恰当呢?
首先,要看文章的体裁和具体内容。议论文,语体比较庄重、谨严,应多用书面语;记叙性的文章,语体比较生动活泼,就可适当运用口语词。例如:孟子是“亚圣”,从学问渊源上讲,他也算是孔子的嫡传,这正统地位,连唐代韩愈都不敢有任何微辞。“嫡传”“微辞”都是书面语,用在这里显得庄重。
其次,要看场合。例如,外交场合往往谈及国家和民族的重大事项,要讲究礼仪,所以,语言往往比较庄重典雅,常用“会见”“接见”“谒见”“拜见”等。朋友相见、伙伴交流的场合就比较随意,用词就比较生动活泼、自由诙谐。
4、注意近义词的区别。
选词填空时,经常是将近义词放到一起,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我们可以从意义的轻重不同、范围的大小、词义重点不同、感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搭配习惯不同等几个方面入手来辨析。如“‘这布是华丽的!________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精细、精致、精巧、精美)”我们首先理解这几个词语的细微区别:“精细”着重指细密,细致;“精致”着重指别致,新奇;“精巧”着重指巧妙,玲珑;“精美”着重指美好,漂亮。结合语句前面称赞“华丽的”,后面肯定不会再称赞这布漂亮,所以不会是“精美”,从搭配习惯来看,布匹不会和“精巧”搭配,结合后面“无双的”可以推测语句应该是要突出布匹织的别致,新奇,所以选择“精致”。
5、注意词语使用的具体语境。
同样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这时就要依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准确的理解。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句中“骄傲”指不谦虚。“神舟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句中“骄傲”指自豪。选词填空时,我们要结合词语所在上下文的语境,理解文章的体裁,说话的场合,使用的对象,前后词语搭配的习惯,语句前后的照应,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等,然后选择与语境相契合的词语。
如,“这幅画,是他的上一辈人________(流传/留传)下来的。”此句中的“流传”与“留传”意思相近,“留传”是上代留给下代的东西;“流传”意思是谣言、新闻或其他信息在人们中间的传播。结合具体语境知道这是上一辈人给“他”留下的一幅画,这样就可确定选“留传”。
如“李馆长: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句中不应用“光临”“决定”。因为“光临”只适用于被邀请的对方,有表敬的意思,不能用于自身,应改为“去”。改变日期用“决定”太生硬,有对对方不够尊重的意味,应换成“只好”,“不得不”等说法。
如,选词填空(呈现、镌刻、承载)“‘舞动的北京’是一方中国之印, 着一个有着13亿人口和56个民族的国家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誓言;‘舞动的北京’是一幅中华民族的图腾, 着悠久的岁月与民族的荣耀;‘舞动的北京’是一种现代中国的表情, 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结合“是一方中国之印”,知道后面应该搭配“镌刻”,与“印”照应;结合“是一幅中华民族的图腾”,知道后面应该是“承载”,与“图腾”照应;结合“是一种现代中国的表情”,知道后面应该搭配“呈现”,与“表情”照应。
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熟语的技巧
熟语是结构固定的短语。它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特别是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生活中经常使用,是各地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所以需要特别注意。
(一)常见的成语误用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褒贬不分,感彩混淆。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感彩的,或贬义,或褒义,或中性,在平时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意义的需要,选择色彩鲜明的成语,不能混淆其色彩界限。如,“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句中“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句中“同心同德”是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2、张冠李戴,适用对象不明。有一些成语,其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就会张冠李戴,弄错它们适用的对象。如,“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句中“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句中“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用该成语形容老朋友相遇属对象误用。【出处:21教育名师】
3、望文生义,内涵意义不清。有些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看到某一不明含义的成语,如果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作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如,“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句中“差强人意”意思是大体上令人满意,而说话者将其理解为“强人所难”,属于望文生义,不合语境。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句中“捉襟见肘”本指衣服破烂,后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与“不合身”无关。
4、逆情背理,语法逻辑不符。有一些成语,由于我们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它的意义,在使用过程当中会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等不符合语法或逻辑的现象。例如:“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使,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才赶到了大坝。”句中“安步当车”表示心情闲适平和,不慌不忙地慢慢步行,与抗洪抢险的紧急状况很不协调。 如“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句中“莘莘”有“众多”之意,与定语“一位”矛盾。
5、喧宾夺主,主客尊卑颠倒。一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它们特定的使用条件,尤其是它们适用的对象之间的种种关系,否则,就会出现主客颠倒、关系混乱的错误。例如“你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篷荜生辉”是一个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多用于自己这一方,这里却用在别人身上,显得不够得体。如,“王教授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高见。”句中“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常作谦词,用在自己身上,但是句中用在别人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6、重复赘余,导致语意重复。一些成语的意思在句子的上下文中已有表述,会导致语意重复。如,“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句中“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与后面的“笑起来”语意重复。如,“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吧。”句中“难言之隐”指难以明说的事情或缘由。该成语与句中的“苦衷”义有重复。
(二)成语的辨析运用方法
1、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不望文生义。有些成语不能单纯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因为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完全不同,要注意区别。如,“行云流水”字面意思是描写云的姿态,水的流动,而实际意义是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破釜沉舟”表面意思是“砸破饭锅沉下船”,实际意思是“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我们要完全理解成语的意义,才能掌握成语的用法。
2、注意近义成语的区别。有的成语意义相近,但是表意却有深浅、强弱,侧重点之分。如“面面相觑”“拭目以待”“刮目相看”这一组成语,都有“看”的意思,但各有侧重:“面面相觑”是形容做错了事时或极其惊慌时,有关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3、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很多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都很特殊,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如“豆蔻年华”只能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而不能形容其他人;“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两小无猜;“妙手回春”指医术高明;“破镜重圆”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日理万机”指高级领导人工作繁忙;“同日而语”多用于否定句中;“空穴来风”用于否定句中。
4、注意成语的感彩。在具体使用中,有些成语的感彩一望可知,但有些成语,却颇费猜量,辨析不清容易造成误用。辨析成语的感彩时,根据成语的意思来辨别,如,“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做不好的事,贬义。“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贬义。“胸无城府”形容心中没有城府,光明磊落,褒义。“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褒义。
5、结合具体语境正确使用成语。使用成语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上下文的语境,理解文章的体裁,说话的场合,使用的对象,前后词语搭配的习惯,语句前后的照应,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等,然后选择与语境相契合的成语,避免产生成语误用的情况。如,“两岸实现‘三通’以来,去台湾和来大陆观光的旅客滔滔不绝,呈现出‘两岸一家亲’的交往热潮。”句中“滔滔不绝”,形容话多,连续不断。该成语用在此处与整个语境不符,应改为“络绎不绝”。
三、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
浙江省许多地区单独考查了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进行文言实词的复习,应重点注意以下四种情况:
(一)、古字通假现象
古字通假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音同形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2、音同形似: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音近形异: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4、音近形似: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二)古今异义现象
词的古今词义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如: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2、词义缩小
如:左佩刀,右备容臭 臭:古义:气味,今义:气味难闻
3、感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中性) 今义:言行十分恶劣(贬义)
4、词义转移
如: 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极为仇恨
区分古今词义变化,还要特别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防止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跟现代汉语中形式上相似的双音词混同。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21cnjy.com
(三)一词多义现象。
在古今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要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的意义。首先理解语句的意思,然后根据不同的语境揣摩同一词语表示的不同意思。
如,“信”在“欲信大义于天下”中通“伸”,意思是伸张。在“谓为信然”中意思是确实。如“道”在“任重而道远”中意思是路途。在“策之不以其道”中意思是方法。
(四)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主要包括: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赐福,保佑
2、名词作状语。 如: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3、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帝感其诚。诚:诚心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 亲:亲近 远:远离
6、使动用法。如: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劳累
翻译为“使……怎么样”。
7、意动用法。如: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为宾客
渔人甚异之 异: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翻译为“以……为什么”“对……感到怎么样”“认为……怎么样”。
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技巧
1、字形推断法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且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表意偏旁和表声偏旁构成的。了解表意偏旁的表意功能,通过分析字形,就可掌握词义。如“绝”,从丝从刀,表示用刀割断丝缕的意思。引申为“断、断绝、消失”等,如 “沿溯阻绝”(《三峡》)中“绝”为“断”;“哀转久绝”(《三峡》)中的“绝”是“消失”的意思。“绝”也有“极点”或“极”的意思,因为断绝处,也就是尽头,如“绝巘多生怪柏”(《三峡》)中的“绝”就是“极点”或“极”的意思。21·cn·jy·com
2、语境推断法
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理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句中“卑鄙”的意思,结合下一句“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知道诸葛亮当时身份卑微,他也不可能说自己品行恶劣,所以“卑鄙”的意思是身份低微、见识浅陋。
3、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理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中的“走”,可联系成语“奔走相告”、“走马观花”来理解,意思为“跑”。21教育网
4、课文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如理解“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一句中的“过”字,如果联想到“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过”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字的意思也是“有过错(或犯错误)”。
1.(2018·嘉兴秀洲区高照实验学九上能力测试)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即使旧势力影响较大地区的政权机关,在民主思潮的激荡下,在一个短时期内,也对报纸的出版采取________态度,报纸的言论自由受到尊重。②那些公正廉洁、意志坚强,作风深入、待人________的领导者,必然会赢群众的拥戴,建立起很高的威信。③今天,我应当去向他当面认错,请他________A.宽容B.宽厚C.宽恕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从意义的轻重不同、范围的大小、词义重点不同、感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搭配习惯不同等几个方面入手来辨析。本题中①态度应该搭配宽容;②待人应该搭配宽厚;③错误应该搭配宽恕。故答案为:①A;②B;③C。
2.(2018·宁波董玉娣中学阶段测试一)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海鱼棠》用十几万张手稿画出古典美,展现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给人创造了个故弄玄虚的世界。
B.?茶圣陆羽茶文化一本《茶经》传天下,一杯清茶意悠悠,举手投足显风流,在饮茶、品茶中参悟人生的喜怒哀乐。
C.?要想成为君子,不但行事要光明磊落,还要有宽宏大量的气概。
D.?将莫言作品选入中学教材,是好是坏苟且不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的教材编委们在不断思考,在努力探索。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词语,必须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A项的成语使用有误,“故弄玄虚”的意思是故意用难以捉摸的言辞,使人感到高深莫测。与此处语境不符;C项“气概”指正直豪迈的态度,或者在某种活动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与“宽宏大量”语意重复;D项“苟且”指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此处应该用“暂且”。故答案为:B。
3.(2018?杭州九上月考一)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的名义》之所以热映,不仅是故事题材的选择,更在于每个演员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的惟妙惟肖。
B.?初学自行车的时候,磕磕碰碰,跌倒了再起来,有一次他在雨中摔了一跤,起来时,浑身上下拖泥带水。
C.?为了吸引眼球,媒体往往对发言者的原话寻章摘句, 他们忘了新闻的铁律——真实,这样的媒体最终一定会失去观众。
D.?这几天,我仔细研究了菜谱,尽心挑选了食材,终于做出了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真是汗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得正确与否。A项“惟妙惟肖”意思是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用法不正确;B项“寻章摘句”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用法错误;D项“味同嚼蜡”意思是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用在句中不恰当。故答案为:C
4.(2017?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二模)下列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命是一种缘,你蓄意追求的东西也许终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望的灿烂反而会在你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B.?“低头族”们习惯于玩手机,他们往往是游戏沉迷者,他们长时间低头,保持不良坐姿,极大的妨碍了身体健康。C.?桐庐真是个美丽的地方,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处处都洋溢着诗画江南风情,可谓竹楼隔绿柳,白塔映青山,人文美和自然美相得益彰。D.?杭州目前有六十多个小区实施了垃圾实名制,谁没分类好,谁需要罚款,看看垃圾袋上的姓名就历历在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一般词语和成语的运用,一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从感彩、语体色彩、搭配习惯等几个方面入手来辨析。A蓄意意思是居心、存心、有意。做之前有一定时间准备,可以理解成蓄谋已久的意思,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句的感彩。B妨碍意思是阻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句中与身体健康搭配不当。D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句中使用对象错误。
5.(2017?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月考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月的鲜花开遍山野,梵净山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四方游客,我与多年未见的同学也在蘑菇石下不期而遇。B.?今天的荧幕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关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C.?中考已为期不远,我们再也不能侃侃而谈,而要脚踏实地努力拼搏。D.?在中学生“圣陶杯”作文大赛中,我校多名学生的作品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获得一等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C项中“侃侃而谈”形容人善于交谈,有风度,与此处语境不符。故选C。
6.(2017?杭州萧山区城北片九上期中)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切商品都蕴藏着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B.?生命是一种缘,你蓄意追求的东西也许终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遇的灿烂,反而会在你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C.?9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时表示,希望美方谨言慎行 , 不要介入钓鱼岛主权争议,不要做任何可能激化矛盾令时局更加复杂的事情。D.?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无数朵浪花发出振聋发聩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锐不可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我们在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A蕴藏 :蓄积深藏未露。与商品的价值语境不符。B蓄意:存心;有意。是贬义词,与人生的语境不符。D振聋发聩: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不符合浪潮声音大的语境。C谨言慎行:言语行动小心谨慎。符合语境。
7.(2017?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3月联考)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黄莺酝酿着理想,婉转地唱出独特的歌谣,来烘托自己卓绝的风采,很少有人能与之媲美。B.?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中国女排姑娘胜利凯旋 , 上千群众来到机场热情迎接。C.?台上的演奏家,她出色的外表,不俗的谈吐,优雅的风度与普通来宾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D.?为迎接G20的召开,杭城主干道临街的门和窗都做了细节上的改造,看似简朴却别有用心。21*cnjy*com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理解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A项中媲美:比美。与语境相符。故选A。B凯旋:凯:是胜利的意思;旋:就是归来。现泛指被派出去的军队、组织、机构或人圆满地完成所指派的任务后载誉归来。与胜利重复。C相形见绌:形,比较;见,显示出;绌,不够、不足。意思是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与语境不符。D别有用心:用心:居心,打算。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与语境不符。
8.(2017·杭州市上城区二模)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总统特朗普已明确表示,将继续实行美国对北约和跨大西洋盟友关系的承诺。
B.?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传播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C.?作为中国人,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D.?峰会之后,全国各地的游客趋之若鹜 , 纷纷前往南山路观赏火树银花的世界。
【答案】C
【解析】A“实行”与“承诺”搭配不当,改为:“兑现”;B“传播”与“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应在后面加“思想或理念”;D“趋之若鹜”是贬义词。与使用的语境不符。故答案为:C。
9.(2018·宁波市鄞州区九校阶段考试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怅恨久之________②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③秦王怫然怒________④以头抢地耳________
【答案】失望;因为;盛怒的样子;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本题中注意“抢”在“以头抢地耳”中读“qiāng”,是撞、触的意思,即用头撞地之意。故答案为:①失望 ?②因为 ??③盛怒的样子 ④?撞 【来源:21cnj*y.co*m】
10.(2017·台州椒江二中中考模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会天大雨?? ________??? ②楚人怜之?? ________③以小易大?? ________??? ④诚如是???? ________⑤斟酌损益?? ________??? ⑥临表涕零?? ________
【答案】适逢,恰巧遇到;爱戴,爱;交换;果真,如果确实;除去;面对着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①适逢天下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 ②楚人爱戴他。怜:爱戴,爱。③以小的土地交换大的土地。易:交换。 ④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诚:果真,如果确实。⑤处理事物时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损:除去。⑥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临:面对着。
11.(2017?嘉兴市十校4月联合模拟)下列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B.?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那六兄弟)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老督管又道:“且耐他(杨志)一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A:中二者都是“刚刚”。B:中二者都是“跑”。C中二者都是“怎么”。D:将近/暂且姑且。故选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2.(2017·瑞安市五校联考模拟2)选择下列加下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公济私
B.安求其能千里也??? 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辍耕之垄上
D.其两膝相比者??? 天涯若比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A:中二者都是“借”。B:中二者都是“怎么”。C:助词/动词,到、往。D:中二者都是“靠近”。
13.(2017?宁波市鄞州区九年级3月联考)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王之蔽甚矣? ________ ②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________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 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
【答案】因受蒙蔽而不明;离开;了解,明白;欣赏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我们可以结合语句的意思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一句意思是大王被蒙蔽太深了。所以蔽是因受蒙蔽而不明。第二句意思是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害怕(别人)指责的心情。去是离开。第三句意思是(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喻:知道,明白,了解。第四句意思是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这里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