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地球在自转》课件+教案+学案+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证明地球在自转》课件+教案+学案+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2-25 18:26:00

文档简介

《证明地球在自转》习题
1、基础题
选择题
(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就是地球绕着太阳旋转  
B.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C.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天 
D.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
(2)我们感觉不到地球自转的原因是( )
A.地球在动而人未动
B.人随着地球一起在运动
C.地球自转速度太快
D.地球自转速度太慢
(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球自转中心是地轴
B. 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
C. 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D.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4)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 )
A.昼夜现象 B.日食现象 C.四季现象
(5)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正确的解释是( )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6)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顺时针
(7)下列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
A.潮涨潮落
B.冬去春来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一年有365天
(8)( )有一位名叫傅科(1819-1868)的物理学家,在家中研究摆的规律时偶然发现: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底盘上,将摆摆动起来并且慢慢地转动圆底盘时,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圆盘的转动而转动,而是基本不变。
A.波兰 B.古希腊 C.法国 D.荷兰
(9)( )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A.伽利略摆 B.惠更斯摆 C.布鲁诺摆 D.傅科摆
(10)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小时。
A.36 B.48 C.24 D.12
2、综合题
1.填空题
(1)法国有一位叫( )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2)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 )。
(3)摆具有保持( )的特点。
(4)“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 ),这可以证明( )。
(5)地球自转指地球绕地轴的(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地球不停地绕( )旋转。
2.判断题
(1)昼夜交替现象有一种可能的解释。 ( )
(2)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 )
(3)“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为世界所公认。 ( )
(4)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 )
(5)傅科是一种特殊的摆来进行实验的。特殊性在于这个摆的摆长是60余千米的纤细金属丝,摆锤是一个重270千克的铁球。 ( )
3、提高题
简答题
(1)地球在自转的论据有哪些?
(2)摆的特点是什么?
(3)“傅科摆”是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的?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选择题
(1)D
(2)B
(3)D
(4)A
(5)C
(6)A
(7)C
(8)C
(9)D
(10)C
二、综合题
1.填空题
(1)傅科
(2)地球自转形成的
(3)摆动方向不变
(4)发生偏移 地球在自转
(5)旋转运动 地轴
2.判断题
(1)×
(2)√
(3)√
(4)√
(5)×
三、提高题
简答题
(1)天体的周日视运动。(太阳、月亮和星星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地球上水平直线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向现象,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2)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动的特点。
(3)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让。傅科在巴黎国葬院安放了一个钟摆装置,
摆的长度为67米,底部的摆锤是重28千克的铁球,在铁球的下方镶嵌了一枚细长
的尖针。这个巨大的装置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原来,傅科要证明地球的自转。他
设想,当钟摆摆动时,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它将保持固定的摆动方向。如果地
球在转动,那么钟摆下方的地面将旋转,而悬在空中的摆具有保持原来摆动方向
的趋势,对于观察者来说,钟摆的摆动方向将会相对于地面发生变化。原理想通
了,实验却并不好做。由于钟摆方向的改变是细微的,所以稍强一些的气流就会
使实验结果发生变化。由于摆臂越长,实验效果越明显,所以为了观察到方向的
改变,实验地点一定要设置在顶棚很高的厅堂中,顶棚用来悬挂钟摆。傅科最后
选择了巴黎高耸的国葬院作为实验场所,并在摆的下放安置了一个沙盘。在摆运
动时,摆尖会在沙盘上划出一道道的痕迹,从而记录了摆动方向。《证明地球在自转》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2.制作一个简易的“傅科”摆,知道“傅科”摆摆动后,与地面的刻度盘会发生“偏移”。
3.用收集到的证据来解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
4.掌握地球自转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能通过实验证实。
2、学习过程
1.活动一
(1)阅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了解傅科的实验以及观察实验的方法。
(2)小组讨论摆的实验方法,根据要求合作完成实验,做好记录。
底盘和摆架转动情况 摆摆动方向
未转动时 前后来回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90度后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180度后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360度后
我的结论是
(3)小组讨论:实验现象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
2.活动二
(1)阅读课文相关内容,了解傅科是如何通过实验证实地球在自转的。
(2)小组交流阅读体会。
(3)阅读资料库《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突出现象》搜集有关可以说明地球在自转的证据。
搜集到的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
(1)想一想:我们所接触过的昼夜交替现象的种种解释,应该排除哪些?保留哪些?
我的观点
排除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大家保留的解释一致吗?
三、学生活动
学生收集关于地球自转、摆的特点和傅科摆相关的文本资料和图片。《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①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②“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摆的实验探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②通过提供的有关“傅科摆”的资料,理解人类是如何直接证明地球在自转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懂得地球自转是需要实证的。②认识到地球的自转虽无法直接观察到,但通过实验,仍可以证实。
教学重点
摆的特点。
教学难点
傅科摆的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小组准备:木架、圆盘、摆、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傅科摆模拟用具、纸圆盘、球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课
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太阳落到地平面下面,天就黑了。也有人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嵌在天幕上,由于天幕不停地转动才引起太阳东升和西落。直到16世纪,“太阳中心说”的创始人哥白尼提出了地球自转的理论。
今天,人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很少有人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怎么证明的。1851年,法国有个年轻的人叫傅科,他偶然间找到了一个方法。
2、新授
(一)认识摆的特点:
1.谈话: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但是人们对他的观点表示怀疑,因为没有人能看见地球在自转。现在,我们能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看见地球的自转,但是古代人们是怎样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
2.演示:(出示一个单摆)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我们今天也来做一个类似的实验。
(1)用铁架台做支架,挂上一个摆。
(2)将铁架台放到一个圆盘上,先让摆摆动起来,然后慢慢转动圆盘,看摆的方向改变了吗?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摆具有摆动的 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6.思考:如果地球表面竖立一个巨大的摆,当地球这个圆盘转动后(自转),会出现什么现象?(摆的方向偏移)
反过来,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摆,而且摆动的方向发生了偏移,又说明了什么?(地球自转)
(二)认识“傅科摆”:
1.阅读教科书,认识傅科摆。
2.讨论:傅科摆有什么特别之处?傅科摆摆动后发生可什么现象?它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三)交流:
1.全班交流关于地球自转的资料。
2.阅读课文P92页资料库中《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突出现象?》。
3.补充由于地球自转发生的河流偏移等现象。
(四)解释:
对前面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些?排除哪些?为什么?
3、练习
填空题
(1)法国有一位叫( )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2)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 )。
(3)摆具有保持( )的特点。
(4)“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 ),这可以证明( )。
4、总结
傅科摆在沙盘上指向的变化就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反过来说傅科摆的这种变化就有力的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5、作业
完成资源与评价上的内容。
6、板书
证明地球在自转
摆的方向变了,纸盘(球)没有转动
摆具有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摆的方向没有变,纸盘(球)转动了
傅科摆 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摆的方向变了,纸盘(球)也转动了(共18张PPT)
导入新课
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太阳落到地平面下面,天就黑了。也有人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嵌在天幕上,由于天幕不停地转动才引起太阳东升和西落。直到16世纪,“太阳中心说”的创始人哥白尼提出了地球自转的理论。
今天,人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很少有人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怎么证明的。1851年,法国有个年轻的人叫傅科,他偶然间找到了一个方法。
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小实验:
实验步骤:
1.将铁架台做支架,挂上一个摆。
2.将铁架台和摆一起放到一个圆底盘上。先让摆前后来回摆动起来,再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圆底盘。
注意事项:
摆锤应稍重一些,不要晃动桌子,不要让风吹动摆,摆动幅度不要太大等。师做生认真观察,填好实验记录单。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底盘和摆架转动情况 摆摆动方向
未转动时 前后摆动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90度后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180度后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360度后
我们的结论
前后摆动
前后摆动
前后摆动
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 的特点
不变
摆的方向的记录
新课学习
考考你:
1.如果在地球表面竖起一个巨大的摆,而地球圆盘不动,摆动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当地球圆盘转动后,你又会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新课学习
质疑在300年后
傅科
法国物理学家。在家里研究摆的规律时偶然发现摆的特性。为此他开始着手实验证明哥白尼日心学说的关键:地球是否自转。1851年,傅科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傅科摆实验,从而使人类第一次亲眼看到了地球是在自转,从而使更多的人开始接受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新课学习
傅科将一个摆长为60余米、重27千克的铁球摆锤吊挂在一个高高的圆顶大厦里,并且在摆下的地面上画上一个刻度盘。当时,许多人都来观看这一奇妙的实验。摆摆动起来,随着时间一个一个地流逝,人们惊奇地看到:刻度盘所指示的方向与摆摆动的方向悄悄地发生着“偏转”,并且是沿顺时针方向发生偏转。由于摆能保持摆动方向不变,所以这恰好证明了地球在旋转。人们终于亲眼看到了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
新课学习
1.傅科摆是怎样一种特殊的摆?为什么这样设计?
2.傅科摆摆动后,发生了什么现象?
3.为什么说人们亲眼看到了地球的自转?
4.现在还能看到傅科摆吗?
新课学习
“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为世界所公认。我国北京天文馆的大厅就有一个“傅科摆”,一个金属球吊在高高的圆穹顶上,摆下面是一个有刻度的大圆盘。摆摆动时人们可以在刻度盘上读取旋转的度数。前去参观的人们都喜欢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亲眼看看地球是怎样自转的。
北京天文馆“傅科摆”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地球自转现象:
1.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了不同地方时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2.火车对两轨的磨损不同。
3.从很高的塔上自由落下一个铁球,发现它下落的方向总是要偏东一些。
4.落叶总是旋转下落。
课堂练习
填空题
(1)法国有一位叫( )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2)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 )。
(3)摆具有保持( )的特点。
(4)“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 ),这可以证明( )。
傅科
地球自转
摆动方向不变
偏移
地球在自转
结论总结
傅科摆在沙盘上指向的变化就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反过来说傅科摆的这种变化就有力的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作业布置
完成资源与评价上的内容
板书设计
证明地球在自转
摆的方向变了,纸盘(球)没有转动
摆具有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摆的方向没有变,纸盘(球)转动了
傅科摆 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摆的方向变了,纸盘(球)也转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