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摩擦的利和弊[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节 摩擦的利和弊[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4-13 08: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章累计8个
教学内容 第6节 摩擦的利和弊
内容分析(教材处理) 学生对摩擦力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固有的知识结构中,还存在不少缺陷。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如下策略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1.通过全班同学参加参与“摩擦的利与弊”的辩论,促使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丰富学生对摩擦的感性认识,进而正确认识摩擦,正确对待摩擦。 2.认识了摩擦的利与弊,就要了解哪些方法可以增大或减小摩擦,将其运用于生活。所以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帮助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这个环节可以设计成小组讨论,画、写设想,然后由代表发言,说出设想的理论根据,再由老师点评的形式进行。3.在学生对摩擦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之后,可以让学生用头脑风暴法猜想如果没有摩擦,我们的世界会怎样,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逆向思维,培养他们敢于设想一切、敢于怀疑一切的意识,并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摩擦对我们生产生活的意义。对于讨论“没有摩擦将会怎样”的问题时,以头脑风暴的形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辩论说明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不但固体会产生摩擦力,而且气体和液体也会产生摩擦力。能通过想象描述没有摩擦的世界将会出现的情景。理解摩擦力的利和弊,并懂得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方法。
过程与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通过辩论探讨,自主进行学习,深入了解摩擦的利与弊,并能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增加或减小摩擦。同时,在辩论中穿插必要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在辩论的过程中,培养谦逊有礼、文明待人的气质和风格,在意见对立的情况下也能气定神闲、保持自身良好的风度,同时能对各种突发状况做出较好的对应。通过这个活动,打下一定的辩论基础。
教学重点 摩擦的存在及增大减少摩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增大减少摩擦的方法。
教学用具 筷子提米实验、气垫演示仪、课件等
情境设置 情境一:有什么办法在不使用任何工具情况下,用手竖直地把一本书提起的同时,将另一本书也“粘”起?情境二:(系列实验)体验摩擦的存在。情境三:有摩擦好不好?情境四: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有益摩擦吗?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问题。情境五:如何减小有害摩擦呢?情境六:情境七:
教学过程 边教边悟
情境一:有什么办法在不使用任何工具情况下,用手竖直地把一本书提起的同时,将另一本书也“粘”起? 学生边思考边动手实验,探求可行方案:演示:右图中做法的同时问学生,为何一本书能“粘”起另一本书呢?结论:说明两书接触处有摩擦。情境二:(系列实验)体验摩擦的存在。实验(1) 用力将橡皮擦在写有铅笔字迹的纸上滑动,有什么感觉?用不同大小的力试几次,感觉一样吗?实验(2) 将手掌压在桌面上,并慢慢地拖动,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3) 用手指沿水平方向推桌面上科学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受到的桌面阻碍它们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那么两个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是否也存在摩擦力?实验(4) 筷子提米问:筷子能将杯子提起,靠的是什么力?这种摩擦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吗?请举几个例子。问:上面的例子中的摩擦力都是固体间产生的。那么,液体、气体间会有摩擦吗?投影:⑴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坠入大气层时因摩擦烧毁的情景图。⑵船在水中高速航行时的情景图。为了使学生对气体的摩擦有多大有一个概念,可以补充一个例子:子弹不受空气阻力时可以射到40千米远,子弹实际只能射到4千米远。说明:以上演示或学生实验边实验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气体、液体也会产生摩擦力。情境三:有摩擦好不好?学生讨论:用事实说明摩擦有时好,有时不好。总结: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我们应当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的摩擦。情境四: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有益摩擦吗?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问题。问:增大有益摩擦可采取哪些方法?总结: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b、使物体接触面变粗糙。问: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点评。(如果学生有困难,实验方案可以由教师给出,再让学生亲手做一下)实验方案如下:将直尺用手压在桌面上,尺的一端露出桌沿。用另一只手拉动直尺,可以发现,手对尺的压力越大,越难将尺抽出。师提问:除了书上例子,你们能说出一些增大有益摩擦的例子吗?(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参与讨论)增大压力:自行车下坡,用力捏刹车,使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增大,从而增大刹车皮与钢圈间的摩擦力,使车轮不再滚动;将传送带的皮带张紧等。使接触表面变粗糙:天平的调节螺母刻有条纹;刀柄刻有花纹;钢丝钳口刻有花纹;冬天结冰的时候,汽车运动加防滑链等。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摩擦毫不例外地也存在有害的一面,说到摩擦有害,也是害人非浅。因为摩擦,使衣服摩破了,鞋底薄了,刀子钝了,机器的轴磨损了……,每年成千上万吨钢材、塑料等白白地消耗掉,在这些有害的场合,就要减小摩擦。情境五:如何减小有害摩擦呢?答: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光滑。问:就这两种方法吗?在实际中都行得通吗?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总结: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a、用滚动代替滑动。b、减小压力。c、给接触面加上润滑油。 d、气垫的方法。如机器的转轴用滚动轴承代替滑动,各个转动部分加润滑油就是这个目的。减小压力,使物体表面变光滑是可以减小摩擦力的。如,推木箱推不动,可卸下一些物体,减小压力,就能推动了;火箭头部造得很光滑是减小火箭与空气的摩擦。不过这两种方法,由于条件,技术水平的限制,有时是行不通的。如在旱冰场上溜冰,要求旱冰鞋与地面的摩擦越小越好,但就不能采用减小压力的方法;机器转轴间摩擦太大,就不能采用将轴与轴间接触面刨光的方法减小摩擦。所以生产实际中,通常用滚动代替滑动、加润滑剂两种方法。演示课本图2-61,学生观察总结出:利用气垫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教师简单地介绍气垫船的原理。水翼船虽然与气垫的原理有所不同,但当高速行驶时,利用水翼来提高船身位置,减小船体与水的接触面,同样可以达到减小水的摩擦力的目的。课堂小结: 课内作业: 清朝建造皇宫时,有一块巨大的汉玉重有450吨。当时恰遇大寒天,要从100多里外山脚运进皇宫,那时没有汽车、火车,要将这块巨石完整地运走,实在不容易,于是负责修建的官员召集了许多人讨论搬运办法,提出了以下四种方案,你认为哪个最佳?说出根据。①开一条运河到皇宫。 ②造一辆特大马车拉。③用几百根圆木滚动。 ④在冬天路上反厚泼水结厚冰。
板书设计
课外探究
观察自行车。要求指出:哪些地方利用摩擦?哪些地方减小摩擦?分别利用了什么方法?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