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5-19 21: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章累计10个
教学内容 第6节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一)
内容分析(教材处理) “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它是指: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进入胚囊后,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现象。融合后,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就要发生变化,它们变化的同时,也就是子房发育的过程,子房发育的结果,就意味着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不论是双受精过程,还是子房发育的过程,都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内容都非常抽象,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学生易于接受。书上没有提到受精极核,也没有讲它的发育,我认为应让学生得到全面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片面的。有时间可以让学生讨论无籽西瓜和无核蜜橘的形成,了解现代的农业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被子植物开花、授粉、受精等过程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了解人工授粉及其意义。理解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与人类的关系。结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向学生介绍在农业上培育新品种方面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等方法,以对比的方法学习风媒花和是虫媒花等。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学习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学习受精和双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使学生树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传粉和受精。
教学难点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
教学用具 开花过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受精过程和受精后花的各部分的变化的CAI课件或挂图、幻灯片,风媒花和虫媒花的实物标本。
情境设置 情境一:春天来了,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到处繁华似锦。请你形容一下你看到的花的形态,你注意到它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吗?你能说出这些变化吗?(由花蕾到开放,再盛开,再萎谢。)为什么会这样?情境二:通过观察不同花的图片,认识花的类型。情境三:我们知道,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那么,一株植物从出现花芽和形成花蕾到结果,其中要经历哪些重要的过程?情境四:观察图片,分析对比传粉的类型类型。情境五:异花传粉一般需要一定的途径。你认为异花传粉的途径主要有哪些?情境六:结合图片,探究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情境七:根据你的观察,受精后,花的结构中先后枯萎或调落的是什么?不断发育的是什么?情境八:(讨论)你们一定吃过桃子和西瓜。为什么一个桃子里有一粒种子,而一个西瓜里有很多种子?同样是一个果实,为什么种子的数量会不同呢?情境九:在被子植物的繁殖过程中,传粉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开花期间因各种原因使传粉受阻,往往会造成植物只开花不结果。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我们可采用什么方法?情境十: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说一说人们利用植物花、果实、种子的情况。情境十一:介绍全球性粮食问题。
教学过程 边教边悟
情境一:春天来了,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到处繁华似锦。请你形容一下你看到的花的形态,你注意到它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吗?你能说出这些变化吗?(由花蕾到开放,再盛开,再萎谢。)为什么会这样?生:情境二:通过观察不同花的图片,认识花的类型。只有雄蕊的花称雄花,只有雌蕊的花称雌花。如黄瓜是雌、雄单性花。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的花。生于同一植株上:             柳、杨则是雌、雄单性花              分别生于不同植株上。             生雄花的叫雄株,             生雌花的叫雌株。两性花: 一朵花里有雄蕊也有雌蕊,叫两性花。白菜、桃、油菜等植物是两性花。情境三:我们知道,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那么,一株植物从出现花芽和形成花蕾到结果,其中要经历哪些重要的过程?生:必须要经过开花和传粉,子房才能发育成果实。传粉:植物开花后,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自花传媒               异花传媒                   引导学生讨论:1.你认为哪种传粉方式最普遍?说明理由。2.你认为异花传粉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教师小结: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也不是绝对的。情境五:异花传粉一般需要一定的途径。你认为异花传粉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生:  虫媒花:演示一组虫媒花的图片及实物标本,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做过的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的?”谈谈你认为虫媒花是靠什么吸引昆虫的。说说昆虫是怎样帮助花传粉的。(利用虫媒花鲜艳的花瓣、芳香的气味、甜美的花蜜)  风媒花:演示一组风媒花的图片及实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与虫媒花比较并讨论:说说风媒花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对植物传粉有什么作用?(风媒花的花粉多而轻,便于风力传播,柱头分叉或成羽毛状且伸出花瓣外,便于接受花粉。)情境六:结合图片,探究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讲述:传粉以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黏液的刺激,就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花粉管内有精子。受精的过程:1.花粉管的形成和伸长:花粉粒――粘液的刺激――花粉管不断伸长――经花柱――胚珠2.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3.双受精: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发生融合的现象。双受精现象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子房内的胚珠中有卵细胞。当花粉管到达胚珠时,花粉管里的精子就会与卵结合,形成受精卵。 双受精现象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一种受精现象,即受精过程中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发生融合的现象。情境七:根据你的观察,受精后,花的结构中先后枯萎或调落的是什么?不断发育的是什么?生:萼片、花瓣、雄蕊以及雌蕊的柱头、花柱;子房和胚珠。小结:受精完成后,萼片、花瓣、雄蕊以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情境八:(讨论)你们一定吃过桃子和西瓜。为什么一个桃子里有一粒种子,而一个西瓜里有很多种子?同样是一个果实,为什么种子的数量会不同呢?生:小结:原来在被子植物的子房中,有的只有一个胚珠,受精后,形成一粒种子;有的有许多胚珠,受精后,形成多粒种子。练习:此豌豆是几个子房、几个胚珠发育来的?      情境九:在被子植物的繁殖过程中,传粉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开花期间因各种原因使传粉受阻,往往会造成植物只开花不结果。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我们可采用什么方法?生:人工传粉。人工授粉意义: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人工的辅助受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方法:采集花粉,然后撒在或涂抹到同种植物的柱头上。 人工授粉是生产上常用的农业技术措施。它反映了人有提高农作物产量上的作用。情境十: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说一说人们利用植物花、果实、种子的情况。生:举例说明。提供衣服布料的原料:棉花提供蔬菜:青菜,萝卜,大菜……提供入药:人参,枸杞……提供水果:梨,苹果,西瓜……提供花卉:牡丹,玫瑰……提供木材:樟,泡桐……提供油料:花生,蓖麻……情境十一:介绍全球性粮食问题。  1.全球性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2.其中粮食紧缺是目前人类原则同意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与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3.世界粮食问题首脑会议制定的到2015年将世界饥饿人口由目前的8亿减至4亿的目标商讨新的措施。为此,本届会议将讨论增加拨款240亿美元用于全球农业建设,加快减少饥饿人口的行动。   4.世界粮食问题的成因:(1)食生产消费不均等。世界粮食生产的基本格局是:发达国家生产的粮食接近全球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少数发达国家生产过剩,多数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粮食生产的不平衡导致了分配与消费的不均等。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粮食700多千克,发展中国家则不足300千克。发达国家谷物消费的20%用作口粮,70%作饲料粮;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农业机械化和良种化的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亦有不利影响。(2)气候变化和土地荒漠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所造成的水灾、旱灾导致粮食产量直线下降。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36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8%,并且正以每年5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年吞噬耕地近2100万公顷。(3)3.人口增加。世界人口从5年前的57.7亿增加到现在的61亿,而多年来世界粮食总产量一直在18亿吨~20亿吨之间徘徊。世界粮食增产速度大大落后于人口增长速度。在当今的世界上,缺粮最严重的国家正是那些人口增长速度极高的国家。
  (4)人为破坏和战乱等。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地区冲突和战乱,这些冲突和战乱大多数发生在以农业为主的最贫穷国家。仅1996年一年,武装冲突,主要是内战,就导致全球至少8000万人陷入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境地。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和消费水平虽有了一定提高,但人均粮食消费量增长的绝对量仍比欧美小得多,消费水平仍很低,人均每年仅约230公斤(发达国家约为540公斤)。战前和战后初期,亚、非、拉地区是粮食净出口区,现在则变成粮食净进口区。这固然与亚、非、拉国家改变过去“饥饿输出”的不合理现象有关,但同时也说明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的不足。进口粮食成为他们的一项沉重负担。粮价的波动往往给发展中国家造成极大的困难,他们不时感到帝国主义“粮食武器”的威胁。粮食不足,阻碍着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这是当前世界粮食问题的主要方面。但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粮食却出现“过剩”现象。战后发达国家粮食人均产量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有些发达国家的粮食越来越“过剩”,余粮国家拼命争夺国外粮食市场,粮食“过剩”,使这些国家的农民遭受一定损失。尽管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足,但发达国家的存粮却大量积压。因为发达国家为维持粮食的较高价格,宁可积压或销毁,也不愿低价供应发展中的粮食不足国家,而这些粮食不足国家却往往由于无力购买,而使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不但如此,缺粮最严重的中非、西非,每年还要向欧美出口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几十万吨花生、近百万吨可可豆等等;缺粮的亚、非、拉地区,却要生产大量农业原料和热带农产品向发达国家出口,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就会断绝外汇收入。可见,所谓“世界粮食问题”的症结,不在于生产满足不了需求,从而存在着饥荒的威胁,而在于发达国家庞大的生产能力与发展中国家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这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制度的后果尚未根除、帝国主义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经济秩序没有彻底改变的结果。解决亚、非、拉粮食不足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生产、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以及改变不合理的旧经济秩序。课堂小结: 课内作业:
板书设计
课外探究
教后反思
本章累计11个
教学内容 第6节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二)
内容分析(教材处理)   学生课后准备营养繁殖的材料,如课后的马铃薯块茎实验、芦荟、吊兰等,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短时间内很难见分晓,这种例子很多,不妨让学生举一些。例如: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指的就是扦插。例如:如何种葡萄等果树,要强调:选取的枝条要新鲜、爆满。有些植物不宜形成不定根,成活较困难,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浸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植物主要的无性生殖方式,了解营养繁殖在生产中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图片、实验等认识植物的无性生殖。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了解被子植物的无性生殖,特别是营养生殖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 植物的主要无性生殖方式:营养繁殖.
教学难点 嫁接的操作技能
教学用具 挂图、录像、提前准备植物的营养繁殖材料、投影片。
情境设置 情境一:我们已经知道像蕨、胎生狗脊、地钱、葫芦藓等植物都不开花、也不产生种子,它们是用什么进行繁殖的。情境二:花、果实、种子是植物体的繁殖器官,这些器官为植物体繁衍后代立下了“汗马功劳”,除了这些器官可以进行繁殖作用外,植物体还有哪个结构能起到繁殖作用呢?情境三:(展示各种营养繁殖的图片)分析他们的繁殖的特点。情境四:介绍组织培养方法。
教学过程 边教边悟
情境一:我们已经知道像蕨、胎生狗脊、地钱、葫芦藓等植物都不开花、也不产生种子,它们是用什么进行繁殖的。生:孢子生殖。情境二::花、果实、种子是植物体的繁殖器官,这些器官为植物体繁衍后代立下了“汗马功劳”,除了这些器官可以进行繁殖作用外,植物体还有哪个结构能起到繁殖作用呢?生:植物的营养器官。小结:被子植物除了进行有性生殖外有些可用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繁殖。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有以下四种:分根、压条、扦插、嫁接。情境三:(展示各种营养繁殖的图片)分析他们的繁殖的特点。说明:营养繁殖的方法(课前可让学生提前做一些营养繁殖的小实验,例如土豆、蒜、番薯、柳枝、吊兰等,课上可以进行交流。)1.分根法:夹竹桃、腊梅等灌木,它们的丛生茎下各自有根,可以直接把它们分开,成为独立的植株。  2.压条法:桑、夹竹桃等植物,可以选择树上较长的枝条,把它弯下来,压埋再土中,待埋在土里的枝条部分长出根后,再把枝条与母体截断,长成新的植株。  3.扦插法:月季、葡萄等植物,可以剪取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这些枝段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植株。4.嫁接法:有条件可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见课本165页:(1)取番茄植株做砧木;(2)由刀片在茄子植株的顶部截取长约6厘米的茎做接穗;(3)迅速把接穗削面全部插入砧木的劈缝中,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密接合;(4)由棉布条包裹接口,外面再用细麻绳扎紧;(5)浇透水,用透明塑料袋把嫁接好的植株罩住; (6)嫁接后,每天早晚要揭开塑料袋,透气10分钟。一星期后,接穗开始生长,可撤去塑料袋,但要保持泥土潮湿。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马铃薯块茎发芽生根:嫁接的仙人掌类植物:优点:能够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速度较快,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栽培中。情境四:介绍组织培养方法。  说明: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有分化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能力。这叫做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这主要原因是:任何一个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出完整的植株。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组织培养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幻灯片、图片向学生介绍组织培养的设备、条件和方法;也可带领学生去参观学校附近有组织培养室的单位,加强学生对这已广泛推广的新技术的了解。  介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取得的丰硕成果。例如:利用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快速、大量生产有经济价值的试管苗,然后移入温室或苗圃栽培,供应市场需要。在花卉、果树和林木等多种植物上已用此种方法进行工厂化育苗。又如:用植物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以除去植物体中带的病毒,大量生产无毒苗,改善苗木的质量,提高经济产量。目前这一技术,已在马铃薯、兰花、菊花和草莓等植物上得到应用,产生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组织培养除了新个体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外,还有亲本利用率高等特点,它可以利用一株植物的组织或细胞繁殖大量相同的植物,而且组织培养的适应范围比营养繁殖广,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都可以进行组织培养。所以,组织培养已被广泛应用在花卉栽培和园艺中。课堂小结: 课内作业:
板书设计
课外探究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