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图》教案3
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视图的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如何根据三视图来想象几何体的形状,并且画出草图。由于前面两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圆锥、球及其组合图形的三种视图,初步了解了视图的作用,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将运用逆向思维,思维形式也已经从一般的操作层面上升到了理性思考的层面,对平面与空间的感受更加深刻,学生在前面的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的基础上形成的空间观念为学好本课提供了可能。
教学目标
(1)能由三视图想象出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并且能画出草图。
(2)能画出除了圆柱、圆锥、正方体等几何体外,其它较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
(3)进一步理解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联系。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回顾;第二环节:探索实践;第三环节:延伸提高;第四环节:巩固练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活动内容:复习上一节课所学过的三种视图的画法,
1.提问:如何画一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顺序和位置)
应先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然后在主视图的下面画出俯视图,在主视图的右面画出左视图。
2.三种视图分别反映几何体长、宽、高中的哪几方面?
主视图反映长和高,俯视图反映长和宽,左视图反映高和宽
3.完成下列练习
(1)如图所示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_______.
?
(2)一张桌子摆放若干碟子,从三个方向上看,三种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张桌子上共有________个碟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某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分别如下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
(A)长方体 (B)圆柱 (C)圆锥 (D)球
活动目的:前两个问题是对一二课时的重点知识回顾,这也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问题3设计的练习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初步体会由三视图推断几何体,逐步还原立体图形或实物,进一步理解三视图的位置与大小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逆向思维能力.21教育网
实际效果:因为练习(1)(3)提供的都是圆柱、圆锥、长方体等前两课时常见的几何体,学生对这几种几何体的三视图很熟悉,所以大多数学生能很快选择正确答案。练习(2)有的学生对碟子的数量产生分歧,在学生争论时老师适时点拨,可以用课本代替碟子摆出实物图验证自己的想法,通过摆实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三视图与实际图形之间的联系。
第二环节:探索实践
活动目的:在回顾练习之后引入的探索活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在观察与推理时有一定的难度,解决的办法可以先由主视图与实物对比,排除(2)(3),再由左视图和俯视图排除(1),选择的过程就是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过程,www.21-cn-jy.com
活动效果:学生在判断时小部分会将(2)当做正确答案,原因是区别不清视图中的虚线与实线的含义,还有的学生纠结于(1)和(4),这两个几何体的主视图相同容易混淆,所以要提醒学生不能只凭一个视图下结论,三个视图要考虑全面。2·1·c·n·j·y
第三环节:延伸提高
活动内容:根据图4-26的三种视图,你能想象出相应几何体的形状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活动目的: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体验,脱离了实物的对比,学生完全靠想象在头脑中勾勒几何体的形状,更能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出示图片时可以将三个视图分开呈现,先出示主视图,让学生猜想几何体可能的形状,然后再依次出示左视图、俯视图,几何体的形状范围逐渐缩小,使学生更能理解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联系。
实际效果: 只出示主视图的时候,学生的想象非常发散,得到很多不同的答案,如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正方体、长方体……还有的学生会说圆柱,大家的意见不统一,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得到了纠正,最后在三个视图都出现后大家的意见逐步统一了。21cnjy.com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练习1:活动内容:根据物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描述物体的形状.(画出草图)
活动目的:巩固根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
实际效果:大多数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经验独立分析,由主视图可知,物体正面是正五边形,由俯视图可知,由上向下看物体是矩形的,且有一条棱(中间的实线)可见到.两条棱(虚线)被遮挡,由左视图知,物体的侧面是矩形的.且有一条棱〔中间的实线)可见到,综合各视图可知,物体是五棱柱形状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活动目的:这个练习提供了缺少了一部分的正方体,促进学生不仅仅停留在画圆柱、圆锥、棱柱等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上,而是尝试较为复杂一些的几何体视图的画法。
实际效果:有了前面两节课的铺垫,学生都能顺利画出主视图和俯视图,在画左视图时有的学生掌握不好弧线的形状和长短,老师及时给与指导。21·cn·jy·com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活动目的: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实际效果:学生基本能总结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1)能由三视图想象出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并且能画出草图。
(2)能画出除了圆柱、圆锥、正方体等几何体外,其它较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
(3)进一步理解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联系。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注意:在学生总结时不必过度追求语言的统一,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出即可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活动内容:
1.同位两人合作,每人想象一个几何体并且画出三视图,另一人根据三视图描述几何体的形状
2.习题第1、2、3、4题。
活动目的: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延伸。
实际效果:学生作业形式丰富 ,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体验需求,也更好的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视图》教案2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共分3课时,这是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如何画出直棱柱的三种视图。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小立方块图形,又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正投影,本节的第一课时学习了圆柱、圆锥、球及其组合图形的三种视图,初步了解了视图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较复杂图形三种视图的画法打好了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经过7、8年级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形式也已经从一般的操作层面上升到了理性思考的层面,对平面与空间的感受更加深刻,具备了将空间图形从不同方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这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① 使学生想象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经历由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到其三种视图的转化过程;
② 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几何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
③ 能根据几何体的俯视图尝试画出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④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回顾;第二环节:探索实践;第三环节:延伸提高;第四环节:巩固练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活动内容:复习上一节课所学过的常见几何体三种视图的画法,
1、 请你找出下列物体所对应的主视图
2、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活动目的:第一个问题通过常见几何体及其组合的主视图来回顾本节第一课时的知识,第二题通过画圆柱、圆锥和圆柱的组合体、长方体的三视图回顾三视图的画法,特别的长方体是棱柱的一种,它的三种视图是第一节课之中没有画过的,学生在第一节课之中画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一样的,而长方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的宽度是不同的,与下面将要绘制的普通棱柱视图类似,这也是为下面的教学做出铺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实际效果:学生在绘制第2题三个视图时有一些问题,例如圆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画得不一样,第二个图形的俯视图没有画圆心,长方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画的相同等。收集这些有价值的错误资源后,教师把这些问题呈现出来,经过学生讨论、补充、修正,为今天新课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1·cn·jy·com
第二环节:探索实践
活动内容:绘制三棱柱的三视图
如右图,出示一个三棱柱(最好有实物模型)
1.提问:你能想象出这个正三棱柱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吗?你能画出它们吗?
2.小亮画出了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你同意他的画法吗?
3.你所画的主视图与俯视图中有哪些部分对应相等?主视图与左视图中有哪些部分对应相等?左视图与俯视图呢?www.21-cn-jy.com
活动目的:使学生掌握三棱柱三视图的画法。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怎样画出空间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在收集学生有价值的资源的基础上讨论,给出小亮画的三视图,归纳总结正确的画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讨论问题(3),引导学生体会三视图的关系及规范画法的好处。2·1·c·n·j·y
活动效果:学生在自己动手画三视图时,出现了两个有价值的错误资源:一是左视图与主视图画的一样宽,左视图的宽度应与俯视图一样,下图中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才是左视图的真正宽度。二是主视图中漏画了一条看的见的棱,这条棱应该用实线画出。在比较讨论中完善画法,得到正确的结论和规范的画图格式。从而学生得到两个结论:(1)三种视图分别反映几何体长、宽、高中的哪几方面?主视图反映长和高,俯视图反映长和宽,左视图反映高和宽;(2)如何画一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顺序和位置):应先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然后在主视图的下面画出俯视图,在主视图的右面画出左视图。
最后学生动手完善画出上述三棱柱的正确的三种视图。
第三环节:延伸提高
活动内容:直四棱柱三种视图的画法。
1.如右图,出示一个四棱柱(最好有实物模型);
2.先由学生想象,然后动手画出四棱柱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四棱柱的三视图,看看谁画的最正确,并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说明画四棱柱三种视图的注意事项。21教育网
活动目的:使学生掌握四棱柱三种视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采用上述设计是为了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棱柱三视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类比学习四棱柱三种视图的画法。
实际效果:学生画出的四棱柱的三视图问题挺多,教师搜集有价值的资源,例如看不见的棱的问题,线与线之间的距离问题,三视图之间相关联的量的问题,将这些资源在全班呈现,经过学生的讨论后统一认识,这样不仅得到了正确的结果(如下图),而且把容易出现的错误也一一列举出来,最后经过互相补充总结出了以下注意事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 看不见的棱应用虚线,看得见的棱用实线,边框都是实线;
(2) 主视图中两条虚线应与俯视图中四边形的两个顶点对齐;
(3) 左视图中间的实线与左边实线的距离应等于俯视图中两条虚线间的距离;
(4) 在画图时最好先画俯视图,再根据俯视图画主视图和左视图。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活动内容:
1、将上面画过的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翻放(平面朝里),由学生画出三种视图,与刚才所画进行对比,加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认识。21cnjy.com
2、做一做
下图是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俯视图,画出他们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目的:巩固棱柱视图的画法
实际效果:
在做第2小题时,由于没有实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作如下处理
(1)引导学生想象具体几何体的形状,区分能看得见的棱及看不见的棱,最好在画完图后利用实物进行对照;
(2)由于不知道物体的高度,单纯根据俯视图无法准确画出几何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所以答案不唯一,但应注意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度是相同的。21·世纪*教育网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活动目的: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实际效果:学生基本能总结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1) 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画法;
(2) 注意画三种视图时的几个问题:
① 看不见的棱用虚线,看得见的棱用实线;
② 在画几何体的三种视图时,主、俯视图要长对正,主、左视图要高平齐,左、俯视图要宽相等。
注意:在学生总结时不必过度追求语言的统一,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出即可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活动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三棱柱和一个四棱柱,以不同方式摆放,画出它们的三种视图。
2.习题第1、2题。
活动目的: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延伸。
实际效果:学生的作业多种多样,在其中甚至出现了把底面作为主视图的情况,起到了良好的练习效果,而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给予了充分的照顾。www-2-1-cnjy-com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利用已学过的视图知识进一步画出较复杂的三棱柱、四棱柱的视图。其中不少问题需要学生讨论解决,但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实效性,使学生学会利用别人的思维启发自己的思维。教师应搜集学生的有价值的错误资源,让学生有讨论的内容和方向,关注他们的参与意识,适时适度加以引导,力求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平台,并鼓励他们大胆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法及其合理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为了使学生更易理解知识,可让学生在画图时利用彩色笔等工具,增强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