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 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及常用的实验温度计、体温计。
3、 初步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 演示仪器:三个烧杯、冰水和热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演示用温度计、酒精棉花。
2、 学生用仪器:两人一组实验用温度计一支、体温计一支。
[教学步骤]
1、 新课引入
学生小品表演:中央电视台气象预报。
师:“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气温的变化、体温得高低等都是与冷热有关的问题。我们在生活中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2、 新课教学:
师:我们对于温度高低的判断往往用皮肤感觉。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实验(请两位同学上来做实验,并说明感觉)
1 、探究实验:
三个烧杯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现在请两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请他们说一说两个手指各有什么感觉。
师:对于同一杯温水,两制手指的感觉不同。从热水中拿出的手指感觉温水比较凉,从凉水中拿出的手指感觉比较热。可见,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向学生出示温度计)
2、观察与阅读:学生观察手中的温度计,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说明它的原理和描述它的构造。
3、问题: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如何规定的?(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4、教师讲述:摄氏温度的规定、单位、读法、写法等。
三、课堂练习:略
四、阅读与讨论:
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学生阅读教材后分组交流,然后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既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那医用体温计为什么能离开人体读数?看来体温计与实验用的温度计的构造上有不同之处。同学们观察体温计和实验用的温度计能否提出一些问题呢?
问题一: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什么只在35~42摄氏度。
问题二:为什么体温计下端玻璃泡的容积大而内管直径细。
问题三:为什么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特别小一段特别细而弯曲的玻璃管呢?
问题四:为什么体温计的外形要做成棱柱形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五、播放课件:
一名学生扮演医生,另一名学生扮演病人,医生给病人看病测量体温。(学生课前表演的小品录像)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分析游戏中有什么不妥之处。
师:2003年的广东、北京等地出现SARS疫情后,每个学生每天都要测量体温,乘客上火车、飞机前也要测量体温,如果用我们今天介绍的液体体温计测量体温速度就太慢了。随着科学的发展,测量温度的方法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先进。你知道还有哪些测量体温的仪器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面宽,但是难度不大,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所以教学方法宜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上采用启发、探究、合作、互动的方法。课堂上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应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