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灯泡》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2、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干电池、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请学生来猜字谜:屋里有根藤,藤上结个瓜,一到太阳落,瓜里开红花。猜一日常用品。
学生抢答,答出是灯泡和电灯,教师借机引入课题并板书:点亮小灯泡。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谜语来揭示本课的课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课题上来。)
(二)认识小灯泡的结构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小灯泡是什么样的么?请学生将课前在互联网上找到的灯泡图片展示给大家,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课前在互联网上搜索灯泡结构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让学生回忆起自己已有的关于灯泡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来自生活。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教师课件出示小灯泡的剖面图,并对小灯泡各个部分的正确名称进行介绍,然后询问:你们知道小灯泡中是哪一个结构发光的吗?学生指出是灯丝。再问:是什么使灯丝发光被点亮的呢?学生指出是电。教师借机让学生尝试指出电流在小灯泡中的流动路径。在学生上台指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小结:电流从一个连接点进入小灯泡,经过灯丝使灯丝发光,最后从另一个连接点离开小灯泡。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他们只能简单说出小灯泡的大概构造,无法准确说出各部分的名字,这就需要教师对各个部分的名称进行一个准确的描述。同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到灯泡发亮是电流经过灯丝引起的。这是通过让学生猜测电流在小灯泡中的流动路径让学生认识到小灯泡被点亮的科学原理。同时也为后面猜测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做一个铺垫。在这一环节中,由于学生对两个连接点认识不是很多,而这两个连接点又是后面正确连接电路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对两个连接点做了着重的说明,并在电流流动路径的猜测中反复强调电流是从一个连接点进,从另一个连接点出,为后面正确的连接电路做一定的铺垫。)
(三)点亮小灯泡
教师询问点亮小灯泡还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回答:电池和导线。
教师请各组组长从实验盒中拿出导线与电池,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利用实验盒中的电池、导线来连接电路点亮小灯泡。教师强调让学生及时将自己的连接方法画在纸上,并标注这种连接方法是否能够点亮小灯泡。
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在巡视过程中提醒学生做好记录特别是记录没有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并及时将学生画好的电路连接图贴在小黑板上。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本课一个重要的小组活动,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连接电路点亮小灯泡来找到正确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在此之前,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就是让学生体验通过不断尝试来获得正确方法的科学探究过程。同时,通过小组活动,体验在科学探究中,小组活动的必要性和高效性,掌握小组分工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另外,由于学生大多关注于实验操作,会忽视对连接方法,特别是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的记录,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将各种连接方法记录下来。)
当有小组能够正确点亮小灯泡时,教师叫停并请该组同学上来介绍他们的连接方法。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询问和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思维的碰撞,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自己探究所发现的。)
请学生们观察没能点亮小灯泡的电路连接图,小组内进行讨论,看看电流在这些电路中可能的流动路径并找出它们不能点亮小灯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当电路没有连接电池的正极与负极的时候,电路中没法产生电流,所以无法点亮小灯泡。而当电池的正极与负极通过导线直接连接起来的时候,电流没有从小灯泡的灯丝中经过,也无法点亮小灯泡。(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讨论来进行科学现象的分析,以此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氛围。同时,通过讨论,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来对科学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掌握这样的一种探究方法。)
请同学展示自己课前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关于“短路”和“断路”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先前出现的几种情况哪些是“短路”哪些是“断路”。
(设计意图:再次通过网络了解一些电路常识,让学生体会到利用互联网来自学的便利,同时通过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短路和断路的实际情况。)
(四)交流电
教师询问学生小组活动时点亮小灯泡使用的是什么做为电源的?
学生立即回答“电池”。
教师随即提出能不能用教室里插座的电来做这个实验呢?为什么?
学生在短暂的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日常使用的交流电进行介绍,并请学生展示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的关于用电安全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小讨论,让学生认识插座中交流电与活动中使用的直流电的区别,教师顺势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同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在学习中可以起到的重要作用。)
(五)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每个组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点亮了1个小灯泡,如果要你同时点亮两个小灯泡,甚至更多的灯泡你能做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比比看吧!
(设计意图:在下课前,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继续保持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对下节课的活动目的有所了解,可以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课前的准备。)
课件19张PPT。电池的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上有符号“—”,另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上有符号“+”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和底部锌壳(负极),电池铜帽(正极)与小灯泡螺纹连接。亮导线连接电池铜帽(正极)和底部锌壳(负极),小灯泡只有锡粒端接触电池铜帽。短路不亮+_导线连接的电池铜帽(正极)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锡粒与锌壳(负极)接触亮导线连接的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旁的外壳,小灯泡锡粒端接触电池铜帽(正极)。不亮断路亮短路+_亮断路四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小灯泡亮的共同特点:电流从正极流出,返回负极,构成一个完成的电路,且电流流过灯丝。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电路是指由( )等电器元件连接而形成的电路通路。
A.电源、开关、导线 B.电源、用电器、导线
C.电源、用电器、开关 B√√√用一段导线、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回路)用2段导线、1节电池,1个小灯泡、一个电池盒,和一节电池盒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回路)用4-6根导线、1-2节电池,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回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