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4-10 23: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发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2、知道声音传播条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声音传播的速度及回音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声音发生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难点: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演示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师准备:图片,幻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有实验仪器 水槽一只、铅笔、蜡烛、火柴学生准备:橡皮筋、纸杯两只、棉线一条、(每两人做好一个土电话)尺一把、梳子一把、竖笛一支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课题揭示]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没有声音的世界将是一个可怕的世界。举例:让学生举出一些没有声音的场所或星球。(月球、太空、宇宙飞船)设问:声音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么传播到我们人的耳朵的呢? [新课展开],声音的发生和声源小实验1:让学生用手头的橡皮筋按书上实验描述进行操作。并根据实验填写书上有关空格。并增加一步:当皮筋停止振动后,能否继续听到声音?①你听到声音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橡皮筋有做怎样的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你还能听到声音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实验2:让学生用一把尺,想办法使发出声音,然后观察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当尺停止振动时,观察能否听到声音?小实验3:让学生用一把梳子,想办法让其各梳齿发出声音,并观察发出声音时,梳齿的现象。当梳子的齿停止振动时,能否继续听到声音?【提问】你能举出其他生活中发出声音的例子吗?找出共同点? 音响,翻书,写字(粉笔)……思考总结:你认为这些物体是在什么条件下发出声音的?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发出声音。亲身体验: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手指按住自己的喉部,齐声朗读: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然后完成书本上的空格:
固体振动能发出声音,液体和气体振动能发出声音吗?实验设计:你能否用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你如果有机械手表可以将手表放于桌面上,然后将耳朵贴着桌面听声)音。演示实验4: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钟罩内,接通电源。问题:1.你听到电铃声了吗?你看到电铃的铃槌在敲击电铃吗?2.用真空泵抽出罩内的空气,当空气被抽出时,电铃声会(减弱、变得更响亮)___________。当空气几乎被抽完时,你仍能听到声音吗?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3.关掉真空泵,让空气慢慢重新进入罩内,现在你听到声音了吗?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思考:许多科幻电影中都有太空战争的场面,你认为在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吗 小实验4:那么固体能传播声音吗?按书本上实验设计两人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空格。你站在桌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手在桌上轻轻地敲击,你能听到敲击声吗?_______________此声音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_____________你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你能听到敲击声吗?_____________,此时的声音又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_____________小实验5:用土电话打电话:请一个学生对着杯子轻声说一句话,让对方同学听,最后让对方同学说出话的内容。分析土电话:你认为是什么物体将声音传到对方耳朵的?____________实验小结:请你根据上述两个实验总结,除了空气能传播声音,还有哪一类物质也能传播声音?_____________引导: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固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针对这个结论,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设计实验:四人为小组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液体能否传播声音?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声波实验演示:用口径较大的音响喇叭对着邻近的烛焰播放音调很低的声音时,喇叭将发生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你看到烛焰发生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这个现象你作如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烛焰发生偏转说明烛焰周围的空气在_____________。模拟实验:水槽中盛有平静的水面,水面上浮着一个软木塞。用铅笔有节奏地点击水面某处。观察水面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远处的软木塞怎样运动?_____________解释:用笔点击水面后,由于笔的上下振动,引起水面的振动,水面出现波纹,而且波纹从中心向四周传播出去,引起远处的木塞浮动。但木塞只在原地附近浮动,并不向远处移动开去。分析讨论:请你用水波实验的现象来解释,烛焰发生偏移的原因?喇叭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振动,空气振动引起空气中的烛焰振动。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深入思考:根据物体振动能发出声音,空气、水能传播声音和刚才的两个实验现象,请你分析:物质传播声音是通过什么形式完成的?演示实验证实:音叉共鸣,另一音叉弹起乒乓球。声波:声音是通过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的。这个波叫声波。声波的应用:超声波粉碎仪、超声波粉碎担结石、声呐。课堂小结:1、让学生总结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2、教师小结: 产生:声源的振动(声源有:固体、液体、气体)声音 传播的实质:声源的振动的传播开去。 传播的形式:通过介质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五、声音传播的快慢【提问】在刚才的实验中,如果我们把木塞放得离点击处远一点,那么它开始振动的时间会怎么样?【得出】波的传播有一定的速度。声音传播的快慢:1、温度: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温度上升1℃,速度提高0.6m/s 2、介质:固体 液体 气体(由快到慢) 在15℃的空气中,为340m/s(记住)3、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得快。  4、金属的声速大于液体的声速,液体的声速大于气体的声速。三、回声【思考】对着山崖高声喊叫,你会听到什么 查阅资料,尝试解释原因. 回声:声波由声源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要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传到我们的耳内,就是回声.   提问: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 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17米) 声音不重合,会区分开来,就会听到回声。(2)利用回声测距离例一,一个人对着一道高墙喊了一声,过了1.6s听到回声,求人与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例二,甲同学把耳朵巾在51m长的铁管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响一下这条铁管,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这两下响声相隔多少时间。 ⑶ 简单介绍我国声学建筑物:三音石、回音壁、圈丘,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的情感。六、课内补充练习1.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真空中不能传声 B:固体传声比液体传声慢 C: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物体振动一旦停止就不能听到声音了.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为340m/s【解释】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且要通过介质传播.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气体中传播得最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在15摄氏度时为340m/s.声源振动停止后,声法还会继续传播,声音还会听到.而故选项中,B,C,D均错误,而真空里没有介质,不能传播声音,所以A正确.本题选项为A. 2、老师在教室里讲课,听不到回声,原因是( ) A、教室的窗户开着,不存在回声 B、教室的墙壁把声音全部吸收了. C、老师发出的声音被同学们的衣服全部吸收了. D、回声比较弱,而且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解释】声波由声源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要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传到我们的耳内,就是回声。因此老师在教室里讲课时肯定存在回声,听不到回声的原因:1、由于回声比较弱;2、我们人耳的要分辩回声,必须使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S. 作业布置:2、科学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