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1.7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4-02 21: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2、知道信息收集和处理的一些方法。
3、了解电磁波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人们到处在谈论信息,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信息这个词汇。我们听说: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社会,我们正在迈向信息高速公路,我们将要迎接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那么什么是信息
学生回答自己所理解的“什么是信息”
  教师介绍“什么是信息”:广义的说,信息就是消息。一切存在都有信息。对人类而言,人的五官生来就是为了感受信息的,它们是信息的接收器,它们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信息。然而,大量的信息是我们的五官不能直接感受的,人类正通过各种手段,发明各种仪器来感知它们,发现它们。?
  不过,人们一般说到的信息多指信息的交流。信息本来就是可以交流的,如果不能交流,信息就没有用处了。信息还可以被储存和使用。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听到的音乐,你所看到的事物,你所想到或者做过的事情,这些都是信息。
学生讨论后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要获取和交换哪些信息?
师生共同分析:人们是怎样来认识这个信息世界的?(通过感觉器官不断地获得外界的各种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后,作出相应的反应)
在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人类对信息的获取、处理过程:外界事物→感觉器官→传入神经→思维器官→传出神经→效应器
问:在日常生活,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他人进行信息的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问:你知道在古代,人们有哪些方法来传递信息呢?
学生回答(烽火、击鼓、邮驿、信鸽等)
学生阅读课文40页图,思考人类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根据图回答
问:人们通过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会发生错误吗?
学生举例说明人体的一些错觉(图1—69)
教师归纳:人们获取到的信息有时是正确的,有时是错误的,我们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介绍: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问:你知道哪些近代和现代的信息技术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近代:摄影、电影、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现代(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脑、雷达、红外遥感等。
设问:你知道电视机的信号是怎样传送过来的吗?手机、收音机都是怎么收到信息的吗?(电磁波)
问:你对电磁波了解多少?
学生讲述所知道的有关电磁波的知识
教师介绍:
1、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 、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
2、电磁波的应用:通信、医学、科学研究等方面。
3、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学生讨论课文42页讨论题后回答
材料:
手机辐射 后果惊人
-------中消协与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联合忠告
手机电磁辐射是否有害? 测试发现:天线内置式手机的电磁辐射均较低,仅为多数同类天线外置式手机的十分之一。对天线内置式手机而言,以手机背面的电磁辐射最大,前面板虽也有辐射,但仅为背面的几分之一。天线外置式手机机体虽也有电磁辐射,但仍以天线周围的辐射为最大。测试结果表明:手机以待机状态放于衣袋中或挂于腰带中,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据专家介绍,电磁波辐射可引起人体产生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候群,辐射一旦超过限值,将导致人体内部组织的损伤或死亡,而且辐射功率越大、距离越近、照射时间越长、间隔时间越短,对人体造成的损伤也越大。
打手机会致癌?澳科学家称找到关键论据 愈来愈多医学证据显示手机释放的辐射可能致癌,澳大利亚一名科学家确立了全球首套手机辐射产生“热休克”蛋白质破坏细胞防御系统、引发癌症的理论。
  有专家指出,不少科学研究证实辐射对人体有害,但究竟辐射量多大才构成影响,却未有一致定论,但孕妇及年轻人宜少用手机“煲电话粥”。澳大利亚科学家法兰博士在新一期国际科学期刊《变异》,发表一篇手机致癌的研究,首次确立了手机辐射致癌的科学论据,研究否定了手机致癌是来自接通的一剎那,而是在打手机期间,辐射令身体细胞受压,出现紧张情况,并释放出“热休克”蛋白质,这种蛋白质通常只会在心情紧张、受伤、体温增加及身体发炎受感染下才会被活化。法兰的研究发现,使用手机会令身体的“热休克”反应长时间被活化,影响正常细胞的生长,而坏细胞数目增加,很大机会引发癌症。
  
  该研究又指出,身体不时会生长一些坏细胞,或正常细胞会受损,需依靠细胞防御系统进行修补,但“热休克”蛋白质却会破坏这个防御系统,令修补工作无法进行,有问题细胞不断累积,便会引发癌症。由于脑部是最接近手机辐射的地方,故引发脑癌的机会亦最高,研究指出,因“热休克”蛋白质引发的癌症,治疗会较困难,扩散速度亦较高。法兰博士提醒消费者,手机有可能致癌的证据已确立,使用手机时需三思,而手机生产商亦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科学家已证实辐射对人体有害,但辐射量有多大才会对身体构成坏影响,则暂时未有定论;由于胎儿及青少年的细胞分裂较成年人快,而辐射会破坏细胞生长,故孕妇及青少年应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
手机会致病吗?   自1995年以来,医院就成为禁止使用手机的区域。最近,在飞机上用手机的人受到处罚,手机会干扰电子设备。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要比收音机更敏感,头部会对电磁信息作出反应。数年来一直在吕贝克大学研究手机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物理学家克利青博士发现,"80位被检测者在打完手机电话之后5到10分钟,有70%的人脑电图显示脑电流发生变化"。尤其是数字移动电话释放的脉冲据说对人的脑电流有影响。他说:"这种曾经受控的脑电流对健康会有什么后果,我们还知之甚少。"400万德国家庭使用的脉冲无绳电话被他视为眼中钉。他说:"在基座与无绳电话之间,有持续不断的电波联系。其后果是睡眠不佳、好斗、供血困难、血压升高、食物消化不畅。"吕贝克的研究人员发现手机会使人脑有所改变,英国科学家确定,手机电波会杀死白血球,降低人的抵抗力。  欧美日各国研究发现,长时间使用无线电及移动电话电磁波可能致癌, 学界曾锁定在战争中经常使用无线电对讲机的韩战退伍军人,依其使用无线电频率分为高暴露、中暴露及低暴露三组,自1950至1974年长期追踪其健康状况:  而另一项研究是以基因转殖鼠为对象,分为接受电磁波及没有接受电磁波刺激的两组,结果发现前者罹患癌症的机率是后者的2.4倍。由以上的几项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移动电话的电磁波,确实对人体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有必要及早防护。  二、前不久,华盛顿的卡洛博士将花了6年时间研究使用手提电话对健康构成影响的结果对外界公布,结果发现手提电话使用者死于脑癌的机会较高,患脑肿瘤的机会更增加两倍。卡洛今年3月将研究报告提交给资助研究计划的26家美国移动电话商。但这些公司一直没有就报告结果采取适当措施保护消费者,英美两国移动电话使用量也不减反增。愤怒失望之余,卡洛向外界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结果。  三、英国最近一项以试验表明,移动电话释放出来的辐射会对使用者脑部活动构成不良影响,包括降低记忆力、学习能力及反映迟缓等。移动电话的辐射会令使用者部分脑部组织温度上升,情形有如微波炉煮熟食一般。此外,移动电话会干扰脑细胞的钾离子透视力,令使用者在短时间内思考变得迟缓。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从表现来看,主要是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和反映在心血管系统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比如:头痛、头晕、周身不适、疲倦无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口干舌燥、睡眠障碍、发热多汗、麻木、胸闷、心悸等症状。女性有月经紊乱。少部分人员血压降低或升高、皮肤感觉低下、心动过缓或过速、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少数人脱发。所以移动电话辐射不可不防。瑞士科学家指出手机会影响人脑电流
新华网北京2月22日专电 瑞士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对人的脑电流有干扰,这一效应在使用者睡眠期间尤其显著。
据《德国工程师协会信息报》报道,以瑞士苏黎世大学药理和毒理学研究所彼德·阿赫曼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揭示了这一发现。他们电磁场,同时观察睡眠中受试者的脑电流。结果,受试者的脑电流频谱在几分钟内就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脑电流的夜间活跃期缩短,其效应与服用安眠药类似。在另一试验中,阿赫曼教授让受试者暴露在模拟的手机电磁场之中半小时后再入睡,结果受试者普遍因兴奋而睡眠质量下降,第二天出现明显的疲劳。
 研究人员对其中的病理学作用尚未了解。阿赫曼教授说,手机的电磁场有多个部分组成,对人脑电流产生影响的既有可能是频率为900兆赫的载波,也有可能是收发信息的脉冲波,但基本上可以排除电磁场热效应在其中的作用。他还认为,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对大脑的深层结构可能有影响。  许多人都会感到手机打多了头会痛。德国科学家已正式宣布,使用手机时产生的强大辐射,可被人体组织吸收并演变成癌症。而澳科学家则发现了手机致癌的关键证据!同时我国解放军304医院最近发现一例罕见的脑胶质瘤,神经外科专家认为可能和长期高频率使用手机有关。以上两则消息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手机辐射的危害。但由于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您决不能因为目前没有不适感觉而掉已轻信。特别是如果您感到头痛、耳鸣、焦虑、睡眠不良等症状,不要以为这是感冒、过于疲劳的感觉,您应该注意,这有可能是手机辐射造成的。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