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 Word基础知识 第1课 初识Word
学科
信息技术
授课班级
五年级
授课时数
1
设计者
所属学校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了解和认识Word的基本操作课,本课的内容主要有“Word”的启动(几种不同的方法),“Word”的窗口的组成,以及熟悉菜单栏和工具栏各菜单和按钮的名称,“Word”文档的保存,“Word”的退出(包括几种方法)的顺序编写的。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小学阶段:Word窗口的认识和了解、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电子表格的设置于运用。以及WPS文字处理软件的学习和应用,以及和Word的对比。
教育技术标准: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学生会如何启动WORD窗口,并能退出该程序。
(2)学生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结构以及各功能,并会保存该程序。
(3)熟悉工具栏上各个图标的作用,及菜单栏的使用方法。
(4)会在WORD文档中输入简单的文字,并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1)能够发现WORD的不同启动方法,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2能够自己熟悉简单的工具栏上的图标名称;
(3)能够通过对画图窗口的回忆自己猜想WORD窗口各个部分的组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能够体验到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乐趣,并且培养在学习中的兴趣,从而发挥其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学生是11-12岁的儿童,思维活跃,好动,但是课堂上出现不喜欢表现自己的现象,但是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随意性,易冲动,做事的稳定性比较差;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容易对别的同学指手画脚,个别形成了一种“霸气”习惯;
初始能力:
1、学生已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能够自己设置一些windows操作;
2、学生已经学习“画图”、“金山画王”、简单的windows操作、键盘、写字板,中英文输入等;
信息素养:
1、学生对于文字输入兴趣很高,输入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输入文字;
2、学生能根据需要设置字体的颜色、大小、字体等。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1-1
掌握
掌握Word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1.1-2
认识
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结构。
1.1-3
了解
了解Word窗口组成结构的各个功能。
1.1-4
熟悉
熟悉工具栏上各个图标的作用,及菜单栏的使用方法。
1.1-5
掌握
掌握Word文档的打开、新建、以及保存方法。
1.1-6
应用
运用所学的知识在Word中输入一片文稿。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掌握启动Word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教师多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从而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其中的一种。
教学难点
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可以通过迁移规律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画图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内容基本是相同的,可以先进行复习,然后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究。
课前对学生的要求
通过对画图、写字板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区分他们窗口的不同,通过对比更牢固的掌握Word的启动和退出方法,以及通过简单的的输入可以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指法,以便为我们以后计算机的运用能力有更大的提升。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1-1
掌握
大屏幕、投影、
微课
根据旧知识引出新内容
D
B
了解如何启动Word
2
教学
器材
1.1-2
认识
大屏幕、投影
打开Word窗口了解其组成以及功能
C
E
熟悉窗口各部分的组成以及功能
5
教学
器材
1.1-3
熟悉
计算机
学生自己动手在菜单栏和工具栏中找相对应的命令
G
I
熟悉了工具栏上各个图标的作用,并能在菜单栏中找到、运用
4
教学
器材
1.1-4
掌握
大屏幕、投影,
文件
Word 文本的创建、打开、保存、关闭
F
D
掌握如何创建、打开、保存、关闭Word
4
自制
1.1-5
应用
计算机
文稿
会在Word中输入文档
A
I
会用不同的输入方法输入文字
20
教学
来源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初识Word
一、[导入]
二、讨论、思考
三、新授
四、总结、巩固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
(1)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以前对画图软件的学习自己区思考WORD的启动方法(有那几种),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和提高课堂参与度;
(2)学生示范策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各种启动方法,通过投影让每个学生看到,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有很大的勇气想要参与进来,想要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学习,没有玩游戏的现象;
(3)课件演示策略:通过用Word软件制作出来的一些电子板报作品的演示,是学生从中感受到它的意义和作用,并且告诉学生学完Word以后呢,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发挥不同的想象自己做出一份电子板报,并进行评比,从而就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想要一定很好地把这门课程学好。
(4)讲授法策略:讲授本节课的内容。
多媒体教学环境
PPT课件资源、自制微课
用Word编辑的电子板报样本。
本册教材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引出
主题
导入
新课
欣赏
作品
一、[导入]
让学生回忆画图、写字板等启动方法
获取信息,回忆,根据记忆的知识回答
多媒体、大屏幕
突出主体的作用,让同学都参与,回忆、思考以前的知识。
二、讨论、回忆
小组讨论有关于启动和退出该程序的方法?(学生演示)
学生上台通过大屏幕演示,并且口头表述启动和退出方法。
多媒体、大屏幕
学生上台通过大屏幕演示,并且口头表述启动和退出方法。
老师出示让学生观看用Word做好的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
学生目瞪口呆、都赞叹不已,说“我也要做”。
多媒体、大屏幕
课件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我们一定要做出来的欲望。
讲授
演示
自由
练习
动手
实践
1、Word的启动:
单击“开始”按钮,依次指向“程序(p)”、“Microsoft office”、“ Microsoft Word”,单击MicrosoftWord”命令,打开Word 窗口。(微课演示)
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并自己动手操作。
让个别同学做示范其他同学通过大屏幕观察。
多媒体、大屏幕
微课
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同时锻炼其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2、Word窗口的组成:
(1)学生自主预习Word窗口,并检测学生的自学能力
(2)打开Word窗口,介绍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任务窗格、状态栏。
(3)熟悉菜单栏
新建:打开菜单栏“文件”下拉菜单,选择“新建”命令,显示对话框,在常用标签中选择“空文档”,再右下的新建选项中选中文档,然后“确定。”
打开:打开已有文档,启动Word后单击“文件”下拉菜单,选“打开”,出现对话框再单击所需文档。
让学生在菜单中找工具栏上相对应的命令(小组讨论,并能说出相对应的功能)。
让学生在工具栏中找命令。
学生动手操作菜单栏中的各个命令(如文件菜单)
多媒体、大屏幕
课件
熟悉工具栏和菜单栏,并能为以后学习Word打下基础,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退出Word
保存:打开菜单栏“文件”下拉菜单,选择“保存”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保存”按钮。
关闭:直接单击关闭按钮,单击“文件”选“退出”。
(微课演示)
让学生自己新建一个Word文档,然后保存在“我的电脑”、“E盘”文件名为“自己的名字”然后退出该程序。
重新启动Word,然后找到并打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
多媒体、大屏幕
文件
微课
培养学生边学习边巩固,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是学生从中体验到信息技术的多样性。
引导
学生
进行
总结
四、总结、巩固
教师提问:说出word窗口中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回答窗口的各部分组成。
多媒体
大屏幕
Word窗口
总结给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巩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启动word输入《保护鸟类》。
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自己练习输入。
计算机
课本
进一步巩固了对键盘的熟悉,以及拼音知识的提高,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课下学生思考:当出现:“是否保存对文档1的修改?”对话框时,单击“是(Y)”按钮或“否(N)”按钮,有什么不同?
课后学生的思考问题。
课本
使学生能够课后也融入到信息技术中,以便进入误区,计算机只是上课来玩玩而已。
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在课上的内容掌握以后,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内容,他比较感兴趣的,以正确地引导他去发展,以防他对所学内容没有新鲜感而厌学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可以进行个别辅导,或者适当的降低其对所学知识的要求,慢慢赶,上课的时候多让其发言、多表扬,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他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形成性检测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检 测 题 的 内 容
1.1-1
掌握
让学生上台操作Word的启动与退出方法
1.1-2
熟悉
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找出工具栏上图标在菜单栏里相对应的
1.1-3
掌握
通过教师的讲解自己练习文件的创建、打开、保存、关闭
1.1-4
应用
应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输入一篇文稿在Word中
评价量表
知识点
教学目标
评价方法
备注
1.1-1
掌握Word的启动与退出方法
问题、操作检测
1.1-2
熟悉Word窗口的组成,以及工具栏与菜单栏上名称
问题情境测验
1.1-3
掌握文件的创建、打开、保存、关闭
问题情境测验
1.1-4
应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输入一篇文稿在Word中
观察,自学检测
形成性评价
本栏在每节课后必须及时填写。
本节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思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程序的启动方法,去让学生思考,“发散思维”和“让学生参与”,既具有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思考能力和大胆地表达的能力。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拓宽信息技术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的运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培养了思维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用找相对应命令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象的画面,增强了趣味性,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自学检测练习”由于设计了输入文稿练习,使学生能够输入文字,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积极探究,合作学习,很好地完成了该练习。
知识性的练习分散于各知识点,学生练习很轻松,加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多媒体直观感知,学生对基本知识都能掌握。
最后,布置了思考问题的作业,实现了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经过课堂的学习,对此项作业,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知识能够更进一步得到拓展。初步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反思、总结
需要时填写。不需要时,将该栏删除。
1、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的独立操作。当然,遇到学生遇到问题时,他们也会彼此间相互进行小组讨论,或者主动与教师交流。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2、由于学生的学习进度存在差异,教师提供了对应的策略: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上的内容掌握以后,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内容,他比较感兴趣的,以正确地引导他去发展,以防他对所学内容没有新鲜感而厌学,而对于不足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或者适当的降低其对所学知识的要求,慢慢赶,上课的时候多让其发言、多表扬,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他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3、任务完成过程中,注意了循序渐进,并且及时地进行了归纳和小结。
4、在巡视学生操作实践过程中,发现少数学生对拼音的掌握不是很好。
5、通过个别指导及练习反馈,情况有所好转。从学生提交的作品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任务
6、通过表扬部分学生,进行适当的点评,使得学生们在评价中得到学习和提高。
感谢、其他
填写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包括参阅的文献、借鉴的案例,以及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帮助过自己)表示的感谢和其他要说明的事项。
感谢这次辛苦培训的老师,从中我真的学习到了很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