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同步练习: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同步练习: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26 10:5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李鸿章
2.1895年4月,中方代表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了长达五个小时的谈判,日方仍没有丝毫的让步,中方代表站在无边的黑夜中,不禁叹道:“千古骂名,岂能得脱。”这位“中方代表”是( )
A.林则徐 B.曾纪泽 C.左宗棠 D.李鸿章
3.某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投资、生产,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该条约的哪项条款密切相关( )
A.与英国商定关税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割让香港岛
4.《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现是( )
A.深入到中国内地 B.集中到沿海一带
C.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 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写道:“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后( )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6.1899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这一政策提出的对象是( )
A.西方列强 B.清政府
C.中华民国政府 D.北洋军阀政府
7.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其直接目的是( )
A.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
B.阻挠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
C.保持中国领土完整,促进它走向近代化
D.步他国后尘,攫取中国势力范围
8.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此事说明( )
A.发动中日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主动挑起的
B.日本想赶走驻朝清军
C.日本想发动侵朝战争,独吞朝鲜
D.发动侵朝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9.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清军战斗力不强
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10.《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这笔巨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日本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费用及教育基金等。以下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
B.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
C.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量资金
D.这笔赔款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
11.“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这一内容出自(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日《马关条约》 D.中外《辛丑条约》
12.制作资料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马关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签订时间 B.签订地点
C.条约内容 D.条约危害
13.“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文中的“倭寇”“索得巨款”的数目是( )
A.2 100万银元 B.2 100万两白银
C.2亿银元 D.2亿两白银
14.1895~1913年,英、日、德、俄等国在华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行业涉及矿业、水电、纺织、食品、机器、造船等。这说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割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给日本
D.增辟通商口岸
15.小明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下列这样一组图片。第一张图上的人是谁?发生在什么战役中( )
A.林则徐 鸦片战争   B.关天培 虎门战役
C.李秀成 青浦大捷 D.邓世昌 黄海战役
二、阅读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乡。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
(1)材料一是闻一多先生所作的《七子之歌·台湾》,诗中“酷炎的夏日”指哪国侵略者?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是近代哪次侵略战争?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是在何时签订的?当时中日双方的代表分别是谁?
(3)除材料一、二相关内容外,该文件还涉及哪些有损中国利益的规定?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第四款 中国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给日本,作为赔款军费……
第五款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奉天省南边地方……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
三、澎湖列岛……
第六款 第一,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当时割让的香港岛是何时回归祖国的?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3)与材料一所示条约相比,材料二所示条约是如何加深对中国的侵略的?
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同步练习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C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李鸿章
2.1895年4月,中方代表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了长达五个小时的谈判,日方仍没有丝毫的让步,中方代表站在无边的黑夜中,不禁叹道:“千古骂名,岂能得脱。”这位“中方代表”是( D )
A.林则徐 B.曾纪泽 C.左宗棠 D.李鸿章
3.某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投资、生产,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该条约的哪项条款密切相关( C )
A.与英国商定关税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割让香港岛
4.《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现是( A )
A.深入到中国内地 B.集中到沿海一带
C.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 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写道:“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后( D )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6.1899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这一政策提出的对象是( A )
A.西方列强 B.清政府
C.中华民国政府 D.北洋军阀政府
7.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其直接目的是( A )
A.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
B.阻挠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
C.保持中国领土完整,促进它走向近代化
D.步他国后尘,攫取中国势力范围
8.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此事说明( A )
A.发动中日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主动挑起的
B.日本想赶走驻朝清军
C.日本想发动侵朝战争,独吞朝鲜
D.发动侵朝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9.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D )
A.清军战斗力不强
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10.《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这笔巨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日本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费用及教育基金等。以下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C )
A.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
B.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
C.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量资金
D.这笔赔款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
11.“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这一内容出自( C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日《马关条约》 D.中外《辛丑条约》
12.制作资料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马关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D )
A.签订时间 B.签订地点
C.条约内容 D.条约危害
13.“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文中的“倭寇”“索得巨款”的数目是( D )
A.2 100万银元 B.2 100万两白银
C.2亿银元 D.2亿两白银
14.1895~1913年,英、日、德、俄等国在华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行业涉及矿业、水电、纺织、食品、机器、造船等。这说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B )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割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给日本
D.增辟通商口岸
15.小明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下列这样一组图片。第一张图上的人是谁?发生在什么战役中( D )
A.林则徐 鸦片战争   B.关天培 虎门战役
C.李秀成 青浦大捷 D.邓世昌 黄海战役
二、阅读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乡。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
(1)材料一是闻一多先生所作的《七子之歌·台湾》,诗中“酷炎的夏日”指哪国侵略者?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是近代哪次侵略战争?
诗中“酷炎的夏日”是指日本侵略者;甲午中日战争。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是在何时签订的?当时中日双方的代表分别是谁?
《马关条约》;1895年;中方代表是李鸿章,日方代表是伊藤博文。
(3)除材料一、二相关内容外,该文件还涉及哪些有损中国利益的规定?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还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辟通商口岸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呈现空前严重的态势。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第四款 中国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给日本,作为赔款军费……
第五款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奉天省南边地方……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
三、澎湖列岛……
第六款 第一,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当时割让的香港岛是何时回归祖国的?
《南京条约》;1997年7月1日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
(3)与材料一所示条约相比,材料二所示条约是如何加深对中国的侵略的?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③新的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④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