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种子的萌发》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2-26 18:01:44

文档简介

《萌发的种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种子都有种皮,子叶,胚根,胚芽,胚根和胚芽可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2、通过实验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研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四、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为了体现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本课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两方面进行设计,一是发挥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优势,设计了科学研究的专题网站,通过BBS论坛这一形式,让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提出问题、交流研究成果与发现,人机互动的探究性、协作性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展现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也让学生能够在不能满足学习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更加深入、更加个性化的学习。
课件是一种演示工具、交流工具,是利用技术模拟现实的辅助教学手段,是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是及时完成教学目标达成的呈现。本课使用AUTHORWARE和FLASH软件设计制作了种子内部构造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模拟,它改变了课本传统的呈现方式,更能揭示规律的本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引出问题。
师: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想一想,你对种子萌发这一现象(边说边极书课题)还想研究一些什么问题,把你想研究的问题上传到我们的专题网站,让大家一起来帮你解决?
打开网站中“研究的问题”一栏
出示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已把散乱的问题整理如下):
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种子的萌发与土壤有关吗?
种子为什么会发芽?
种子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
种子哪里长根哪里长芽?
剥了皮的种子还能生长吗?
切了芽的种子还能生长吗?
种子是哪里来的?
种子有哪几类?
种子最小有多小,最大有多大?
种子的力量有多大?
土豆是种子吗?
种子的寿命有多长?
有什么办法控制种子发芽?
师:一个小小的课题,同学们就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是了不起,哪些问题解决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浏览同学们提交的问题和答案)
(分析:课前让学生了解到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自然学科的研究网站,老师引导他们把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通过查阅资料找到的答案尝试着上传到“研究的问题”这一栏,让全体师生都能了解问题并共同参与解决问题,彻底摒弃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确立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帮助者、合作者的角色。)
(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1、归纳总结出“种子萌发”所需条件
师: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家的帮助已找到了答案,可还有一部分没解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吧!你觉得对于这些问题应该先研究哪个问题?为什么?
生:应该先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师:那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氧气,水,温度,阳光┄┄
老师板书
师: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想,你怎样来证明呢?
生:用实验来证明,我们已做了实验,并且得出了实验结论,实验报告已经在网上了。
师:大家通过留言形式,将你们的研究报告上传到网上,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研究成果吧!(打开“动手来研究”这一栏分别浏览各部分的研究报告,并请相应的研究小组起来阐述。)
师:通过刚才实验小组的阐述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适宜的温度三个条件。
师:板书三个条件
(分析:这部分内容在传统教学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运用了网络技术后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成果共享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真正构建了一个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充分体现了孩子们为了追求真理勇于付诸探索实际活动,不怕失败追求真理的科学品质。)
2、了解与种子萌发有关的内部构造。
师:有了这些条件种子就能萌发了吗?
生:不能,还需要营养
师:营养从哪里来的?从土壤里来吗?
生:不是,(种子在水里就能萌发)。可能是从豆瓣里来的。
师:豆瓣在哪里,你能描述一下吗?(用多媒体课间出示一颗完整的蚕豆)
生:在皮里面,白白的。(多媒体课间出示剥了皮的白白的子叶部分)
师:这个白白的部分,除了叫豆瓣,还可以给它起一个什么名字呢?
生:子叶(看书后回答)(多媒体课间上出现子叶名称)
师:那包在子叶外面是什么?
生:种皮(多媒体课间出示)
师:子叶有两片(多媒体课间出示两片分开的子叶)
师:猜一猜子叶里面还会有什么?
生:根,芽,叶子,茎……
师:子叶里面到底有什么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镊子,放大镜,各种各样的种子,大家可以动手找到答案,并把你看到的画在纸上。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出示图)
师:同学们画的真好,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生:拿出作品。          
师:在实物展示台上出示画,请学生评价。
师: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完整胚根、胚芽的放大叶图。把胚根部分反光问学生这部分会长成什么?
生:有的说长成根,有的说长成芽。
师:把胚芽部分反光问学生会长成什么?
师:那哪部会先长出来呢?(学生回答各异)
由于学生不能确定哪个会长成根,哪个会长成芽,所以胚根,胚芽这两部分名称老师没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看一下教材找答案。
师:现在你能告诉我哪个长成芽,哪个长成根了吗?
生:长的象小喇叭的看起来象叶子我想会长成芽叫胚芽(师同时在课件上显示出名称)长的象一个弯勾的会长成根叫胚根(师同时在课件上显示出名称)
师:哪部分会先长出来呢?
生:回答各异,没有结论。
(分析:这部分是本课的又一难点,教师一改以往的灌注式教学,通过小组解剖观察;多媒体课件分层展示相结合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加速概念的形成,使他们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三)、激活思维,延续问题。
师:到底哪部分会先长出来呢?我们现在还没有结论,可以怎么办?
生:把种子种下去,仔细观察,就会有结果的。
师:很好,但是马上就要下课了如何把你的发现用最快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呢?
生:把发现上传到我们的网站中 的“新发现一栏”。
师:主意不错,老师和大家期待着你们的发现。一节课快结束了,还有那么多问题没解决,可以怎么办?
生:到图书室查资料;动手做实验;去询问专家;上网查阅。……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些问题都解决的,希望在我们的网站中尽快看到你们新的研究报告,让全校、全市、全省及全国的小朋友一起来分离你们的成果。
(分析: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用简练的语句总结全课为整个教学过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本课在老师的引导下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继续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为使这种兴趣有效的延续,我们利用网站在孩子与孩子,孩子与老师之间架起了桥梁,让他们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随时随地,无拘无束地交流自己的经历、发现和感受,让能力在实践中获得,智力在实践中开发,使他们在探究——研讨中不仅“学会”了,更“会学”了。)
附图片:
?
教学反思:
“种子的萌发”一课,是科学教师非常熟悉的教学内容。作者在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深刻领会生物课程标准理念,善于抓住机遇,勇敢地接受挑战。教师主动超越自我,实现稳中求变,变中有思,思中有做,做中有理,开拓创新。特别突出的是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恰当地利用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背景,挖掘潜在的课程资源,实现精心设计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推进科学方法教育,将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启蒙落到实处。教学设计方法细腻,层层递进,不急不躁;俯下身,耐下性,巧设方案,突破难点。注重基础训练,有做好基础探究活动的意识;注重实践训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感性认识入手,上升为理性思维,形成扎实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看重小事,不等不靠,强化训练,锲而不舍,这种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正是值得科学教师在课程
改革中学习和发扬的。
板书设计:
第6课 萌发的种子
种子的结构
胚、胚乳和种皮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课件11张PPT。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的条件1、外界条件:
2、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具有完整的活的胚、饱满的、
渡过了休眠期的种子。胚根胚芽子叶胚种皮种子蚕豆种子的结构胚胚芽发育成茎、叶胚轴胚根子叶:连接茎和根的部位发育成根2片 贮存营养物质种皮:保护作用(主要 部分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
胚芽
胚轴根茎和叶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1、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播种所需的种子,应选择什么样的种子?
2、我国北方早春播种后,为什么要地膜覆盖????????????????????????? 把甲、乙两个各有三粒种子的装置分别放在温暖和寒冷的地方。几天以后,只有 哪粒种子萌发了?说明了什么?[课后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