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案例课题】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必修2专题三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的内容。乙醇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性质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除此之外,在高考理综卷36题的有机选做题中,乙醇是衔接卤代烃、烯烃、醛、羧酸等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在学生初中已对乙醇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中注意从结构的角度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21·cn·jy·com
【案例主题】本节课主要学习乙醇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了解人们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有机分子的球棍模型和动手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讲练结合,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增强学习的自信心。www.21-cn-jy.com
【案例设计】
教研组: 化学 科目: 化学 授课教师:李艳 高一 年级 1、2班
课题
3-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一节 乙醇 第一课时
课时
二课时
日期
2017-03-16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乙醇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索过程、培养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难点:乙醇与钠的反应和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1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每年的春晚上最期待的就是语言类节目。作为小品界的泰斗--赵本山,给咱们带来了无数的欢乐,那么下面这一段大家是否看过呢?
【展示】2012年赵本山小品《狭路相逢》片段
【设疑】酒驾大家并不陌生,那么视频中警察是如何检查酒驾的呢?其中又有哪些化学知识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学生观看视频
利用小品引入新课,从视觉上提起学生学习兴趣;视频中警察拿的仪器到底是怎样测试酒驾的,学生定会好奇,顺利进入新课
教学环节2
乙醇的
物理性质
【引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认真观察桌上准备好的乙醇溶液总结出其物理性质
【板书】一、物理性质
观察得出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环节3
结构推断
【引导】通过展示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指导学生尝试写出其分子式,结构式及简式,可以小组间简单交流。
【设疑】给出几种一元醇的结构简式,让学生通过其特点总结出官能团、烃的衍生物概念
自主思考乙醇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分子式,通过小组交流确定正确写法。并依据老师要求进行板书
思考、总结
加深学生对乙醇分子空间结构的认识并熟练掌握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真正理解其含义
教学环节4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
【设问】对照乙醇和水的结构,不难发现相似的地方,水可以和钠剧烈反应,那么乙醇呢?
【学生实验】
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
【板书】三、化学性质
1.与金属钠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观察实验现象,对比钠和水的反应
与同学交流实验现象及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能力。
教学环节5
乙醇的燃烧反应
【展示】固体酒精燃料图片
【设问】乙醇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出是什么类型的反应?
【板书】
2.氧化反应
书写乙醇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出氧化反应;
与学生已有知识衔接,从氧气参与的角度,分析有机反应中重要的反应类型。
教学环节6
乙醇的催化氧化
【情景引入】通过课件银匠做银器的事例引入本节课难点部分
【指导学生实验】取一支大试管,倒入约3mL乙醇,闻一下它散发的味道;将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稍后取出,再将铜丝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观察铜丝的变化,并小心地闻试管中液体的气味。
【设问】
1.铜丝变黑是什么变化?
2.伸入乙醇中有什么现象?
3.铜在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4.闻一闻液体的味道。
5、断键位置在哪里
【板书】
⑵乙醇的催化氧化
动手实验
认真观察
自主思考
交流总结
(重点讨论断键位置)
理解乙醇催化氧化的本质,同时加深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
了解顺序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的深刻性和精细性品质。
教学环节8
整理、小结
本节课,你都收获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
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让学生知识系统性,检测学习效果且提高其总结能力
教学环节9
当堂检测
通过典型例题检测学习效果
完成检测内容
实现课堂的知识目标
板书设计
乙醇
一、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略;结构简式:CH3CH2OH 或 C2H5 OH;
三、化学性质
1.与金属钠反应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2.氧化反应
⑴点燃:
⑵催化氧化
教学反思
有道是“实践出真知”,对于乙醇的物理性质,不论是教师讲述还是学生自学,印象都不会很深。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观察,实践后得出其物理性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力上也有所发展。关于乙醇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每一个性质前先引导给出相关信息,组织学生实验、讨论、分析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并通过设疑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案例结果】
按照设计的教学设想,通过上述教学过程,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比较成功的地方是:能够重视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教学,通过学生实验,以及自己动手制作球棍模型,猜想结果,分析性质。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尊重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去探究推导结论中出现的错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全面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案例评析】
1、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确立的三维目标,力求做到:在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境,采用问题驱动、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并能辩证地从正反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21教育网
2、严守《教学大纲》、新教材的要求,以夯实:“双基”知识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优化整合,和谐统一。适当放缓进度,以高中知识点为切入点,强化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学,有利于有意义学习。21cnjy.com
3、需要改进的地方:(1)由于学生的差异,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处于慌乱之中,无所适从,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强,虽然让学生讨论,仍然有部分学生只是一个听众,还没有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救出来,变成主动的学习。(2)本节课以学生实验为主,时间安排应紧凑,否则就会导致学生实验浪费太多时间。再者让学生实验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步骤,球棍模型的制作等。今后的随堂实验应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