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者: 执教者:
课题(课型)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新授课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教材15面和16面)。
合作问题 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方式 小组合作 用时 反馈 小组汇报
用时 学 案 导 案
独立尝试(课前预习) 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每组学生把钩码浸入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 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研究的问题:实验方法:所需器材:实验结果: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2、测量钩码分别浸入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你有什么发现?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在空气中的重力在水中的重力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5、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联系。小石块中石块大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在水中的重力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6、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数据,找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律。一个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_______,排开的水量________,受到的浮力就_________。三、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参照教科书第12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猜测下沉的物体是否收到浮力的作用,学生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先明确实验要求,再按要求测量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指导学生测量大小不同的小石块完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并测出排开的水量大小,找出二者的联系。概括: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课中合作
合作尝试(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教学反思 得意:
遗憾:
反省:
培优 培优学生姓名 培优内容(含习题、时间安排等) 效果(掌握与否)
补弱 补弱学生姓名 补弱内容(含习题、时间安排等) 效果(掌握与否)
说明:以上两块内容每周记载不少于2次。(共15张PPT)
想象你们在用水桶提水的时候,同样是盛满水的桶,是不是感觉离开水面后比在水中要重得多?为什么呢?的不是水桶在水中有一个力在托着它呢?那么是浮力吗?
大家动手来验证下自己的猜想!
研究的问题:
实验结果:
所需器材: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水槽、测力计、小石块、棉线。
实验方法:
先用线把小石块和测力计连起来,
在空气中测出小石块的重力,再
把小石块放到水中测出重力,比
较两次测得的结果。
1、在空气中测出石块的重力
2、在水中测出石块的重力
3、比较两次测得的结果。
这两次测量出来的大小一样吗?
空气中的重力
水中的重力
128 N
80 N
哪里的拉力大,哪里的拉力小?
为什么会出现拉力大小不同呢?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记录表
小部分浸入
水中 大部分浸入
水中 全部分浸入
水中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0.5
0.8
0.8
0.7
0.6
0.8
0.1
0.2
0.3
12
27
38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重力-拉力
实验:测量大小不同的小石头受到的浮力
实验要求:
1.准备三块大小不同的小石头
2.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测量三块
小石头受到的浮力。
注意:小石头要完全浸人水中才能读出
拉力的大小
大小不同的同一种石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表
小石块 中石块 大石块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0.8
0.5
0.3
38
0.35
0.2
0.15
20
0.2
0.12
0.08
5
实验结论: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
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小,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小。
上面两次使用说明了什么?
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1.学会用图示来表示物体在水中的受力情况
2.学会用这种图示来解释物体的沉浮现象
3.大家画一画!
画出石头和塑料受到的重力和浮力
浮力
重力
浮力
重力
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
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石块在水中也受到了浮力,可是
为什么没有浮在水面呢?
知识拓展
1.为什么一块不大的木板就可以让人浮在水面上?
2.为什么钓鱼时钓到大鱼不能直接提竿?
当我们在水中的时候,会没有脚踏实地的感觉,这是因为水的浮力只略小于人的体重。如果人吸一口气,全身放松,还可以漂浮在水中呢,此时人吸入的空气和放松的肌肉都能够帮助人的体积增大,因此可以排开更多的水,从而受到的浮力也增大了。如果再有一块木板,木板被人压到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木板本身的重力,这浮力就能帮助人安全地浮在水面上了。
返回
因为大鱼很沉,如果直接提竿的话,鱼会在空中挣扎,对钓线的拉力很大,很容易将钓线扯断。一般采用的方式是不直接提竿,慢慢地把竿往岸边回拉,这样鱼在水中会受到水的浮力,同时也不会剧烈挣扎,对竿的拉力大大减小,等到拖至岸边,再将鱼拖出水面,既方便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