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
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引入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预设: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它物体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柱、红墨水......)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 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热胀冷缩
受冷 体积缩小。
教学后记:(共14张PPT)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我们要怎样做实验才能清楚地观察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要想清楚地观察到空气的体积变化,实验中要做到哪几点?
结合上述问题,讨论:你们小组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
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
用什么容器装空气?
如何设法密封?
如何使空气受热或受冷?
通过观察什么来发现空气体积的变化?
1.阅读教材P33,小组讨论:要能明显地观察到空气的体积变化,实验中要做到: (1) ,
(2) 。
把空气装在瓶子里
瓶内的空气受热或受冷
在实验前老师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遵守纪律,注意安全;分工合作、细心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空气受热时,气球会 ,说明空气体积 ; 空气受冷时,气球会 ,说明空气体积 。
实验操作:小组完成实验,填写记录:
讨论交流
(
(1)同学们都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不动的时候,和每个人都起劲儿地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从游戏中,你们明白了什么?你能解释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吗?
平常温度下
温度升高了
(
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
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
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
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其实热胀冷缩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
A、冬天,打足气的篮球第二天为什么又瘪了呢?
B、有时倒完热水后,暖壶塞会弹出来,为什么?
C、冬天装水的瓶子的瓶盖为什么很难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