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
【教材分析】
本章的内容是学习“运动和力”,而其中的“运动”是指机械运动,为了避免学生片面的理解“运动”,所以教材先安排对“运动和能的形式”的学习,让学生对运动和能有几个总体的理解。基于本节教材在整章中的作用,因此对于本节教学时,只要求对运动和能的形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运动具有多种的形式,其中机械运动只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运动,然而每一种运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因为运动是有许多种形式的,所以能也有多种形式。对于具体的机械运动和其中所伴随的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将在以后的章节中作进一步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认识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2、 能说出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运动形式。
3、 能感受能的多样性。
4、 能举例说明动能、势能、电能、光能、热能、化学能等多种形式的能
5、 针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能利用的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准备】铁架台、小车、钩码、定滑轮、线、可乐瓶、吸管、橡皮筋、风车、水槽两个、玻璃片、烧杯、糖纸、弹簧、圆柱体、沙子、教学图片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讲述、试验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
一、运动的多种形式
引入:世界在不断的运动,有歌唱道:“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人也转!”。天上人间,高山流水,你们都能感受到物体的运动,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知道的运动有哪些?(学生思考作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万物都在不断的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老师:你们刚才提到的:天体在运动,河水在流淌,候鸟的迁徙,蒲公英种子的飞行,跳水,跳高,跨栏……等。
讨论(同桌为一组):以上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作答。老师给予引导。
结论: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归纳(引申):我们把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而机械运动的特征就是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
老师:同学们再举出一些机械运动的例子。
学生作答。老师给与评价。
老师:机械运动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简单的运动形式,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一般是指机械运动。
问题:机械运动是“运动”的唯一形式吗?
学生:不是
老师: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形式的运动呢?
学生:……
老师:给予评价
(投影:闪电的场面
问: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个过程中,什么在运动?你知道闪电是如何发生的?
学生作答。
老师归纳介绍:闪电是云与云、云与地之间的火花放电现象,闪电内部的温度极高,它会使闪电通过的气柱发生骤然变热、膨胀而发出雷声。闪电甚至会使树木燃烧。所以,雷电交加时除了声运动、光运动外,还有电运动和热运动。)
老师:读了图2-5(鸭跖草的生长),你有什么感觉?(豆芽生长)
学生作答。老师归纳:生命运动。
老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运动的形式有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热运动、电运动、生命运动等等,现在请同学再举例说明!(分小组讨论:第一组讨论机械运动、第二组讨论光运动和声运动、第三组讨论电运动和热运动,第四组讨论生命运动。交流看法)
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教师小结: 机械运动 如天体、河水、候鸟、蒲公英种子飞行,跳水等。
光 运 动
声 运 动 闪电
电 运 动 打雷
热 运 动
生命运动 如生物的生长
二、能的多种形式
创设情景:我们已经知道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的运动形式,有些运动如迎面飞来的小石子,飞行的子弹,山坡的泥石流,肆虐的洪涝,急驰的狂风,这些运动仿如脱疆的野马、无不让我们心惊胆战!我们为什么要惧怕这些常见的运动呢,这些运动为什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它们凭的是什么“魔力”?从中你感受到运动着的物体蕴涵着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后引出正题:能(能量)
老师评价。引出什么是能:“能可以促使物质发生运动和变化”
教师针对以上运动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着的物体具有一种能,我们就把这一种能叫做动能,引出动能的含义。
动能:我们把运动着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动能,自古到今,人们都巧妙的利用了哪些自然存在的动能?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解释、总结,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水磨、风车、潮汐能发电……)
老师:液体、气体的运动具有能吗?
学生回答
老师实验:1、吹动风车 2、在玻璃板上用水冲糖纸。
这两个实验说明液体、气体的运动具有动能
问题:是否只有运动着的物体才具有能,假如有一个重物千钧一发的挂在你的头顶上空有一个“调皮蛋”将一条橡皮筋拉伸以后按在你的手背上,这时候你怕吗,为什么会怕?
不难感受到:不仅仅是运动着的物体具有能,被举高的物体也具有能,这种能我们成为重力势能。
实验:圆柱体下落到水槽(参照课本图2-28小车的运动)
老师拿出弹簧问学生,当弹簧被拉长或压缩后句有能吗?
学生作答。
老师实验(图2-29可乐瓶的运动)
归纳: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这种能成为弹性势能。
老师:我们把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合称为势能
引出: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叫做势能。
问题:在空中飞行的小石子都具有哪些能?
教师帮助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个物体同时可以具有多种形式的能!小石子在飞行的过程中就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思考:人为什么需要定时定量的进食?
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教师指出:人和动物的运动(指生命运动)要消耗能量,需要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的补充,即使是在睡觉,生命运动也在进行,同时也要消耗能量,即使是胎儿在母体中,也在进行生命运动,也要消耗能量(从母体中获取),从中说明食物中含有能,这些能就是区别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叫做化学能。
问题串联:1、燃料中含有能量吗,你怎么知道燃料中含有能量,什么能?以此问题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什么是化学能。
2、电具有能量吗,你又有什么例子可以证明电具有能?以此问题感受电能的存在。
3、为什么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为什么要进行光合作用,在寒冷的冬天,人们为什么喜欢去晒太阳?太阳光里蕴涵着什么?引出光能。
教师总结:
动 能
机械能
化学能 势 能
电 能
声 能
光 能
三、能的转化
问题讨论:用一堆木材烧一壶水,过了一会儿,水烧开了,木材也没有了。木材为什么能将水烧开;烧开的水和原来有什么不同;木材将水烧开以后为什么不见了?
讨论结果:木材具有化学能,烧开的水具有更多的热能,由于木材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水的热能 ,所以木材也就“牺牲”了。
事例分析:(学生回答)
1、 我们常常把最伟大的人比喻作蜡烛,因为它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着其中包含哪些能量的变化?(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2、 从空中落下的皮球,落到地面后有被弹起到空中,在这一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
3、 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电站、太阳能热水器、水力发电站、干电池、风力发电站等,它们都利用了哪些能的相互转化?
现象:如果有一天世界上的三大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全部耗尽,那么我们人类将用什么来作为能源;在你的想象中最理想而又无污染的能源是什么;结合以上问题请你谈谈节约能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四、学生谈学习感受,教师总结知识筐架 。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教学感想】
运动的多种形式
能的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