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 2生物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和课件和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 2生物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和课件和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12-25 23:02:50

文档简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同步练习
1.已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杂交的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3:3:1:l C.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产生4种配子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2. 荠菜果实型状——三角形和卵圆形由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B、b决定。AaBb个体自交,Fl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在Fl的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1三角形果实芥菜中所占的比例为( )
A.1/l5????B.7/l5????C.3/16????D.7/16
3.已知南瓜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形状由基因(B,b)控制,现有一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l全是白色盘状,Fl自交得到的F2中,杂合子白色球状南瓜200个,那么纯合子黄色盘状南瓜应约为( ) A.450个????B.100个????C.200个????D.300个
4. 孟德尔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在研究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 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机会相等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1:1:1:1
5. 用纯合的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为黄色圆粒,F1自交获得F2,从F2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豌豆中各取一粒,一个纯合一个杂合的概率为( )
A.1/9?????B.2/9?????C.1/3?????D.4/9
6. 鱼的正常眼(A)对龙眼(a)为显性,但是金鱼体内还存在另外一对基因B和b,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基因a的表达,最终形成正常眼。现选择两尾纯合的正常眼金鱼杂交,F1全为正常眼,F1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出现龙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F2的正常眼中纯合子占3/16????
B.F2中正常眼:龙眼=15:1 C.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D.F2的正常眼中有8种基因型
7.某粮食作物(雌雄同体)籽粒的颜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味道有甜味和非甜味两种,某研究所科研人员做了一下咧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亲本组合
?纯合紫色×纯合红色
?红色×白色
?白色×白色
?F1籽粒颜色
?紫色
?白色
紫色、红色、白色
(1)研究所科研人员统计第三组的F1的分离比时,结果是白色:紫色:红色=12:3:1,在符合上述情况的条件下,第二组白色亲本的基因型有 ______ 种可能性;杂合的紫色植株进行白花传粉,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______ . (2)科研人员将纯合甜味和纯合非甜味植株间行种植,如图所示,且雌蕊接受同株和异种花粉的机会相等.分析统计收获的四行植株的种子性状,若A、C行植株的种子是 ______ 甜味,B、D行植株的种子是 ______ ,则可判断甜味是显性. (3)如控制该粮食作物籽粒甜味与非甜味的等位基因(D-d)与控制籽粒颜色的等位基因A-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1)问的基础上,相关基因均为杂合的情况下,且不考虑交叉互换,则该基因型的植株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______ .
8.在家鸡中,控制黑羽(E)与红羽(e)、豆冠(F)与片冠(f)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让黑羽豆冠鸡(EEFF)与红羽片冠鸡(eeff)杂交,问: (1)F1的基因型是 ______ ,表现型是 ______ . (2)F1产生的配子类型是 ______ ,其比例是 ______ . (3)要想得到以下结果,应选哪一种家鸡与黑羽豆冠鸡(EeFf)做杂交? 实验一:后代表现型与基因型的比是黑羽豆冠:黑羽片冠:红羽豆冠:红羽片冠=9:3:3:1,应选亲本的基因型是 ______ ,表现型是 ______ . 实验二:后代表现型与基因型的比是黑羽片冠:红羽片冠:红羽豆冠:黑羽豆冠=1:1:1:1,应选亲本的基因型是 ______ ,表现型是 ______ . (4)请画出实验二的遗传图解. ______ .
9. 某植物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共有三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标记为Ⅰ、Ⅱ、Ⅲ号),该植物花的位置叶腋(A)对茎顶(a)为显性,控制其性状的基因位于Ⅰ号染色体上,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圆粒(D)对皱粒(d)(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为显性,现有品种①(aaBBDD)、②(AAbbDD)、③(AABBdd)和④(aabbdd),进行了如下三组杂交实验,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如表所示。请据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不考虑交叉互换)

亲本
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组合一
①×②
aBD:AbD=l:1
组合二
②×③

组合三
①×④
abd:aBd:abD:aBD=l:1:1:1
(1)由表中信息可知,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共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种子形状的基因位
于???????号染色体上。
(2)组合二中,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利用组合三F1自交,F2中茎顶花高茎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3)该植物红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且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为探究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几号染色体上,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对部分结果做出预测分析:(具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纯种植物类型)
???实验一:利用纯种红花高茎与纯种白花矮茎植株杂交得F1,F1测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二:利用纯种红花圆粒与??????????????植株杂交得F1,F1测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部分结果及结论:
???实验一中,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Ⅰ号染色体上。
实验二中,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10.在一批野生正常翅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又恢复为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H又突变为h;二是体内另一对基因RR或Rr突变为rr,从而导致H基因无法表达(即: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但是R基因的正常表达是H基因正常表达的前提).第一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第二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假回复体”.请分析回答: (1)表现为正常翅的果蝇中“假回复体”基因型可能为 ______ . (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为HHrr还是?hhRR.现有三种基因型hhrr,HHRR,hhRR的个体,请从中选择进行杂交实验,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①实验思路:让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基因型)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若子代果蝇 ______ ,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若子代果蝇 ______ ,则这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 (3)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属于纯合的“假回复体”.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用这些果蝇与(基因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预测子二代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若 ______ ,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 若 ______ ,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B????2.B????3.B????4.B????5.D????6.A???? 7.3;紫花:红花=3:1;全为;甜味或非甜味;12:3:1或8:4:3:18.EeFf;黑羽豆冠;EF:ef:Ef:eF;1:1:1:1;EeFf;黑羽豆冠;eeff;红羽片冠; 9. (1)2?Ⅱ (2)abd:aBd:abD:aBD=1:1:1:1?? (3)白花皱粒 ?红花高茎:白花矮茎=3:1?红花圆粒:红花皱粒:白花圆粒:白花皱粒=1:1:1:1 10.HHrr、Hhrr;全为正常翅;全为毛翅;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 【解析】 1. 略 2. 略 3. 略 4. 略 5. 略 6.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及预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基因a的表达,即有B基因存在时为正常眼,所以龙眼的基因型为aabb,正常眼的基因型为aaB_或A___。?两个纯合正常眼金鱼杂交,F1全表现正常眼,F1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出现龙眼aabb,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 【解答】 AB.由分析可知,F1基因型为AaBb,F2中根据性状分离比可知A_B_:A_bb:aaB_:aabb=9:3:3:1,则正常眼:龙眼=15:1,正常眼中纯合子占3份,即3/15=1/5,A错误,B正确;? C.由分析可知,龙眼的基因型只有aabb一种,F2出现龙眼,因此亲本中含有aa和bb的基因组成,根据亲本的表现型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C正确; D.由于龙眼的基因型为aabb,F2的基因型共9种,则其中正常眼有9-1=8种基因型,D正确。 故选A。 7. 解:(1)由分析可知,该性状的遗产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第一种情况解决,白色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aaBB三种可能,与红花aabb杂交后代全为白花.
杂合的紫色植株(Aabb)进行白花传粉,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A_bb:aabb=紫花:红花=3:1. (2)显性纯合子植株上所结出籽粒应为显性,而隐性纯合子植株上杂交所结籽粒为显性,自交所结籽粒为隐性. (3)控制籽粒颜色的基因和籽粒味道的三对基因均杂合时,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又因A-a和D-d完全连锁,基因分布情况有两种可能性,即AD、ad各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d、aD各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利用棋盘法可得出子代的性状分离比应为12:3:1或8:4:3:1. 故答案为: (1)3?? ??紫色:红色=3:1???????? (2)全为????甜味或非甜味 (3)12:3:1或8:4:3:1根据题意可知,第三组的F1的分离比时,结果是白色:紫色:红色=12:3:1,该比例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亲本的白色个体基因型均为AaBb,并且白色基因型为A_B_、aaB_,紫色基因型为A_bb,红色基因型为aabb;或者白色基因型为A_B_、A_bb,紫色基因型为aaB_,红色基因型为aabb.即两种情况. 本题结合表格,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基因连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通过3对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的分析,判断后代的表现型即比例. 8. 解:(1)黑羽豆冠鸡(EEFF)与红羽片冠鸡(eeff)杂交,黑羽豆冠鸡(EEFF)产生配子为EF,红羽片冠鸡(eeff)产生配子为ef,F1的基因型为EeFf,表现型黑羽豆冠. (2)F1的基因型为EeFf,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
EF:Ef:eF:ef=1:1:1:1. (3)实验一:后代表现型与基因型的比是黑羽豆冠:黑羽片冠:红羽豆冠:红羽片冠=9:3:3:1,黑羽:红羽=3:1、豆冠:片冠=3:1,所以与F1交配的个体基因型为EeFf,表现型是黑羽豆冠. 实验二:由于杂交后代中,黑羽豆冠:黑羽片冠:红羽豆冠:红羽片冠=1:1:1:1,所以与F1交配的个体基因型为eeff,表现型为红羽片冠. 遗传图解: 故答案为: (1)EeFf?????黑羽豆冠 (2)EF:ef:Ef:eF?????1:1:1:1(3)①EeFf??黑羽豆冠???②eeff???红羽片冠 (4)遗传图解: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黑羽(E)与红羽(e),豆冠(F)与片冠(f)的基因自由组合,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纯合子的黑羽豆冠鸡(EEFF)与纯合子的红羽片冠(eeff)鸡交配,F1的基因型为EeFf,其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解答】 (1)根据组合一中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1:1和组合三中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可判断控制植物花的位置的基因与控制茎高矮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共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控制植物花的位置性状的基因位于I号染色体上,所以控制茎高度的基因也位于I号染色体上,根据题意,控制种子形状的基因不位于Ⅲ号染色体上,因此,控制圆粒与皱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2)组合二中,F1的基因型为AABbDd,所以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利用组合三F1(aaBbDd)自交,F2中茎顶花高茎(aaB-)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3)实验一:利用纯种红花高茎与纯种白花矮茎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高茎:白花矮茎=3:1,则说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I号染色体上。 ?实验二:利用纯种红花圆粒与纯种白花皱粒植株杂交得F1,F1测交得F2,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圆粒:红花皱粒:白花圆粒:白花皱粒=1:1:1:1,则说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相对性状的基因不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10. 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rr抑制基因H的表达,因此只有在同时具备基因R和基因H时,果蝇才表现毛翅,其余情况下为正常翅.果蝇的9种基因型中表现为正常翅的有hhRr、hhrr、hhRR、HHrr、Hhrr,根据题意rr为假回复体,所以假回复体的基因型是:HHrr、Hhrr. (2)①欲判断回复体果蝇的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由于果蝇只有在同时具备基因R和基因H时才表现毛翅,其余情况下为正常翅,因此应选择基因型为hhRR的果蝇进行杂交. ②若此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则子代果蝇应全为正常翅;若此批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则子代果蝇应全为毛翅. (3)属于纯合假回复体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HHrr,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基因型应为hhRR,两者进行杂交得到基因型为HhRr的F1,让F1果蝇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获得F2,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HHrr、Hhrr (2)①hhRR ②全为正常翅 全为毛翅 (3)hhRR 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 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根据题意分析可知,rr抑制基因H的表达,因此只有在同时具备基因R和基因H时,果蝇才表现毛翅,其余情况下为正常翅.果蝇的9种基因型中表现为正常翅的有hhRr、hhrr、hhRR、HHrr、Hhrr,表现为毛翅的有HHRr、HHRR、HhRR、HhRr.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实验设计及预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本小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教材先介绍了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发现的自由组合现象,接着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在讲述了自由组合定律内容后,教材中以“思考和讨论”的形式来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以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这就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了机会,也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供了素材。最后课本中提到,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就是现代遗传学上的“基因”,它是由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易名的,同时还提到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的概念,这为后面相关内容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互动、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思考、善于表达等能力;
2、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教育;
2、通过对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总结,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复习分离定律的知识,并总结孟德尔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2.学生按以下预习提纲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课上的分析和讨论做好准备。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是怎样设计的?
(2)F1代的性状表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3)F2代的性状表现有几种?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
(4)分析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5)孟德尔是如何对自由组合现象进行解释的?
(6)课本P10旁栏思考题。
[学习新知]
师:孟德尔揭示分离定律时所采用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师:非常正确。今天我们学习的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揭示仍然经历这一科学研究过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用心体会,认真把握。孟德尔的问题是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的。
1.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展示课件第2页)
师:孟德尔是用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来进行实验的?
生:豌豆种子的粒色:黄色和绿色;豌豆种子的粒形:圆粒和皱粒。
师:F1代的性状表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无论正交和反交,F1代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师:F1自交,F2代出现了几种性状表现?比例是多少?与亲代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F2代出现了四种性状表现:黄色圆粒315粒、黄色皱粒101粒、绿色圆粒108粒、绿色皱粒32粒,其比例接近9∶3∶3∶1。与亲代相比,F2代不仅出现了两种与亲代相同的性状,即亲本性状——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而且出现了两种与亲本不同的新性状即重组性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师:F2代中两种新性状(重组性状)与亲本性状有什么关系?
生:刚好是两亲本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的结果,即黄色可以和圆粒拆开与皱粒组合,绿色可以和皱粒拆开与圆粒组合。
师:如果就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即黄∶绿和圆∶皱分别是多少?这说明了什么?
生:粒色:黄色∶绿色=(315+101)∶(108+32)=416∶140≈3∶1
粒形:圆粒∶皱粒=(315+108)∶(101+32)=423∶133≈3∶1
上述数据说明,豌豆的粒色和粒形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并且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没有影响。
师: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9∶3∶3∶1数量比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数量比有什么关系?
生:从数学角度分析,9∶3∶3∶1是(3∶1)2的展开式。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是每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结果3∶1的乘积——(3∶1)2,即(3黄∶1绿)(3圆∶1皱)=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
师:分析得很好。那么,为什么F1代只有黄色圆粒一种性状?F2代为什么会出现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两种新性状(重组性状)?其实质是什么?这就是孟德尔在实验中所发现的问题,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呢?
2.对自由组合(提出假说)现象的解释(出示课件第3页)
师:孟德尔首先假设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不同的遗传因子控制,且这两对遗传因子在传递过程中彼此是独立的。
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孟德尔认为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来控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那么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体细胞中有几对遗传因子?如果用Y(y)和R(r)来表示粒色和粒形,那么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如何表示?
生:分别有2对遗传因子,黄色圆粒可用YYRR表示,绿色皱粒可用yyrr表示。(出示课件第4页)
师:上节课我们还学到遗传因子在配子里是成单存在的,那么上述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的遗传因子又是如何表示的?
生:纯种黄色圆粒产生的配子可用YR表示,纯种绿色皱粒产生的配子可用yr表示。
师:两亲本杂交时产生的配子YR和yr结合,所产生F1的遗传因子组成就是YyRr。F1代体细胞中既有Y,又有y,既有R又有r,为什么F1表现出的是黄色圆粒呢?
生:因为Y对y具有显性作用,R对r具有显性作用,所以F1表现出来的是Y和R所对应的性状,即黄色圆粒。
师:根据分离定律,每对遗传因子都要彼此分离,同时孟德尔还假设,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既然是自由组合,F1能产生几种配子呢?
教师用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请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问题(课件第5页)。
生:Y可以与R或r组合,y可以与R或r组合,即产生YR、Yr、yR、yr四种配子。
师:孟德尔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每对遗传因子的分离以及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且分离和组合是同时进行的。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就各有四种:YR、Yr、yR、yr,并且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1∶1∶1∶1。受精时,由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那么配子的结合方式有几种?F2中的性状表现和遗传因子的组成形式各有几种?
学生活动:自己画出该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并归纳总结老师提出的问题。结果如下:
师生进行总结,得出以下几种规律来:

图1-2-1 图1-2-2 图1-2-3
(1)F1配子组合方式16种。
(2)F2性状表现4种,出现在各三角形中,如图1-2-1所示:
①黄色圆粒(Y_R_)出现于最大的三角形的三角和三边上(YYRR、YYRr、YyRR、YyRr),共占9/16;
②黄色皱粒(Y_rr)出现于次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共占3/16;
③绿色圆粒(yyR_)出现于小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共占3/16;
④绿色皱粒(yyrr)出现于一个点上(yyrr),共占1/16。
(3)F2遗传因子的组成方式9种:
①纯合子(YYRR、YYrr、yyRR、yyrr)位于一条对角线上(如图1-2-2所示),每种各占1/16,共占4/16;
②双杂合子即两对遗传因子的杂合子(YyRr)位于另一条对角线上(如图1-2-2所示),共占4/16;
③单杂合子即一对遗传因子的杂合子(YYRr、YyRR、Yyrr、yyRr)以纯合子对角线为轴而呈对称分布(如图1-2-3所示),每种各占2/16,共占8/16。
(4)9种遗传因子组合形式可作如下规律性的排列(用F2中每对遗传因子组合形式及比例相乘的方法得出如下结果),每种遗传因子组合形式前的系数即为其比例数,见下表:
[教师精讲]
1.利用分离定律结合数学概率来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几个关键性结论。
一:分枝法在解遗传题中的应用。
该法的原理为乘法原理,故常用于解基因自由组合的题。
1.分析亲本产生的生殖细胞种类及比例:
如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Cc,则其产生的生殖细胞为
共8种生殖细胞,每种生殖细胞各占1/8.
推广: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生殖细胞共有2n种,每种各占1/2n.
2.分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如:黄圆AaBbX绿圆aaBb,求后代基因型、表现型情况。
结论:AaBbXaaBb杂交,其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 ? ? ? ? ? ? ? ? ? ? ? ?
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 ? ? ? ? ? ? ? ? ? ? ? ? ?
二:怎样求基因型?
1.填空法:
已知亲代表现型和后代表现型,求亲代基因型,最适用此法。
例:鸡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冠(E)对单冠(e)是显性。现有两只公鸡A、B与两只母鸡C、D。这四只鸡都是毛腿豌豆冠,它们杂交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如下:
试求:A、B、C、D的基因型。
2.分解法:
适合解多类题。但最适合解已知后代表现型及其数
量比,求亲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题。
要求:能熟练掌握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组合及结论。
3.乘法原理
乘法原理: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同时或相继出现 (发生)的概率是每个独立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 之积。
注:同时发生:通常用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如:基因型为AaBb的黄色圆粒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的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和表现型为绿色圆粒的豌豆各占( )
A.1/8,1/16 B.1/4,3/16 C.1/8,3/16 D.1/8,3/8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解释,重点掌握子二代(F2)出现新性状是由于遗传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了自由组合;此外还应该对子二代(F2)中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的规律进行理解记忆,以便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直接应用。
[布置作业]
P12基础题2,P12拓展题。
[课后拓展]
尝试用当地某种生物(如豌豆、玉米、番茄、果蝇、豚鼠等)做有性杂交实验,分析该生物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并写成小论文。
●板书设计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遗传实验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F2代中结合方式16种,遗传因子组合形式9种,性状表现4种,比例为9∶3∶3∶1。
课件20张PPT。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圆粒︰皱粒接近3 ︰ 1黄色︰绿色接近3 ︰ 1粒形315 + 108 = 423圆粒种子皱粒种子101 + 3 2 = 133粒色黄色种子绿色种子315 + 101 = 416108 + 3 2 = 140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的纯种黄圆和纯种绿皱的基因型就是YYRR和yyrr,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就是YyRr,所以表现为全部为黄圆。 孟德尔假设豌豆的粒形和粒色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Y和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R和r控制。 以上数据表明,豌豆的粒形和粒色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YyF1在形成配子时: F1产生4种配子:YR、yR、Yr、yr 比例是 1 : 1 : 1 :1两对遗传因子的遗传表现型的比例为 9 : 3 : 3 : 1结合方式有16种9 黄圆: 1YYRR 2YyRR
2YYRr 4YyRr3 黄皱: 1YYrr 2Yyrr3 绿圆: 1yyRR 2yyRr1 绿皱: 1yyrr表现型4种基因型9种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1 : 1 : 1 : 1 测交实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可以证明,上述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自由组合规律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2、采用 因素到 因素的研究方法。3、运用 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地设计试验程序:单多统计学试验(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验验证 得出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 生物 生殖的 遗传。真核有性核1、理论上: 比如说,一对具有20对等位基因(这20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20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生物进行杂交时,F2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就有220=1048576种。自由组合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可以 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从而导致后代发生变异。这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在杂交育种工作中,人们有目的地用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就能产生所需要的优良品种。例如:
有这样两个品种的小麦:一个品种抗倒伏,但易染锈病;另一个品种易倒伏,但抗锈病。让这两个品种的小麦进行杂交,在 F2中就可能出现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类型,用它作种子繁育下去,经过选择和培育,就可以得到优良的小麦新品种。2、实践上:例题1、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例题2、AaBbCc和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例题3、AaBbCc和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例题4、AaBbCc和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表现型?分枝法在解遗传题中的应用共8种生殖细胞,每种生殖细胞各占1/8.
推广: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生殖细胞共有2n种,每种各占1/2n.该法的原理为乘法原理,故常用于解基因自由组合的题。
1.分析亲本产生的生殖细胞种类及比例:
如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Cc,则其产生的生殖细胞为2.分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如:黄圆AaBbX绿圆aaBb,求后代基因型、表现型情况。基因型的种类及数量关系:AaXaa BbXBb 子代基因型1/2Aa
1/2aa
1/4BB
1/2Bb
1/4bb1/8aaBB
1/4aaBb
1/8aabb表现型的种类及数量关系:AaXaa BbXBb 子代表现型?黄
?绿?圆
?皱
?圆
?皱
3/8绿圆
1/8绿皱结论:AaBbXaaBb杂交,其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 ? ? ? ? ? ? ? ? ? ? ? ?
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 ? ? ? ? ? ? ? ? ? ? ? ? ?1/4BB
1/2Bb
1/4bb1/8AaBB
1/4AaBb
1/8Aabb3/8黄圆
1/8黄皱 怎样求基因型?
1.填空法:
已知亲代表现型和后代表现型,求亲代基因型,最适用此法。
例:鸡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冠(E)对单冠(e)是显性。现有两只公鸡A、B与两只母鸡C、D。这四只鸡都是毛腿豌豆冠,它们杂交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如下:
(1)AXC 毛腿豌豆冠
(2)AXD 毛腿豌豆冠
(3)BXC 毛腿豌豆冠,光腿豌豆冠
(4)BXD 毛腿豌豆冠,毛腿单冠
试求:A、B、C、D的基因型。2.分解法:
适合解多类题。但最适合解已知后代表现型及其数
量比,求亲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题。
要求:能熟练掌握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组合及结论。
3:1 AaXAa 1:1 AaXaa
全隐 aaXaa
全显 AAXAA或AAXAa或AAXaa例1:小麦高(D)对矮(d)是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是显性,
现有两亲本杂交,后代如下: 高抗180,高不抗60,矮抗180,
矮不抗62。求亲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乘法原理: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同时或相继出现 (发生)的概率是每个独立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 之积。 P(AB)=PA?PB
注:同时发生:通常用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如:基因型为AaBb的黄色圆粒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的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和表现型为绿色圆粒的豌豆各占( )
A.1/8,1/16 B.1/4,3/16 C.1/8,3/16 D.1/8,3/8思路方法:1.分开计算
求各自概率
2.利用乘法原理计算
所求概率 Aa aa
黄色 绿色
1 : 1PAa=Paa=1/2
P黄色=P绿色=1/2Pbb=1/4
P圆粒=3/4PAabb=PAa?Pbb=1/2X1/4
P绿圆=P绿色?P圆粒=1/2X3/4两对41694三对864278n对2n4n3n2n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主要揭示( )基因之间的关系。
A、等位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C、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 D、染色体上的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 数占总数的( )
A、1/16 B、1/8 C、1/2 D、1/4
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
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
A、10/16 B、6/16 C、9/16 D、3/16
4、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与亲代相同的基因型
占总数的( )。
A、1/16 B、3/16 C、4/16 D、9/16课堂反馈BCBC5、关于“自由组合规律意义”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B、可指导杂交育种
C、可指导细菌的遗传研究 D、基因重组
6、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Rr,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类型中有( )
A、ABR和aBR B、ABr和abR
C、aBR和AbR D、ABR和abR
7、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部是白色盘状南瓜,F2杂合的白色球状南瓜有3966株,则F2中纯合的黄色盘状南瓜有( )
A、3966株 B、1983株 C、1322株 D、7932株
课堂反馈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