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耳和听觉[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耳和听觉[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10-05 01:35:00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耳和听觉(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耳的结构,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2、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保护听觉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听觉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概括知识,并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搜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向学生渗透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耳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难点:听觉的形成。
【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音乐会上,你会听到悦耳的音乐,当你经过建筑工地的时候,常会听到震耳欲聋的打桩声,那么,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新课教学:
耳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观察耳的结构图,了解耳的结构。
耳朵的主要结构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我们通常讲的"耳朵",其实只是耳廓这一部分,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外耳道是声音传递的通道,长约2.5cm,内部中空弯曲。
中耳由听小骨、鼓膜、鼓室和咽鼓管组成。耳道最深处有封闭的薄膜叫鼓膜,它是外耳与中耳的分隔,也是鼓室的外壁。鼓室是一个空腔,内含人体中最小的骨头--听小骨。
内耳结构复杂,由前部的耳蜗、中部的前庭和后部的半规管组成。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 收集声波并将声波传到鼓膜
外耳道——传导声波
鼓膜:随着声波有振动而引起振动,将振动传到听小骨。
中耳 鼓室:耳道一起引起共鸣,并且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
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内耳
咽鼓管: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保护耳膜
前庭:
内耳 半规管: 感受刺激产生冲动
耳蜗(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听觉的形成
当声音发出时,周围的空气分子就起了一连串的振动,这些振动就是声波,从声源向外传播。当声音到达外耳后,通过耳廓的集音作用把声音传入外耳道并到达鼓膜。鼓膜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线,厚度和纸一样薄,但却非常强韧。当声波撞击鼓膜时,即引起鼓膜的振动,并带动鼓室里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并传递入内耳。内耳中有专司听觉的器官——耳蜗,其中充满了。振动经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再把送达的信息加以加工、整合就产生了听觉。
声波 外耳 耳膜振动 听小骨放大振动 内耳耳蜗
听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听觉的特点
比较你、你爸爸、你爷爷三者相比较你们的听觉功能有什么差异吗?
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变得不敏感,这时,或许一个助听器能帮肋他们听得清楚一些。但是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操作,那么他们即使用肋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了。我们把失去听觉叫做失聪
讨论:
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完全“失聪“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耳膜破裂、听小骨损伤、耳蜗损伤、位听神经损伤、听觉中枢损伤等。)
遇到巨大的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捂紧双耳,这是为什么?
(张嘴让空气由口腔进入咽鼓管内侧,平衡气压保护耳膜)
听觉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要的交流渠道,是听觉使我们感知环境而产生安全感和参与感。听觉对健康而言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耳朵。
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
学生分组实验: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检验 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
【课堂小结】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
【作 业】 预习“音调 响度 音色”
耳聋的资料
先天性耳聋
先天性耳聋是指因母亲妊娠过程、分娩过程中的异常或遗传因素造成的耳聋。多为感音神经性耳聋
后天性耳聋
出生后发生的耳聋成为后天性耳聋。
* 遗传性耳聋是由遗传物质及染色体或基因异常所致的耳聋,可以由上一代传给后代。一般子代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耳聋。遗传性耳聋可发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即早发和迟发。
* 老年性耳聋因听觉系统老化而引起的耳聋,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听觉范围缩小,老年聋的发生年龄和耳聋程度因人而异。
* 声损伤性聋由于职业噪声长期刺激引起的噪声性聋,由于突发的强噪声,如爆炸引起爆震性聋。
* 中毒性耳聋由于使用某些耳毒性药物使内耳中毒,为药物中毒性耳聋。
* 感染性耳聋是由某些病毒、细菌、螺旋体、弓状体等感染侵犯内耳、听神经引起的耳聋。
* 突发性耳聋多因内耳微循环障碍或病毒感染等诱发,表现为突然听力下降,常伴有耳鸣、眩晕,病因不十分清楚。
* 内耳迷路震荡,因外力造成内耳挫伤引起耳聋、眩晕,常伴有脑震荡、颞骨骨折等外伤。
* 听神经瘤多为良性肿瘤,由于肿瘤压迫听神经,引起听力进行性下降,多伴有耳鸣、耳内疼、头疼及患侧面神经麻痹。小脑桥脑角部位的肿瘤,压迫听神经也可引起相似的症状。
* 功能性耳聋(癔病性耳聋)因神经刺激引起,主观听力检查与客观听力检查结果不相符合,经暗示治疗可取得疗效。
* 传导性耳聋多因外耳道、中耳病变引起,以中耳炎、听骨链损伤、耳硬化症等多见。
第三节 耳和听觉(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音色、响度、音调是乐的三个特征,
2、了解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几个途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体会现实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广泛性,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表示的含义;噪声的危害和防止
难点:音调、响度的区别
【教学用具】音叉、自制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通过这段音乐,同学们想要了解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呢(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同学们所提到的问题非常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并解释其中的一些问题。
新课教学
相关概念
请同学们看我的手的振动(手左右摆动,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动作大,有时动作小),听到声音了吗?那为什么蚊子、苍蝇的翅膀的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呢?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物体振动的情况不同,使得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用“振幅”来形容,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振幅就是指物体振动的幅度;频率就是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物体一秒钟振动10次,所发出声音的频率就是10赫兹。
声音的特征
了解了有关于振动的一些概念之后,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物体振动的振幅和频率决定了声音的什么特性?
1、音调
物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实验演示:钢尺振动快慢不同,声音有什么不同等)
频率越快,声音越高,频率越慢,声音越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比较儿童和成人,男生与女生说话时的音调是否一样呢?
思考:一只蜜蜂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和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多媒体显示14页图表)。我们把低于20赫兹的声音称为“次声波”,把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根据课本14页图表你还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狗能听到人听不到的声音,因此可以利用狗的反映来判断周围是否有情况。地震前,会有“鸡飞狗吠蛇出窝,老鼠搬家”等异常现象,是因为这些动物能够听到一部分地壳振动所发出的次声波)
2、响度
放一段音乐,然后旋小声音。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它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让学生猜想)
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角,用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当用的力大的时候,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当用的力小的时候,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这就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声音由远及近,人们感觉到声音的响度由小到大,说明响度还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计量声音的大小。分贝的符号为dB。(多媒体展示分贝数对人耳的感觉情况)
3、音色
接下来播放各种声音,让学生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两个特征外还有第三个特征——音色。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都能影响音色。
对于音色,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你能说出几个吗?
(远处来人,不用看,只要听他说话的声音就知道是谁来了。买沙锅时,用手指弹弹沙锅壁,听沙锅发出的声音就知道沙锅漏不漏。)
噪声污染
播放两段录音(一段是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一段是建筑工地上嘈杂的机器轰鸣声),首先提醒学生用心听,然后谈感受。对刚才听到的声音,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声音的知识?(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生活中的噪声也越来越多,你能找出生活中存在哪些噪声吗?为什么说这些声音是噪声呢?
(展示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你见过这个装置吗?它有什么作用?噪声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呢?(展示有关知道的图片)
由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噪声越大造成的危害就越大。现在噪声已经成为当代四大公害之一。我国也相应制定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利多媒体展示)
附:国家规定的城市区域噪声等级标准
地区
白天/dB
夜间/dB
特别需要安静的地区
45
35
一般居民区、文教区
50
40
居民、商业混合区
55
45
市中心商业区、街道工厂附近
60
50
工业区
65
55
交通干线两侧
70
55
噪声既然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那么大的影响,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如何解决?(多媒体课件)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逆向思考法,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控制噪声?
控制噪声的措施: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附:噪声的防护技术:
(1) 对噪声源的防护技术:安装消声器、吸声处理、隔声、减振处理、隔振等(理想办法:发声体不发声)
(2)减弱和控制噪声的传播:远离噪声源、改变噪声指向、筑墙控制噪声传播、大气、树和草消弱等
(3)个体防护:戴帽盔、耳罩、隔声棉、耳塞等
【课堂小结】
本节的学习中,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所得?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有何感受?(各述己见)
【作 业】
调查你所在社区、街道存在的噪声现象,并提出防止噪声的措施方案。写出书面报告。

课件24张PPT。第三节 耳和听觉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外耳中耳内耳耳廓
外耳道鼓膜
鼓室
听小骨
咽鼓管半规管
前庭
耳蜗小结听觉的形成过程耳廓收集声波 通过外耳道 引起鼓膜的振动 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放大 传到内耳的耳蜗上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 听神经 脑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耳除了听觉以外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到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位置和方向音调 响度 音色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叫做乐音。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定义:我们感觉到的声音高低叫何做音调。一、音调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就越大。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和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 一般人发声频率:65赫至1100赫左右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赫至20000赫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把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超声波不能被人耳听到,但能被一些动物听到。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就越小。单位:分贝,符号:dB二、响度 三、音色1、音色:由各不相同的频率和振幅的声音组成.
2、影响音色的因素:
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噪声污染令人感到烦躁不安的声音,叫噪声。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你见过这样的仪器吗?分贝仪(三)噪声污染 几种声音的分贝数国家规定的城市区域噪声等级标准 讨论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讨论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它的传播防止它进进入耳朵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1、下列不是保护听觉的方法是:A、不到分贝很高的舞厅去
B、使用耳机时调低音量
C、经常用硬物探入外耳道清理耳垢
D、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时佩戴防护耳罩。C练习2、会场里的扩音设备是用来: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加快声音的速度A3、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A、打桩声
B、飞机经过的声音
C、街道上交通繁忙的汽车声
D、郊外的鸟鸣声。D4、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措施是 ;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的是 。
A、城市禁鸣喇叭。B、纺织女工带上耳塞。
C、城市高架桥上安装隔音屏。
D、在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
E、将飞机场建立在远离居民点的城郊。
F、开作战机的飞行员带上头盔。
G、点燃爆竹导火线后边捂住耳朵。
A、EC、DB、F、G2004学年富阳市第二学期科学形成性练习第二册(二)
第一章第3节耳和听觉
班级 学号 姓名
选择题
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2、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 )
A、音调改变了 B、响度改变了
C、音色改变了 D、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
3、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其原因是男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 ( ) A、较低   B、较高   C、一样   D、时高时低 4、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零分贝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叫听觉下限,那 么较理想的安静的环境,声音的等级应该是 ( ) A、50~70分贝  B、30~40分贝    C、90分贝左右   D、150分贝左右
5、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 )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B、保持身体的平衡
C、减少噪音 D、防止呕吐
6、人们往往能根据说话声、走路声辨别某人,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具有不同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7、我们对远处的人大声说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 )
A、增大说话频率 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
C、改变说话的音色 D、增加讲话人的肺活量
8、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如何保持逼真的效果,这主要是指 ( )
A、音调与响度 B、响度与音色
C、音调与音色 D、音调、响度与音色
9、以下减小噪音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
A、建筑工地噪声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要种草植树
C、带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禁鸣汽车喇叭
10、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寂静,究起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空,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较慢
11、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 ( )
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
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 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
12、对于“失聪”的人,佩带助听器 ( )
A、很难再听到声音 B、能听到声音
C、能改善效果 D、以上都有可能
13、人的听觉形成于 ( )
A、耳蜗 B、听觉感受器 C、听神经 D、脑部听觉中枢
二.填空题
14、将一个弹性塑料片插入正在转动的自行车轮边,塑料片就会发出声音,这声音是塑料片 产生的。车轮转动越快,塑料片发出的音调就 。
15、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 合称为社会四大公害
16、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 的声音叫超声波, 的声音叫次声。
17、 能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声波进入 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
18、对某一声音,若右耳听到的时间比左耳朵早,则可判断,声源在人的 方。
19、乐音的三个特征是 、 、 。
20、人们在买瓷器时,常常用手敲一敲,再用耳朵听一听,便可知道陶瓷用品是否破损,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特征来辨别。
三简答题
21、双耳效应:两只耳朵可以分辨声源的方向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的不同。假如声源在右方,则右耳听到的声音就比左耳强。这种响度的差别,在实践中就形成了辨别方向的感觉。这时,我们会转动头颅,直到两耳听到同样的响度为止,此时声源便处在我们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二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有先后。假如声源在右方,右耳比左耳离声源近,声音传来,右耳先听到,左耳后听到。这个声音到达右耳和左耳的时间差别,同样在实践中形成了声源方向的感觉。时间差别越大,越易辨别,感觉越准确。在这一点上,大象比人更有利,因为它的两只耳朵间的距离比人的大得多。三是对同一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振动的步调有差别。由于声音传到两耳有时间差别,因而两耳感受到的振动的步调也就不同,这样就会引起方向感。不过这种情况对低频声音较为有效,因为高频声音振动快,在两耳听音的时间差内很可能声音又振动了一个或几个全周期,这时两耳感受到的振动步调又是一致的了,而低频声音的周期长,较难得到同步。??(1)描述耳膜是如何工作的?
(2)声波进入耳朵后经历了什么过程?
(3)双耳朵还有哪些作用?
练习二(第一章第3节耳和听觉)
选择题1、B 2、B 3、A 4、B 5、A 6、C 7、B 8、C 9、B 10、B
11、D12、A 13、D
填空题
14、越高 15、噪声污染 16、20HZ与20000HZ之间,大于20000HZ,低于20HZ
17、耳廓、外耳道 18、右 19、音调、响度、音色 20、音色
简答题
21、(1)接受由外耳接收的声波使耳膜振动并通过听小骨等将振动传播出去
(2)耳廓收集的声音进入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传送到鼓室引起听小骨振动并将声波放大,然后传入耳蜗(听觉感受器),通过听神经传导到大脑形成听觉
(3)①有声定位作用。②有立体声效应。③可提高声音的分辨能力。④能改善音质,听起来更感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