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年有四季》习题
1、基础题
选择题
(1)假设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倾斜的,下面现象仍然可能产生的是( )
A.同一地方,一年有四季的变化
B.同一地方有昼夜交替现象
C.不同地方得到太阳的热量是一致的
D.同一地方昼夜长短的时间是变化的
(2)复杂的自然环境,使我国不同地域的差异十分显著。下列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与我国南方地区相符的是( )
A. “一年有四季,全年备寒装。”
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3)下列事实中,可以直接证明地球形状的是( )
A.站得高,看得远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地球的卫星照片
D.一年有四季
(4)下列各说法中,表达气温日变化大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全年昼夜相等的地区是( )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赤道上
C.南回归线上
D.北回归线上
(6)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我国地处北温带
B.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C.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D.我国夏天日照时间为14小时
(7)关于地球自转、公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都是一年
B.四季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C.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
D.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8)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分别是( )
A.一年 一天
B.一天 一年
C.一年 一月
D.一月 一年
(9)下列语句,描述天气现象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四季如春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早穿皮袄午穿纱
(10)“一山有四季”的形成原因是( )
A.海拔高度
B.纬度因素
C.距海远近
D.人体感觉
2、综合题
1.填空题
(1)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 )和( )的倾斜有关。
(2)春、夏、秋、冬称为( )。气候统计上,一般( )为最冷月,( )为最热月。公历( )份为春季。
(3)2月4日前后是( ),3月21日前后是( ),5月6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是( ),8月8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是( ),11月8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
(4)昼夜交替是由地球( )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 )引起的。
(5)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从天文现象来看,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这种变化决定于( )。
2.判断题
(1))夏至、冬至这两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 )
(2)地球出现四季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造成的。( )
(3)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是相反的。( )
(4)四季是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
(5)地轴倾斜的方向不变是四季形成的另一个原因。( )
3、提高题
简答题
(1)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四季?
(2)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选择题
(1)B
(2)C
(3)C
(4)B
(5)B
(6)C
(7)A
(8)B
(9)A
(10)A
二、综合题
1.填空题
(1)地球的公转 地轴的倾斜
(2)四季 1.2.3 6.7.8 3.4.5
(3)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4)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5)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
2.判断题
(1)×
(2)√
(3)√
(4)√
(5)×
三、提高题
简答题
(1)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
(2)1.天文划分法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2.气象划分法 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划分法 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4.农历划分法 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2.能够从感应变化的原因,掌握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倾斜有关。
3.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2、学习过程
1.预设问题
(1)冬天烤火时,距离火的远近不同时,人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从上个问题的结论,我们推测一下:地球与太阳之间可能存在着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一年中,北极星不动,而北斗七星的方位作圆周运动说明了什么?
(4)可是我们的结论与课本上的图不相符,时间上有差异。是我们错了,还是课本错了?
(5)冬天烤火时,是露在外面的手先感觉到热,还是捂在衣服里的身体先感觉到热?
(6)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一年有四季了吗?
(7)刚才是我们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推测出来的,结论是否正确?我们做个试验研究一下:观察同一物体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影子长短来猜测是什么季节?
2.思考
(1)地球仪应该怎么摆放?地轴指向哪个方向?
(2)影子的长短如何?
(3)不同的地点太阳的直射点在哪?
3.讨论哪些事实依据可以支持我们的结论?
(1)什么现象可以说明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物体影子的长短)
(2)什么现象可以说明地球围绕太阳作圆周运动?
4.讨论如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是地球四季变化的原因,那么,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同一时间应该是一样的,但事实并不是如此,为什么呢 ?
5.分析讨论不同季节同一时间物体影子的长短不同说明了什么?
地轴与公转轨道之间的夹角不断地来回变动会造成什么现象?南北半球分别会受到什么影响?
三、学生活动
学生收集四季的图片以及四季形成原因和四季划分的文本资料,。《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2.能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并做好记录。
3.在模拟实验过程中能收集证据,并根据证据进行推理。
4.从古代人们观察四季中杆影的长短这一现象,推想四季的形成与地轴的倾斜有关。
教学重点
模拟地球公转实验,对阳光直射和斜射情况的观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阳光直射和斜射,通过比较,形成对阳光强度因阳光照射角度而变化的认知,并结合对地球公转的观察提升对为四季成因的认识。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1.课件、实验记录表、手电筒、地球仪。
2.学生模拟实验材料:小地球仪、细铁钉、蜡烛、地球公转模板、尺、4张白卡纸、地轴不倾斜的地球仪、记录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课
我是小小旅行家:课件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世界各地四季变化的美丽图片,领略不同季节的不同美景。
这么美丽的景色,这么诱人的美食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我们要特别感谢大自然给了我们春夏秋冬四个各有特色的季节,现在你能说说你对四季有哪些了解呢?四季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气温变化)
2、新授
(一)探究四季的成因:
1.古代人们是怎样探究四季的形成的。
(1)出示古人用立竿见影的方法来观测四季:一年中,春秋季影子长短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
(2)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一年中影子长短不同?影子长短不同说明了什么?
(3)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由于四季太阳高度不同,同一个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就不一样。太阳斜射,影子长,是冬季;太阳直射,影子短,是夏季;太阳高度适中,影子长短也适中,是春季和秋季。
2.模拟实验探究四季的成因
(1)谈话: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方向。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
(2)模拟实验:
在地球仪上垂直竖一根标杆,在教室里放一盏灯当作太阳,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A(春分)、B(夏至)、C(秋分)、D(东至)四个方位分别测量标杆影子的长短。
(3)学生做模拟实验,并在教科书P87页的表格里做好记录。
(4)研讨:在A、B、C、D四个方位测量的结果能不能判断地球所在的季节?
(5)讨论: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吗?
(6)研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个地方被阳光照射的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地球上不同地区被阳光照射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什么季节?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而是垂直的,地球上还有四季吗?
3、练习
选择题
1.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了( )。
A.昼夜现象 B.日食现象 C.四季现象
2.四季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系。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并且地轴倾斜 C.月球
3.地球上的一年四季形成原因是: ( )
A.太阳离我们的远近。
B.地球的公转使太阳光线照射在我们地球上的角度不同。
C.星星的位置在不断地移动。
D.极昼极夜的影响
4、总结
杆影的长度变化说明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从我国所处的北半球位置来看,影长则阳光是斜射角度较小,气温较低,则处于冬季;影短则阳光斜射角度较大,气温较高,就处于夏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5、作业
课后收集关于地球运动和四季关系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6、板书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直射 影子短 夏季
太阳斜射 影子长 冬季
高度适中 影子适中 春秋季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共26张PPT)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我们古人发现同一个地点,同一根木棍在正午时间,影子的长短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的。
我国古代人们是怎样研究四季的?
新课学习
在不同季节用竹竿测影长 同一时刻(正午) 同一地点 同一根竹竿
新课学习
春
夏
秋
冬
新课学习
不同季节 观测时间 影子长短描述 备注
春 正午 影子适中
夏 正午 影子最短
秋 正午 影子适中
冬 正午 影子最长
于是古人想:四季的形成一定与太阳光的照射有某种联系。
新课学习
由于四季太阳高度不同,同一个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就不一样。太阳斜射,影子长,是冬季;太阳直射,影子短,是夏季;太阳高度适中,影子长短也适中,是春季和秋季。
新课学习
模拟实验
1.一盏灯当作太阳。
2.调整地轴倾斜指向北方。
3.在北半球的一个地方立一根标杆。
4.地球仪绕“太阳”公转。有标杆面自转朝向“太阳”。
5.观察记录地球仪上标杆的长度。
新课学习
温 馨 提 示
小组分工合作,边观察边记录。
地球仪代替地球调整地轴倾斜方向指向北,并且在公转的过程中保持不变。
北半球的同一地点上立一根大头针。
标杆要正对中间的蜡烛,表示正午。
为方便大家记录,统一规定北边为A观测点,西边为B观测点,南边为C观测点,东边为D观测点。
新课学习
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公转地点 杆影长短 季节判断
A
B
C
D
新课学习
太阳斜射:影子长
太阳直射:影子短
新课学习
直射:光更集中
新课学习
北半球阳光斜射
北半球阳光直射
北半球阳光斜射
北半球阳光 斜射地厉害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①
②
③
④
北半球斜射冬季
南半球直射夏季
北半球斜射夏季
南半球直射冬季
北半球斜射春季
南半球斜射秋季
北半球斜射秋季
南半球直射春季
新课学习
研讨:
一年中地球上同一个地方被阳光照射的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地球上不同地区被阳光照射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什么季节?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而是垂直的,地球上还有四季吗?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了( )。
A.昼夜现象 B.日食现象 C.四季现象
2.四季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系。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并且地轴倾斜
C.月球
3.地球上的一年四季形成原因是: ( )
A.太阳离我们的远近。
B.地球的公转使太阳光线照射在我们地球上的角度不同。
C.星星的位置在不断地移动。
D.极昼极夜的影响
C
B
B
结论总结
杆影的长度变化说明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从我国所处的北半球位置来看,影长则阳光是斜射角度较小,气温较低,则处于冬季;影短则阳光斜射角度较大,气温较高,就处于夏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作业布置
课后收集关于地球运动和四季关系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直射 影子短 夏季 太阳斜射 影子长 冬季
高度适中 影子适中 春秋季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