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4.1成比例线段【教案+课件+习题】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4.1成比例线段【教案+课件+习题】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2-26 21:38:25

文档简介

《成比例线段》同步练习
1.如图,格点图中有2个三角形, 若相邻两个格点的横向距离和纵向距离都为1,则AB=BC= ,DE= ,EF= ,计算= ,= ,我们会得到AB与DE这两条线段的比值与BC,EF这两条线段的比值 (填相等或不相等),即=,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 ,简称比例线段。
2.下列各组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 )
A.a=,b=3,c=2,d= B.a=4,b=6,c=5,d=10
C.a=2,b=,c=2,d= D.a=2,b=3,c=4,d=1
3.若ac=bd,则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在比例尺为1︰2000的地图上测得AB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5cm,则AB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
5.已知=3,=成立吗?
6.在比例尺为1∶8000的某学校地图上,矩形运动场的图上尺寸是1 cm×2 cm,矩形运动场的实际尺寸是多少?
7.已知a∶b∶c=4∶3∶2,且a+3b-3c=14.(1)求a,b,c;(2)求4a-3b+c的值。
8.在△ABC中,D是BC上一点,若AB=15 cm,AC=10 cm,且BD∶DC=AB∶AC,
BD-DC=2 cm,求BC。
9.现有三个数1,,2,请你再添上一个数写出一个比例式 。
10.已知 ,求是的值。
答案与解析
2.C
3.B
4.
解:设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为,
则:
5.
解:设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为,
则:
6.由=3,得a=3b,c=3d.所以==2, =2,因此。
7.根据题意,得矩形运动场的图上长度∶矩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运动场的实际长度=1∶8000,因此,矩形运动场的长是2×8000=16000(cm)=160(m),矩形运动场的宽是1×8000=8000(cm)=80(m),所以,矩形运动场的实际尺寸是长为160 m,宽为80 m。
8.解:(1)设a=4k,b=3k,c=2k。∵a+3b-3c=14,
∴4k+9k-6k=14,∴7k=14,∴k=2,∴a=8,b=6,c=4。
(2)4a-3b+c=32-18+4=18。
10. 比例式不惟一,如,1,,2成比例;1 ,2也成比例。
分析:解决这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不能只用等比性质,而把a+b+c=0这种情况漏掉。
填空题
选择题
应用题
填空题
选择题
应用题《成比例线段》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这节课是“成比例线段”的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课时,学生已经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观察了大量的图片,列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认识了线段的比的知识,知道了选用同一单位长度量线段的长度,从而求出两条线段的比。也学会了运用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图片创设的问题情境,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比例模型,初步掌握了解决有关比的问题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成比例线段的有关性质,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反而容易接受本节课的继续学习。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上一节课,学生已经收集了一些相似图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片,如大小不同的两张中国地图、国旗,同底相片等。已经感受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各小组展示并讨论过线段比的事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交流的基础和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线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运用线段的比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计算、讨论、想象等活动中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线段比的概念及其求解。
【教学难点】
求线段的比,注意线段长度单位要统一。
一、情境导入
1、看一看,想一想。这棵大树有多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小敏思考后,她只用一根卷尺, 测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大树影子BC,自己的身高A1 B1及影子B1 C1三个数据,然后通过计算,立刻得出了树高AB.你能行吗 这里需要什么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上新课之前就对新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更利于新课的进行。
2、想一想,算一算:
这幅图片中的实际自然景观有多大
(已知中国自然景观卫星影像图1:18 700 00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
系统地学习相似图形的一些相关知识。
为此,我们先来学习线段的比。
【设计意图】:在此节课,可以培养师生,生生合作的精神。
二、探索新知
(一)如果两个数的比值与另两个数的比值相等,就说这四个数成比例。
我们把 a、b、c、d 这四个数成比例,
表示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 ),或 a:b=c:d,
其中a、d 叫做比例外项,
b、c 叫做比例内项,
比例有如下性质:
(a,b,c,d均不为零)
(二)请你想一想什么叫做两条线段的比呢?
请同学们测量课本封面相邻两边a,b的长。
如:a=14.8cm,b=22cm.
a与b的比是多少?
如果选用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为m ,n。那么两条线段的比a:b=m:n或。
其中a,b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

(三)、跟着我学如何理解两条线段的比
实践出真知:
①若a=148 mm,b=220 mm,求a∶b;
②若a=148 mm,b=22 cm,求 a∶b。
(四)、①设线段AB=2cm,AC=4cm,两条线段的长度比是
②设线段AB=200cm,AC=4m,两条线段的长度比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注意:两条线段单位要统一。
两条线段的长度比叫做这两条线段的比。
(五)通过图形探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请找出上图的3组比例线段,并写出比例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一般地,如果四条线段a,b,c,d中,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三、典题精讲
例1 :已知线段a=10mm , b=6cm,
问:这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为什么
答:这四条线段成比例。
∵a=10mm=1c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即线段a、c、d、b成比例.
想一想: 是否还可以写出其他几组成比例的线段。
答:可以.
如: 等。
例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30°,AD=10.AE为BC边上的高,垂足E为BC中点。
求:AE∶BC。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解:在Rt△ABE中,B=300
∴AB=2AE。
∵BC=AD=10,E是BC中点,
∴BE=5,由勾股定理可得
例3:如图,P为线段AB上一点AB-BC=10cm,BC∶AC=3∶5。
求:AC的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解:设BC=3x,AC=5x
则AB=5x+3x=8x
AB-BC=8x-3x=5x=10
x=2
AC=5x=5×2=10(cm)。
四、学以致用
1.已知线段a=2cm,b=4.1cm,c=4cm,d=8.2cm,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 d, b, a, c成比例线段 B. a, d, b, c成比例线段
C. a, c, b, d成比例线段 D. a, d, c, b成比例线段
2.下列各组线段的长度成比例的是( )
A.2cm,3cm,4cm,1cm B.1.5cm,2.5cm,6.5cm,4.5cm
C.1.1cm,2.2cm,3.3cm,4.4cm D.1cm,2cm,2cm,4cm
正确答案:C D
五、思考领悟
一个生活常识: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
线段的比。
将所学知识网络化。
要养成用一双数学眼睛去观察生活。
与同伴谈谈你的收获与体会。
六:课堂小结
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有两种:
(1)把四条线段按大小排列好,判断前两条线段的比和后两条线段的比是否相等。
(2)查看是否有两条线段的积等于其余两条线段的积 。
七: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共17张PPT)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
成比例线段
看一看,想一想。这棵大树有多高?
小敏思考后,她只用一根卷尺, 测出了大树影子BC,自己的身高A1 B1及影子B1 C1三个数据,然后通过计算,立刻得出了树高AB。你能行吗 这里需要什么知识
A
B
C
A1
B1
C1
情景引入
已知中国自然景观卫星影像图
1:18 700 000
想一想,算一算:
这幅图片中的实际自然景观有多大
情景引入
师生,生生合作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
系统地学习相似图形的一些相关知识。
为此,我们先来学习线段的比。
情景引入
我们把 a、b、c、d 这四个数成比例,
其中a、d 叫做比例外项,
b、c 叫做比例内项。
如果两个数的比值与另两个数的比值相等,就说这四个数成比例。
(a,b,c,d均不为零)
比例有如下性质:
表示成
或 a:b=c:d。
a c
b d
=
探索新知
请你想一想什么叫做两条线段的比呢?
请同学们测量课本封面相邻两边a,b的长。
如:a=14.8cm,b=22cm。
a与b的比是多少?
其中a,b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
如果选用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为m ,n。那么两条线段的比a:b=m:n或 。
探索新知
跟着我学如何理解两条线段的比。
实践出真知:
①若a=148 mm,b=220 mm,求a∶b;
②若a=148 mm,b=22 cm,求 a∶b。
探索新知
1.设线段AB=2cm,AC=4cm,两条线段的长度比是    
记作:
2.设线段AB=200cm,AC=4m,两条线段的长度比是    
两条线段单位要统一
两条线段的长度比叫做这两条线段的比。
2 : 4 =
200 : 400 =
探索新知
B
C
A′
B′
C′
1
1
AB
AC
=
5
2
A B
A′B′
=
2
2
2
=
A C
A′C′
=
5
5
2
=

A B
A′B′
=
A C
A′C′
探索新知
B
C
A′
B′
C′
1
1
一般地,如果四条线段a,b,c,d中,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 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请找出左图的3组比例线段,并写出比例式。
A B
A′ B′
=
A C
A′C′
探索新知
例1 :已知线段a=10mm , b=6cm,
问:这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为什么
想一想: 是否还可以写出其他几组成比例的线段。
答:这四条线段成比例。
∵a=10mm=1cm
即线段a、c、d、b成比例。
答:可以。
如: 等。
典题精讲
例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30°,AD=10。AE为BC边上的高,垂足E为BC中点。
求:AE∶BC。
解:在Rt△ABE中,B=30
∴AB=2AE。
∵BC=AD=10,E是BC中点,
∴BE=5,由勾股定理可得
B
A
E
C
D
典题精讲
例3:如图,P为线段AB上一点
AB-BC=10cm,BC∶AC=3∶5。
求:AC的长。
解:设BC=3x,AC=5x
则AB=5x+3x=8x。
AB-BC=8x-3x=5x=10。
x=2。
AC=5x=5×2=10(cm)
A
C
B
典题精讲
1.已知线段a=2cm,b=4。1cm,c=4cm,d=8。2cm,下面哪个
选项是正确的?( )
A. d, b, a, c成比例线段 B. a, d, b, c成比例线段
C. a, c, b, d成比例线段 D. a, d, c, b成比例线段
C
学以致用
2.下列各组线段的长度成比例的是( )
A.2cm,3cm,4cm,1cm B.1.5cm,2.5cm,6.5cm,4.5cm
C.1.1cm,2.2cm,3.3cm,4.4cm D.1cm,2cm,2cm,4cm
D
学以致用
一个生活常识: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
线段的比。
将所学知识网络化。
要养成用一双数学眼睛去观察生活。
与同伴谈谈你的收获与体会。
思考领悟
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有两种:
(1)把四条线段按大小排列好,判断前两条线段的比和后两条线段的比是否相等。
(2)查看是否有两条线段的积等于其余两条线段的积 。
小结拓展