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课件+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课件+教案(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2-25 19:54:38

文档简介

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教学设计
一、分析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无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中的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2、教材分析
在“沉和浮”单元里,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
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的现象
3、学情分析
本课将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在本课不必和学生讲解密度,只是让学生知道不同的液体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②、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②、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③、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5、重、难点
重点: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认识到液体的性质(浓度)会影响物体沉浮。
难点: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6、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盐水、酒精灯、试管夹、燃烧匙、石棉网、搅拌棒、火柴
分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食盐(白糖、纯碱、味精)、玻璃棒
二、教学过程
本课我安排了三个活动
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2、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3、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第一部分: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情境导入
师: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本节课探究物体沉浮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出示马铃薯(这是什么?)
现在我们来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板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2、观察马铃薯沉浮:
师:老师分别把马铃薯放入1号液体和2号液体中。学生们观察现象。
板书:一号液体 沉
二号液体 浮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师:同学们猜猜看为什么同一个马铃薯放在1号液体中是沉,而放在2号液体中是浮呢?
学生们会猜到两种液体是不同的
第二部分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3、用液滴加热的方法来证明学生的猜测。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实验材料,自己制作实验方案)
教师实验:
1、从2号烧杯中取一至二滴液体,滴在燃烧匙上加热;
2、从1号烧杯中取一至二滴液体,滴在燃烧匙上加热。
3、学生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2号液体有什么特点?学生们都会发现有白色物质,并很可能会认为是盐,教师追问“你确定是盐吗?”
(不确定,白色的物质很多,可能是食盐,可能是味精,可能是白糖,也可能是小苏打或大苏打……)。
师: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定2号液体是什么,但我们知道是这白色物质使马铃薯浮起来的。
第三部分: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师:同学们认为这白色物质是盐,如果我们真正的调一杯盐水液体看看马铃薯能不能浮,就更有说服力。下面分组实验。
(设计意图:确定一种物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师提出调制盐水的要求:
1、取400毫升的水;
2、往烧杯里加盐(白糖、碱、味精),每次加入一平勺,不能全部加到里面,用玻璃棒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后,放入马铃薯检验是否能浮起来;
3、加一次盐,观察一次,做一次记录(填18叶表);
4、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师:你调制的盐水溶液使马铃薯扶起来了吗?那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盐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分析得出结论:只有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师:通过实验让我们知道2号液体有可能是盐。
学生出示调制的白糖、味精、碱溶液的实验数据。
(白糖、味精、碱溶液达到一定浓度也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得出结论:能改变物体沉浮的溶液很多。
假如有一个足够大的容器,能否让一个人也从液体中浮起来?地球上有这样的环境吗?
死海不死人,是因为死海里盐的浓度太大了。
(死海的含盐量比普通海高)
板书: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一号液体 清水 沉
二号液体 盐水 浮
结论: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本节课我主要是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式验证自己的推测,并让他们懂得尊重事实,而且想要证明一种现象是需要很多证据的。(共15张PPT)
1
2
探究:
把两个马铃薯同时放入1号或2号
液体中,它们的浮沉状况是否一样。
浮沉
情况 大马铃薯 小马铃薯
1号烧杯
2号烧杯




同样的马铃薯,在一个
杯中沉,在另一个杯中浮,
我们怎么解释其中的原因?
问题:
这两种液体真的不一样吗?
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呢?
给液体加热提示:
A、在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 。
B、不锈钢调羹中液体不要太多,
用滴管滴1-2滴就可以了。
C、在加热时我们拿调羹的手要拿
高一点,当心烫手。
D、加热2号液体时,滴管和不锈钢 调羹要更换。
E、填写好实验单中的内容。
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
液体里溶解了其他物质,改变了
原液体的性质,使马铃薯浮了起来。
要求:
1、一至三组在液体中加盐,四至六两组加糖。
2、水中加盐(糖)要一平勺一平勺地加(先装满再用塑料片刮平),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快速溶解。
3、待盐(糖)溶解后,再把马铃薯轻轻放入液体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4、填写好实验单。
活动:让马铃薯在1号烧杯的液体中浮起来
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
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只有当液体中溶解了一定量的
食盐(糖),马铃薯才能浮起来。
也就是说,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收获: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
沉浮。
3、能使物体浮起来的液体还有很多。
……
课外探究:
你能让一个鸡蛋在水里浮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