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食物可以分生吃的和熟吃的。了解同一种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来认识生、熟食的不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多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和树立正确的卫生观。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并描述生、熟的马铃薯的不同点和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和描述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马铃薯、玉米粒、酒精灯、燃烧匙、火柴、牙签、小刀、碟子、筷子等器材。
教师准备:课件、观察记录表。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 置
情 境,
引 出
课 题
1、出示两种食物图片(鱼和西瓜),让学生说说两种食物的不同吃法
2、小结:鱼需煮熟吃,而西瓜不需煮熟,可以直接生吃。如按这样的标准,食物可以分为哪两类?出示课题《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
对提出的问题作答,比较说出鱼和西瓜的不同吃法。
激发学生学前兴趣,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二、
科
学
探
究
(一)
生
熟
与
熟
食
出示三类食物样品(生吃、熟吃、都能吃)
归纳生吃与熟吃食物
食物熟吃与生吃的好处(生吃:营养不易损失,熟吃:易消化、吸收)
师小结:有些食物生吃更有营养,但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再吃能使我们更加健康。
观看食物,对食物进行分类
根据平时饮食习惯直接说出食物的吃法和好处
从课堂映射生活,联系生活中的饮食经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卫生观
(二)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出示:生、熟马铃薯),让学生区别生、熟马铃薯(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有什么不同?用什么观察方法来辨认?)
由学生判断猜测、引出实验方法:用眼看,用手摸、剥,用鼻子闻,用刀切,用牙签插、、、、、、
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安全、技术、合作)
4、交流汇报观察结果(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什么现象)
5、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好处?
1、对辨认生熟马铃薯的观察方法进行猜测
2、学生开始进行实验操作并填好记录表
3、学生上前展示汇报实验结果
1、由猜测激发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对生熟马铃薯进行观察,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多向思维能力。?
3、通过交流汇报,使学生总结出生熟马铃薯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三)实验观察玉米粒由生到熟的变 化
1、(出示玉米粒),区分生与熟的玉米粒
2、引导学生利用区分马铃薯的方法区分生玉米粒和煮熟的玉米粒(熟的软,生的硬;熟的大,生的小;熟的好吃,生的不好吃;熟的香,生的不香……)
3、让学生举例说说将玉米粒变熟的方法(“蒸”、“烤”、“炸”、“炒”、)
4、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种玉米吃法:爆玉米花吃
5、回顾酒精灯的使用,讲解实验操作过程,
6、估计爆玉米花的时候玉米粒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7、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8、让学生学生对玉米粒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进行描述。
1、学生观察比较并描述生、熟的玉米粒的不同点
2、估计爆玉米花的时候玉米粒发生的变化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及时记录
5、学生分组汇报实验发现、交流活动成果
1、学生利用先前区分马铃薯的方法区分生玉米粒和煮熟的玉米粒,借以巩固先前知识技能。
2、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举例说说将玉米粒变熟的方法,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
三、小结延伸
小结全课
渗透卫生健康知识教育
课堂延伸:一颗小小的玉米粒为什么
会变成一朵可爱的爆米花?
课后讨论
课堂结尾设疑问,给学生课后探究学习的空间。
附板书设计: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实验记录表
班级:———————— 小组:——————
观察比较“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实验记录表(1)
观察比较方法
我们的发现
生马铃薯
熟马铃薯
看
、、、、、、
观察比较“玉米粒从生到熟变化过程”实验记录表(2)
观察角度
我们的观察发现(用语言进行描述)
烤前 → 烤后
颜色
大小
香味
、、、、、、
课件22张PPT。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我们在积极地探究着······从生马铃薯到熟马铃薯有哪些变化科学报告会我们发现…… 生 熟 ●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玉米发生的变化友情提示
●要让玉米均匀受热不要离铁勺太近
●做完实验后的铁勺放入冷水中冷却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及时整理好材料
玉米饼说说你们的发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