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时刻》优教课件拓展知识+拓展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最后的时刻》优教课件拓展知识+拓展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26 15:29:15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最后的时刻第一课时01学习目标02学习字词1、认识2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姐热爱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产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渣滓 提纲zǐ gāng渣 滓 草拟 提纲 梳理
预示 旗袍 囚服 污浊
典礼 黎明 zhā zǐ nǐ gāng shūyù páo qiú wū?diǎn lí梳预袍囚拟滓渣纲典污黎草拟 不慌不忙 典礼
催促 洋溢 江姐:原名江竹筠,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1946-1948年,在重庆做地下党工作。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1949年11月14日被秘密杀害,为共产党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自读课文,画出不熟悉的字词,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江姐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句子。1、默写本课会写的11个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最后的时刻第二课时01学习目标02学习课文1、认识2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姐热爱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产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领悟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渣滓 提纲zǐ gāng渣 滓 草拟 提纲 梳理
预示 旗袍 囚服 污浊
典礼 黎明 zhā zǐ nǐ gāng shūyù páo qiú wū?diǎn lí草拟 不慌不忙 典礼
催促 洋溢刑讯室 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给课文分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敌人去狱中提押江姐。
第二部分(2-16):写江姐在狱中处理就义前的事情。
第三部分(17):写江姐和其他遇难战友在赴刑场的路上。 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江姐是怎样处理文件的?(画出对江姐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不慌不忙塞跳平常一样 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 )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 )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 )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 )梳着她的黑发。 默读4-5自然段,边读边想:江姐是怎样整理自己的着装的?(画出描写外貌、动作描写的句子。) 江姐习惯地用手( )身上的灰尘,再( )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 )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 ),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 )似的。拍拍理理擦去照了照隆重的典礼认真整理自己的着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16自然段,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     )!” 江姐说完以后,就( )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 )了下来,回头向室内( )。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脸不变色,心不跳大步  停看了一眼 再浏览课文,边读边想:在赴刑之前,江姐都做了些什么? 赴刑场前,江姐在狱中巧妙处理( ),认真整理自己的( ),与战友( )。党的文件着装深情告别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画线部分的含义。
(1)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2)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想一想,在这“最后的时刻”,江姐心里会想到什么? 本文讲述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表现了江姐面对死亡从容不迫、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崇高革命精神。大家来交流:
江姐走到门口向室内看了一眼,面对朝夕相处的战友,她最想说些什么?1、会写本课11个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下搜索阅读《红岩》。《红岩》简介
《红岩》长篇小说,重庆作家罗广斌、杨益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出版。 小说以解放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全书通过三条斗争线索(集中营的狱中斗争、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和地下工作、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形成纷繁的斗争场面;同时又用川东地下党机关报《挺进报》的斗争情节把这三条斗争线索联结起来,汇聚到狱中斗争上,集中描写革命者为迎接全国解放,挫败敌人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作者以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再现了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成功地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和华子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感人至深;同时对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很有特色,既揭示了他们的反动本质,又不流于脸谱化。作品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被誉为“革命的教科书”。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剧《江姐》等,从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发行800多万册,是发行量最大的小说;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行。该书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命名为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水生!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1935年,赵一曼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某团政治委员,在东北同日寇作艰苦的斗争。
11月的一天,部队被日军围困于珠河县的一座山间。她和战士们连续打退了敌人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坚定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把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说完,她举起枪就向敌人猛射。在她的掩护下,战士们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在激烈的战斗中,她腿部受了重伤,不幸被捕。
敌人连夜对她进行审讯,想从她嘴里知道抗日联军的活动情形。
一个留着八字胡的日寇军官问她:“你是赵一曼?”
“我就是!”赵一曼大声回答。
“你们到底有多少人?”
“我不会告诉你们的!”赵一曼严肃地对敌人说。
“他们在哪里?”
赵一曼索性不理他们了。
凶恶的敌人残酷地拷打赵一曼,但是赵一曼始终没有吐露一点儿抗日联军的情况。
12月,赵一曼的伤势越来越重,敌人怕她伤重死了,得不到情报,就把她送到哈尔滨的一所医院里。
在医院里,赵一曼利用各种机会向护士和监视她的看守宣传爱国抗日的道理。护士小韩和监视她的看守被她的言行深深地感动了,决定帮助她逃出日寇的魔掌。
1936年6月的一个夜晚,小韩和看守撬开了医院后面的板壁,背着赵一曼逃出去了。逃到离游击队根据地二十里的地方,赵一曼被追上来的敌人抓住了。敌人又把她关进了监牢。
1936年8月2日,敌人把赵一曼押上开往珠河的火车。赵一曼知道自己将要为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了,她给远在四川的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作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牺牲了,中国人民会永远记住这位抗日女英雄的光辉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