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教学设计
一、课前热身:播放朗诵音频《蝴蝶为你朗读——金色花》——美的朗读是一种享受
过渡语:《金色花》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散文诗:诗和散文的结合,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其语言凝练精巧,富有情韵,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泰戈尔,一起朗读充满童趣的《金色花》,希望每位孩子都能参与进来,“以我声读美文,以我心品美文。”(2分钟)
二、美点选读(5-8分钟)
过渡语:孩子们,酝酿一下,接下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有感情地朗读,并以“我感受到……”的形式谈谈你的感受。
三、品读人物(10分钟)
1.人物形象
过渡语:同学们的朗读让人感动,我仿佛看到“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在树的高枝上匿笑;又开放花瓣儿,悄悄地看妈妈工作;恢复孩子身份,求妈妈讲故事”。这是多么温馨又动人的画面啊。画面的设置让孩子和母亲的形象活灵活现,那么在泰戈尔笔下,你又读到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教师明确:
孩子:调皮可爱(变成金色花、笑嘻嘻、跳舞、匿笑、突然再落到地上)
天真纯洁(充满童真、一切围绕妈妈、悄悄开放花瓣,看妈妈工作)
懂事幸福?(散发花香、投下影子遮阳)???另外: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
朗读:读出孩子的可爱调皮、天真、懂事,用可爱的语气读???
?母亲:圣洁(做祷告)、温柔(说话温柔)、慈爱(你这坏孩子)、?爱孩子
朗读:读出母亲的温柔、圣洁、慈爱,用温柔语气读
2.通过三处语言描写朗读来体会。
过渡语:孩子和母亲的形象从他们的说话也能感受到,我们一起来朗读。
教师明确:
(1)“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读出孩子的可爱调皮
(2)“孩子,你在哪里呀?”????读出妈妈的着急与关爱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读出妈妈的嗔怪与温柔
(4)“我不告诉你,妈妈。”????读出孩子的得意
四、赏析文字(10分钟)
过渡语:就是这样的调皮与可爱,就是这样的圣洁与慈爱,泰戈尔用一只妙笔让文字开出美丽的花,这篇散文诗如此之美,当然得益于郑振铎的翻译,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版本的翻译,大家阅读徐翰林翻译的《金色花》。
1.阅读徐翰林翻译的《金色花》,勾画翻译得不同的地方。
2.分组讨论,4人一组,每人两句,从用词、表义、效果等方面说你认为哪种翻译更好。
(1)如果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仅仅为了好玩,长在那高高的枝头,笑着摇曳在风中,又舞动在新生的叶上。
明确:“笑着”只表现出孩子的笑,笑嘻嘻更让人感觉孩子的神态与调皮的性格;舞动在新生的叶上不如在新叶上跳舞的语言凝练与诗意
(2)母亲,你会认得我吗?
明确:母亲不如妈妈亲昵,妈妈是较为正式的称呼,妈妈能感觉出孩子的可爱,妈妈也与后文照应。
3、你若是叫道:“宝贝,你在哪儿?”
明确:“宝贝”表现妈妈找不到我的急切。
4、我偷偷地笑,不发出一点声音。
明确:“偷偷地笑”就是匿笑,“匿笑”语言更简洁,也表现了孩子没被发现的得意。
5、我会静静地绽放花瓣,看着你工作。
明确: “静静地绽放”指安静地开放,“悄悄地开放”让人感受到孩子不想让妈妈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更符合孩子天真调皮的性格。
6、我会在你的书页上,就在你正读着的地方投下我的稚影。可是你会猜到这就是你的小孩的稚影吗?
明确: “稚影”指书面化一些,“小小影子”显得小巧、灵动、可爱,叠词增加了亲切感。
7、于是,我突然又落到地上,再变成你的孩子,要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明确: “求你”写出孩子调皮后在妈妈面前撒娇,“要你”更生硬,刻画不出孩子可爱、得意的样子。
8、“你去哪儿了,你这淘气的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便是我和你要说的话。
明确: “淘气的孩子”表明孩子调皮,捣蛋,坏不仅表现孩子的调皮,还能读出妈妈的责怪,责怪之中包含爱,这叫嗔怪,又女性特有的温柔、慈爱,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母子间平等和谐的关系,更符合散文诗的用语和语境,意蕴更丰。
3、总结:
文字的改变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即情感的表达,选词用句精致、确切,能更好地表现文章中心,抒发情感,在比读中,也能提高我们的语言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五、思考感悟(10分钟)
过渡语:到此,我们品味了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受到了母子间浓浓的真情,这是大家进入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散文诗,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文章,但是,学贵有疑,对于这篇散文诗,孩子们再看看,你有什么疑问吗?
1、孩子为什么能一会儿变成金色花,一会儿又可以变回孩子?
教师明确:(1)这是作者的想象,作者以孩子的口吻写,通过虚拟的场景表现母爱和童真。
(2)孩子在作者笔下就像一个精灵,随意的变化,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之花,作者寄望在孩子身上,表明孩子和母亲之间的情感神圣,孩子的世界纯洁,作者歌颂的是最圣洁的母子之爱。
(3)最后孩子有变成了人,这是实写,全文亦虚亦实,优秀的诗人总是在虚实之间自由徜徉。
2、文中的孩子找不到了,为什么妈妈还能安心做祷告、读书、去牛棚?
教师明确:
(1)原文“再”“又”表明孩子常常和妈妈做这样的游戏。
(2)阅读泰戈尔的《告别》,谈谈你的感受。
原文:
告别
[印度]泰戈尔
是我走的时候了,妈妈 ; 我走了 。
当清寂的黎明,你在暗中伸出双臂,要抱你睡在床上的孩子时,我要说道:“孩子不在那里呀!”── 妈妈 , 我走了 。
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大风之夜,当雨点在树叶上淅沥时,你在床上会听见我的微语;当电光从开着的窗口闪进你的屋里时,我的笑声也偕了他一同闪进了。
如果你醒着躺在床上,想你的孩子直到深夜,我便要从星空向你唱道:“睡呀! 妈妈 ,睡呀。”
我要坐在各处游荡的月光上,偷偷地来到你的床上,乘你睡着时,躺在你的胸上。
我要变成一个梦儿,从你眼皮的微缝中钻到你的睡眠的深处。当你醒来吃惊地四望时,我便如闪耀的萤火似的,熠熠地向暗中飞去了。
当杜尔伽节 〔杜尔伽节:即印度十月间的“难近母祭日”。〕,邻家的孩子们来屋里游玩时,我便要融化在笛声里,整日价在你心头震荡。
亲爱的阿姨带了杜尔伽节礼物来,问道:“我们的孩子在哪里,姊姊?” 妈妈,你将要柔声地告诉她:“他呀,他现在是在我的瞳仁里,他现在是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
感受:妈妈和孩子总是形影不离;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孩子和妈妈心有灵犀。
明确:(1)即使孩子离开了母亲,但是孩子也无处不环绕在母亲身边,母亲说“他呀,他现在是在我的瞳仁里,他现在是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
(2)孩子的表现母亲早已心有灵犀,他们心心相映,是一个生命体,孩子不见了,母亲当然安心做祷告、读书、去牛棚,这样的母子之情是最真挚、最神圣、最纯洁的,泰戈尔通过想象,写出孩子眼里的世界,孩子内心对妈妈的喜爱,母亲的圣洁,真善美萦绕文字之间。
(3)泰戈尔歌颂的是世间最神圣,最美好的爱——母子之爱。这样的故事在《新月集》里还有很多很多。
六、延伸(5分钟)
1、过渡语:郑正铎说“他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的,这就是我们所以爱他的原因了。”
泰戈尔52岁,人生遭遇妻子逝世,一双儿女相继离开的命运打击,却保持孩童的天真写下如此美好的文字,写下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对童真、母爱的歌颂,如他所说“我愿我能在我孩童的世界之心里,占一角清净地。”的确,他占了一角清净之地,于是他写下了《新月集》,《新月集》是孩子的诗歌,泰戈尔是“儿童诗人”。
2、让我们配乐朗读片段,感受圣洁的母子之情,感受《新月集》的魅力。
学生: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老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
学生: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老师: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学生:“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3、结语:
泰戈尔说“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我想说“初一的孩子们呀,请你们多多留下足印在泰戈尔的文字里“,像他一样纯净与圣洁,做一个有爱的人。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